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成都文博組團亮相“博博會”展示獨門絕技

復活壁畫裡的人 奏響千年后的曲

2022年09月02日08:53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復活壁畫裡的人 奏響千年后的曲

以永陵浮雕“二十四伎樂”為藍本的國樂觀念劇《伎樂·24》

  9月1日至4日,主題為“新時代的博物館:創新·發展·傳承”的第九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博博會”)將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本屆“博博會”展覽總面積達6萬平方米,吸引全國各地600多家博物館和企業參展。

  為展現近年來成都文博行業在傳承創新發展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成都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成都永陵博物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市文物信息中心等文博機構組團亮相。全新城市考古科研展示平台、極具特色的博物館品牌IP、文旅融合發展經典案例……近年來,成都文博事業的“獨門絕技”得以一一展示。

  “活”千年文物

  全新城市考古科研展示平台亮相

  當下,智慧化文博的概念已深入人心,博物館紛紛利用AR、3D建模等數字技術與館內藏品相結合,打破傳統靜態展陳模式,讓文物“活”起來。近年來,成都永陵博物館以永陵浮雕“二十四伎樂”為藍本,推出國樂觀念劇《伎樂·24》,這是目前國內文博界第一次運用“觀念劇”的形式演繹石刻文物,一個有著“一千多歲”的中國女子樂團手持不同樂器,演繹著當代流行樂曲,獲得了眾多年輕人的喜愛。

  本屆“博博會”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向觀眾展示西南地區規模最大、設施設備最先進、功能最齊全的城市考古科研與展示平台——成都考古中心。新建成的成都考古中心包含公眾考古中心、文物保護中心、科技考古中心、古建設計中心、文物信息中心,集展覽展示、科普教育、文創研發、文物保護、行業服務等功能於一體。

  據介紹,成都考古中心包含的每個“分中心”都有著不同的角色身份,各自發揮著特別的作用。從考古成果展示到考古課題研究,從文化遺產保護到考古智慧化發展……多種功能經過有機組合,便形成一個如此復雜龐大而又精密的城市考古科研展示系統。

  “品”三國文化

  打造全國首家“書店+博物館”

  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已成為當下博物館謀求活化發展的重要措施。如何發展?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給出了高分答案。

  據武侯祠博物館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武侯祠博物館緊隨文旅深度融合趨勢,充分利用遺產資源稟賦,打造了以“品味老成都·暢游大三國”為主題的文旅融合創新項目,並於今年3月入選“2021全國十佳文化遺產旅游案例”。該項目以現有游覽空間和經典游線為基礎,深入發掘常態遺產旅游及常年研學、社教、推廣活動的社會價值和品牌特質,打造出以“三國季”“武侯祠成都大廟會”為代表的大型文化活動和錦裡特色文旅街區,每年吸引游覽參觀和參與活動的觀眾超過1500萬人次,位居2021年全國博物館參觀量第一名。

  將三國文化研究成果向旅游、教育、文創等更多領域轉化,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與新華文軒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打造全國第一個“博物館+書店”的合作模式,探索在學術研究、文創開發、研學旅行等方面交流合作。全國首家“書店+博物館”三國文化體驗空間“三國夢想·家”計劃於9月亮相成都購書中心。

  “促”文化傳承

  全國首創“周末兒童博物館”

  說起文博品牌的打造,成都博物館不得不提。2020年秋季,成都博物館在全國率先推出集研學、體驗為一體的“周末兒童博物館”社教活動品牌。活動為14歲以下兒童量身塑造,圍繞中華優秀歷史傳統文化、藝術美育以及自然科學文化,緊扣博物館展覽,綜合運用課程講授、展廳探秘、互動體驗、工坊制作、特色展演等多元化教育形式,充分滿足了少年兒童博物館學習體驗需求。

  同樣在打造博物館特色品牌活動方面,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也展示了諸多“王牌項目”:“人日游草堂”已成為成都最具社會影響力與傳播力的文化品牌之一﹔“弘揚李杜精神公益校園行”將草堂“搬進”校園,讓孩子們從小浸潤在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中……這些促進了成都千年文脈的賡續傳承。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杜甫草堂博物館館長劉洪表示,未來幾年,杜甫草堂博物館將積極推進成都中國書法館(杜甫草堂古籍保護展示中心)、草堂·詩歌文創園區項目、中國詩歌文化中心(中國詩酒文化研究傳播中心)項目建設。項目建成后,將提升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展陳硬件設施及文創產業功能,促進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可持續發展,助力成都 “三城三都”“西部文創中心”的建設實施。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段禎 劉魯 余力

  圖據成都市文物信息中心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