四川平昌:黨員帶好頭 百姓有奔頭

“青鳳寨,鏨子岩,婆娘女子穿草鞋﹔青鳳寨,紅軍寨,脫貧攻堅春風來﹔修路找水建新宅,大人娃兒樂開懷。”這是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板廟鎮原青鳳鎮紅寶村村民楊希廷自編的歌謠。
一首朴實的歌謠真實地再現了青鳳寨昔日貧窮落后的面貌,又道出了今天的廣大群眾沐浴著黨的春風,乘著脫貧的“快車”,過上了幸福生活。如今,這裡正騰飛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之上。
“是黨和政府、黨的好干部帶領我們過上了好日子啊!”擺脫貧困、過上了好日子的楓香村民楊志甫臉上洋溢著幸福,“以前,婆娘娃兒跟著我造了不少孽(四川方言,意思是受了不少苦),吃了很多苦,感覺很對不起他們的。不過,現在我們的生活終於好了!”
提到過去,趙埡村民夏茂波說:“以前村上路不通,豬都不敢喂肥了,太重抬不出去,賣不了錢。”回憶起過往,大家心裡滿是苦澀與酸楚,說起今天的變化,又無不笑逐顏開,信心十足。
在鄉村振興路上,板廟鎮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牢固樹立抓好黨建促發展理念,以基層治理為抓手,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決策部署,不斷創新創造,探索出村兩委權力 “一張清單”“兩本台賬”“兩項評議”的“122”農村小微權力管理辦法,並在全縣推廣,嚴防干部腐敗和作風問題,強化農村基層治理,為鄉村振興提速加力。
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讓鄉村更美,讓群眾更幸福,黨員干部紛紛沖鋒在前,當好“領頭雁”、做好“排頭兵”,帶領廣大干部群眾奮發努力,鐫刻出一幅幅幸福鄉村美麗畫卷,書寫了一頁頁鄉村振興壯麗詩篇。
今天的青鳳寨,高速公路貫通,村村通油路,產業連片成帶,民風淳朴。龍井村、紅寶村採取“功能型黨小組+產業園”模式,大力推進農旅融合發展,鄉村旅游紅紅火火﹔楓香村合院式易地搬遷點,入選中組部干部教育局、國扶辦政策法規司、扶貧宣教中心編寫的《脫貧攻堅·新發展理念案例選》。
每一個經驗都催人奮進,每一份捷報都令人鼓舞。在脫貧攻堅路上,廣大干部群眾用汗水書寫答卷,用行動兌現承諾﹔在鄉村振興路上,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用勤勞勾畫藍圖,用奮斗續寫詩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