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后”姐弟逆流回鄉 用鏡頭記錄鄉野意趣

從地裡摘一個大西瓜,躍過潺潺小溪,跑過青青稻田,弟弟喬喬將新鮮的西瓜交給姐姐嬋子。一杯新鮮的西瓜汁,配上滿眼的田野綠意,鄉村夏日的愜意就這樣溢滿屏幕。
全網粉絲破千萬,年輕的“95后”嬋子姐弟,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從城市“逆行”回到故鄉——樂山市沐川縣創業,用短視頻記錄山村趣味,鮮活的鄉野生活就這樣撞進千萬網友的視野。
如今,他們還利用自身影響力,推薦家鄉美景、美食,帶動家鄉致富。回到鄉村的年輕人,憑借知識與創意,走上了與父輩完全不同的奮斗之路。
回鄉用短視頻創業
2019年,嬋子大學畢業,她決定回到家鄉,和弟弟喬喬以及朋友一起,通過拍攝鄉村主題短視頻來創業。
視頻以鄉村美食+親情生活為主題。喬喬上山下河,找來新鮮食材,嬋子負責加工美食。視頻結尾,俏皮的喬喬總會標志性地抹嘴,來一句樂山話發問:“姐,明天吃啥?”這讓不少網友忍俊不禁。
接地氣的內容和濃郁的鄉村氣息,吸引了不少網友的注意。喬喬下河捉螃蟹的視頻,更是讓他們脫穎而出。在這條視頻裡,山野溪流,亂石層疊,小心翼翼翻開長滿青苔的石頭,喬喬輕車熟路地找尋螃蟹。潺潺的溪流和幽綠的植物相映成趣,童年的山野記憶也隨著視頻緩緩流出……
在中國文化語境裡,回歸田園是一種生活美學理想,歷代詩人更是寫下了不少有關鄉村生活的詩句。這種生活是王維筆下“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的意趣﹔是陶淵明詩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愜意﹔是杜甫眼中“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的閑適。但在嬋子眼中,這種詩意的生活,就是自己的日常,它串聯起童年的記憶,也勾勒著未來的圖景,她要做的,就是用鏡頭,來記錄,來展現。
說起這樣的生活,喬喬難掩熱愛。他曾在遠鄉生活多年,大城市繁華、亮麗,但總是給他一種疏離感,他決定“逆流”回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生活還給生活。
在從小生活的山村裡,喬喬把童年的記憶一一還原。在富有沐川特色的高筍鄉梯田裡抓鱔魚,弄得滿身泥濘﹔或是跳進稻田,背上竹簍,興致盎然地摸魚﹔又或是和嬋子,行走在荷葉簇擁的水塘裡,摘荷葉、嗅花香。姐弟倆在視頻裡收納著山野意趣,也收藏著鄉村人家的味道。用茴香小胡豆,帶來春天的記憶﹔在鮮紅的櫻桃裡,尋味初夏的甜蜜﹔或是一溜煙跑進山上的竹林,在靄靄霧氣裡,挖一天的冬筍。四季流轉,食材更迭,年輕的姐弟,將自己的童年生活和鄉村生活娓娓道來,引發千萬網友的情感共鳴。
“流量”生發出正能量
拍攝短視頻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山村拍攝意味著會有“野生”的一面。喬喬提到,有條視頻裡出現的一條瀑布,並非風景名勝區,附近交通不便。為了“打撈”這一美景,他和朋友一邊走一邊用刀披荊斬棘,歷時數小時才爬到瀑布前。一次拍攝,因為山路濕滑,喬喬摔了一跤,導致胳膊骨折。還有一次,在河邊拍攝,突降暴雨,車子陷入泥坑。他們一群人冒雨撿石頭、找樹枝來墊路,還找老鄉借來鋤頭,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車子推出來。
雖然過程不易,但他們樂在其中,山野帶來的快樂,真實淳朴,自有感染人的力量。這股力量也順著視頻向外延伸,讓更多人看見鄉村的新面貌,並得到治愈。
如今,在抖音,他們已經發布了超400條作品,全網粉絲破千萬。
“流量”也生發出正能量。嬋子姐弟的家鄉沐川縣水源豐富,物產富饒,但是也面臨著農產品“出圈”難的困境。2021年,沐川縣的李子滯銷時,當地政府聯系到嬋子姐弟,請他們幫忙帶貨直播。姐弟倆欣然答應。兩個小時的直播,他們賣出去30多萬斤李子。還有沐川的竹林美景、特產紅心獼猴桃,也在他們直播間被推廣給更多的人。“沐川的紅心獼猴桃味道很有層次,果肉香糯,中間的紅心放久了,會生出淡淡的酒香味。”作為土生土長的沐川人,嬋子對於家鄉的風物熟稔於心,介紹起來,也游刃有余,從氣候地形,講到味道,讓人心生美好。
鄉村文化振興需要更多的“青春力量”。嬋子姐弟期望用更多有品質、有情懷的創作,回味童年鄉野趣事,記錄真實鄉村現狀,講好當代鄉村故事,吸引更多觀眾來關注鄉村,走進鄉村,共創鄉村美好未來。(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邊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