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涼山女孩用683分敲開清華大學的門

自7月30日起,一則“祝賀范靜怡金榜題名清華大學”的視頻在短視頻平台上傳播。8月1日,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范靜怡從小學到高中都沒離開過涼山州,先后在喜德縣和西昌市求學,是涼山本土培養出來的清華大學生。
封面新聞記者通過採訪范靜怡、她的母親陳德素和小學班主任杜啟鬆,了解這個“別人家的孩子”是如何“煉”成的。
683分考上清華大學
范靜怡朋友圈發了兩個字:終於
7月23日,在網上查到自己被清華大學法學類錄取的信息后,18歲的范靜怡發了個微信“朋友圈”,配文就2個字:“終於”。這也是她“朋友圈”唯一的一條。
今年高考,作為涼山州本土培養出來的清華大學生,范靜怡獲得了683分的好成績,其中語文124分,數學131分,英語144分,物理104分(滿分110分),化學95分,生物85分(滿分90分)。
范靜怡的錄取結果查詢
雖然從小就是別人眼中的學霸,范靜怡卻表示一直對自己的實力不太了解。“很意外。”查到成績的那天,范靜怡稱自己“很懵”,沒想到自己會考到這個分數,但她聽說683分可以報清華,老師也鼓勵其報清華,“第一志願就報了清華,沒想到真的考上了。”
“要有一個能支撐自己持續學習下去的動力。”在分享自己學習經驗時,范靜怡說出了自己的第一個“法寶”,而她的動力是“以后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然后我覺得學習的姿勢很重要。”范靜怡認為,一直保持端正昂揚的姿態,體內就會分泌更多的血清素,能讓人保持更加積極的狀態,就有更大的機會完成好一件事情,“像我平時學習,特別是考試的時候,就會保持很端正的學習姿勢。”
對於未來,范靜怡表示,因為從小就對法學感興趣,所以這次報考了法學類專業,“首先是好好讀書,一步一步做好眼前的事情。”
母親陳德素:敲鑼打鼓是家族長輩策劃
上述視頻中,一條寫著“祝賀范靜怡金榜題名清華大學”的橫幅走在隊伍最前方,范靜怡的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也被放大打印出來,被人高高舉著,后方還有人在敲鑼打鼓。
“這是家裡的長輩,覺得是家族的大事,做的這個事情。”范靜怡的母親陳德素告訴封面新聞記者,“我們都沒參與,長輩覺得高興就弄了。”
范靜怡 受訪者供圖
但對於女兒能考上清華,陳德素心裡的高興溢於言表。“最近好多人都來問我教育經驗。”陳德素表示,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她一直很注重給予孩子“更多地陪伴”,要讓孩子從小就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孩子從小就很喜歡閱讀,也能夠靜下心來閱讀、做作業。”
陳德素還記得,在范靜怡還很小的時候,就算家裡大人都在看電視,她也能安安靜靜地在房間裡看書。“自律很重要,孩子從小就很自律。”陳德素曾告訴范靜怡,“我的工作你干不了,你的學習我們也干不了,隻能靠你自己。”
如今,得知孩子考上清華的喜悅慢慢散去,放假中的陳德素正陪著孩子做一些入學前的准備工作,“她有她自己的規劃和想法,我們就是陪著孩子,為她做好后勤工作。”
學習中的范靜怡 受訪者供圖
小學班主任杜啟鬆: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范靜怡的高考成績出來后,杜啟鬆就和周圍人一起在猜測,“感覺她應該能上清華或北大。”
作為范靜怡小學六年級的班主任和語文老師,今年44歲的杜啟鬆坦言,喜德縣要好多年才能出一個“北大清華”。“印象中范靜怡就是個學習的好苗子。”杜啟鬆告訴封面新聞記者,范靜怡從小自律性就很強,“能感覺到她心中有目標,一直很努力,平時的習慣也很好。”
“既能動又能靜”,是杜啟鬆對范靜怡的評價,學習中能夠很安靜,“其他娃娃都去耍的時候,她都能很安靜地自己看書。”但是在有集體活動的時候,范靜怡的積極性也很高,“比如體育課的時候,她也會跟同學一起嬉戲打鬧。”
“她從小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現在考上了清華大學,也算是這麼多年努力有了回報。”杜啟鬆表示,作為范靜怡的老師,“很為她高興。”(封面新聞記者 周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