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打造高質量的15分鐘便民生活圈 成都今年已開工項目345個

成都市七中育才學校華興分校今年秋季將投入使用 成都城投集團供圖
位於錦江區成龍街道的成都市七中育才學校華興分校,建有48間教室,預計今年秋季投用,屆時將為周邊群眾提供更多教育資源﹔位於雙流區怡心街道的清河社區綜合體項目,最快在明年1月交付投用,將極大地補足區域公共配套短板……
記者21日從成都市住建局獲悉,圍繞打造高質量的15分鐘便民生活圈,全市高效推動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全年計劃實施535個相關項目。截至目前,開工項目345個,佔年度總目標的65%。
看現場
一批中學幼兒園今秋將投用
嶄新的紅色跑道上,白色標線已經劃好。跑道中間是綠色的標准足球場,深綠與淺綠相間的場地看上去非常養眼——這就是位於錦江區成龍街道華新村的成都市七中育才學校華興分校。“學校總佔地面積24126平方米,建筑面積為32641.15平方米,建有教室48間,設有教學綜合樓6層、風雨操場、會議室、圖書室、餐廳、報告廳等活動區域。項目建成后將引進七中育才優質教學資源引領辦學,預計今年秋季投入使用。”成都城投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位於金牛區西華街道侯家橋一街的侯家橋幼兒園(沙西園區),預計今年秋季投入使用,屆時將極大地方便周邊群眾辦理入托。園區總建筑面積6585.67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積4936.2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1649.42平方米,辦學規模為12個班。“學校在建筑設計上,充分考慮幼兒的心理特點及功能合理性,配合簡潔又富於變化的建筑形體、色彩明快的立面造型,打造豐富的幼兒園活動空間及教學空間。”項目相關負責人說。
除了以上兩處,還有更多的學校“已經在路上”。按照今年5月出台的《成都市“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到2025年,全市將新建和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400所,新增學位30萬個,新建、改擴建5所特殊教育學校,新建100個特殊教育資源教室等。
看進展
目前全市已開工相關項目345個
在位於雙流區怡心街道的清河社區綜合體項目施工現場,隻見部分外牆腳手架防護網已拆掉,室內機電安裝全面鋪開。“目前項目正在進行裝修,預計今年10月初竣工驗收。該項目將打造集商業、文化、運動、康養、醫療等於一體的復合型社區綜合體。”項目負責人表示。
像這樣的項目,今年成都計劃實施535個。截至目前,已開工345個,佔年度總目標的65%。“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再提升,打造高質量的15分鐘便民生活圈,我們按新的人口規模完善公服設施專項規劃,優化調整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標准、總量規模和空間布局﹔以城市體檢評估為基礎、以社區為單元補齊城鎮公共服務設施缺口短板,建成15分鐘公服圈﹔從多元化、人性化、差異化、智慧化四個方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品質,構建高質量的15分鐘便民生活圈。”成都市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看規劃
加快發展13個公共服務重點領域
日前,《成都市“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正式出爐,提出了到2025年全面建成均衡、普惠、公平、便捷的公共服務體系的發展目標。
《規劃》提出30項“十四五”公共服務主要發展指標。根據《規劃》,成都將通過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推進公共服務優質均衡發展,緊扣城市發展戰略導向,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兜住底線、普惠性公共服務改善民生、生活性服務滿足高品質需求,加快推動托育、教育、衛生、養老、就業、住房、困難群體、擁軍、文體、大眾健身、社區、休閑服務、法律服務13個公共服務重點領域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明確將優化公共服務資源配置。以服務半徑和服務人口為基本依據,加強全域統籌,圍繞完善15分鐘公共服務圈,細化完善公共服務資源與常住人口挂鉤、與服務半徑挂鉤的制度安排,逐步完善精准服務、主動響應的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實現從“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的轉變。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袁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