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報告·鄉村振興進行時 | 治理有效薈萃】
對口幫扶出實招 鄉村振興譜新篇

大涼山深處,曲折蜿蜒的山路在群峰中若隱若現,連綿起伏的山巒間,索瑪花從低到高次第開放﹔金陽縣的河谷中,各種豐收的水果壓彎了枝頭﹔在芭蕉園種植基地裡,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間,不時傳出陣陣笑聲﹔干淨整潔的彝家新寨中,“金陽班”求學的學子已放假歸來……如今的金陽縣,處處充滿著生機。
時光回溯至一年多前,2021年5月,廣漢市第三批對口幫扶金陽縣工作隊集結出征,拉開了對口幫扶金陽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篇章……
規劃做實 畫出鄉村振興最佳路線圖
干什麼?怎麼干?如何讓幫扶工作更有成效?
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關鍵在人。“全體幫扶干部要當好兩地的友誼使者,把做好對口幫扶工作作為推進彝區高質量發展的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繼續回答好‘為什麼來、能帶來什麼、能留下什麼’的答卷。”在今年廣漢對口幫扶金陽縣工作會議上,廣漢市委書記王銳要求全體幫扶干部務實幫扶、踏雪留痕,不負組織的信任和重托。
初到金陽,工作隊迅速成立臨時黨支部,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精准幫扶”的雙輪驅動模式,制定了《2022年廣漢市對口幫扶金陽縣工作計劃》,細化2022年幫扶重點工作及項目幫扶清單。市委組織部從農業、水利、教育、醫療等不同領域遴選了74名精兵強將奔赴援彝一線,成立了綜合協調組、產業項目組、醫療衛生組、教育支援組、文秘宣傳組、黨群后勤組6個專班,採取“兩人盯一個項目”的原則,實行“周報制”,確保事事有人辦、件件有回音。
“當好金陽人、說好金陽話、做好金陽事,那麼我將不虛此行,無愧於心!”廣漢市醫療保障局綜合股股長,挂任涼山州金陽縣委宣傳部辦公室副主任的付勁這樣說。
讓交流調研常態化、兩地互動日常化,是廣漢市對口幫扶金陽的基本思路。讓幫扶路線圖不是挂在牆上,而是拿在手裡,實時更新、動態調整,把“金陽所需,廣漢所能”貫徹到實處。一年來,廣漢四大班子領導率部門調研、對接指導幫扶工作120人次﹔金陽縣四大班子及部門到廣漢市溝通對接工作90人次,開展專題研究8次,讓幫扶工作開展得更細、更實、更深入人心。
要素集聚 描出鄉村振興最優資源圖
近日,基覺鄉塔普村村民阿力古約因傷大出血,危在旦夕,廣漢市對口幫扶金陽縣前線指揮部醫療組組長、金陽縣人民醫院副院長謝秩章立即帶領當地醫生進行搶救,成功將患者從死亡線上拉回。“現在,我們的就醫條件好多了,一些疑難重症不用奔波跑去州醫院,在本地就可以治療,很方便。”阿力古約說。
“造血”+“輸血”才能更活血。近年來,廣漢市精准實施醫療保障項目,持續開展醫衛人才“傳幫帶”,選派12名醫衛人才接力開展幫扶,以“幫技術、帶作風、傳思想”的方式將先進的醫療技術和管理理念帶到金陽縣,先后投入295萬元建設蘆稿鎮衛生院放射科DR室、金陽縣首個唐篩實驗室和縣人民醫院生化實驗室及核磁共振室等,有效提高了金陽縣醫療保障服務能力。
如果說醫療幫扶是為彝區群眾筑牢生命健康堡壘,那干部培訓就是為彝區發展培養一批“后備軍”。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做好鄉村振興工作,鄉村是“主戰場”,人才隊伍是關鍵點,必須深耕鄉村人才成長的肥沃土壤,鍛造“頭雁”隊伍,才能真正激發無限動能。廣漢市委組織部持續深化人才幫扶協作機制,持續強化受扶地干部人才素質培養,採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通過組織開展頂崗鍛煉、交流培訓、專項提升等培養模式,助力金陽縣培養一批“留得住”的干部人才隊伍。
“此次培訓課程豐富,內容聚焦實際工作,讓我增加了崗位知識儲備,提升了自身素質修養,為今后工作實踐指明了方向,打牢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培訓會議上,金陽縣宣傳部干部阿西阿力說。
開展新一輪對口幫扶工作以來,廣漢市委組織部牽頭,協同金陽縣建立完善“頂崗鍛煉+交流培訓”的人才培養機制,多舉措培養專業人才。2021年5月至今,廣漢市已成功開辦4期金陽縣基層干部業務專題培訓班,覆蓋金陽干部156人﹔教育、醫療等行業系統分批次接收了10名金陽縣專業人才到廣漢跟崗學習,為金陽縣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此外,74名幫扶干部根據自身優勢充分發揮“一對一”傳幫帶作用,為培養一批帶不走的高素質本地干部隊伍打好基礎。
項目打底 干出鄉村振興最火建設圖
產業援彝應該如何有效地融入當地發展?廣漢市科學研判發展方向,按照“適合什麼就發展什麼”的原則,宜農則農、宜果則果、宜草則草,因地制宜確立河谷水果、二半山蔬菜、高山畜禽產業幫扶方向,以集體經濟組織、專合社為依托助農增收,幫助11個集體經濟組織、專合社發展項目﹔引導當地群眾種植芭(香)蕉、芒果、高山冬油菜、苦蕎等特色果蔬,優化布局調結構,打通產供銷鏈條,不斷拓寬增收渠道,為金陽貧困群眾鋪就致富路。
用心幫扶,就是要一面挑起村民的“糧袋子”,一面鼓起村民的“錢袋子”。
今年,廣漢在本地開設了金陽縣農特產品專賣店,對口聯系了大型商超常態化對外推廣、銷售金陽產的魔芋粉、青花椒油、土豆等農特產品,讓來自金陽的特產走進廣漢市民的家中。另一方面,動員轄內企業採取以購代捐的方式,集中採購金陽農產品,2021年累計採購青花椒達3100余萬元。
不僅是種植業,在引導金陽縣發展特色養殖業上也頗有成效。2021年繼續投入38萬元實施山江鄉肉牛養殖增效擴群項目,將原有的牛群從20頭擴大到60頭﹔投入8萬元實施熱水河克業村羊群養殖項目,購買幼羊63隻。目前,牛群總量已達78頭,羊群總量已達76隻,增長勢頭良好。
產業項目讓村民“錢袋子”更鼓了,基礎設施項目讓村民的“小日子”更好了。
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工作隊做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接續文章”。近年來,廣漢積極參與金陽縣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千萬余元改善金陽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建成友地村飲水工程、天生橋村“1+5綜合體”、坪子村窩子溝便民橋、丙底派出所標准化項目等民生設施﹔參與建設了洛覺鎮“坪子新鎮”、南瓦鎮“古梯新寨”、百草坡鎮易地搬遷聚居點等項目,解決了兩百余戶貧困群眾的住房問題﹔投資120萬元完成全縣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標准化、規范化、便民化達標建設,進一步提高基層公共服務能力和治理水平。
“我要為涼山留下什麼,這個問題應在踐行初心使命中作答。”作為一名年輕黨員,譚軍毅然奔赴前線,看到一項項工程落地、一件件實事辦成,他堅定地說。
去年,廣漢市委市政府按《2021年省內對口幫扶重點任務》要求,及時足額撥付幫扶資金688萬元到金陽縣,共18個幫扶項目有序推進,儲備項目50余個,有效帶動當地村民實現就業和增收,並進一步促進青年黨員主動投身本地創業、大學生黨員回鄉反哺。
教育做優 繪出鄉村振興最美風光圖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為從根本上改變大山深處教育層次較低的現狀,經過討論研究,廣漢市教育工委在金雁中學開設了“金陽班”,通過探索“智力轉接”異地辦班模式,廣漢市財政每年額外撥付20萬元專項資金,讓103名金陽學子到廣漢進行為期3年的免費高中學習。
“金陽班”採用“混班教學、分層教學”模式,根據學生入學成績,混班編入教學班,學習吃力的孩子受到“結對老師”個性化輔導,通過開辦專人教師“周末班”,補差治偏,涵蓋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政治、地理等學科,綜合平均成績明顯提升。
不僅是學習,在生活上也盡量讓孩子們有家的感覺。
“我們吃到了正宗的坨坨羊肉、坨坨洋芋、蕎麥粑粑,還參加了內容豐富、趣味十足的文體游戲,跳了一場彝漢師生參加的‘達體舞’,看了一盤成長勵志電影。”回憶起2018年在廣漢度過的那次難忘的“庫斯”(彝族新年),首屆“金陽班”學生那巴麼裡作至今仍興奮不已。
盡管入學時幾乎無全科及格生,但是,經過廣漢金雁中學教師的努力,2021年、2022年兩批共65名走出大涼山的彝族學生中,本科上線30人、專科上線35人,取得的成績令人矚目。
眾人拾柴火焰高,鄉村振興還要借助社會組織的力量。今年3月,應廣漢市對口幫扶金陽縣前線指揮部邀請,湯健輝公益團隊來到涼山州金陽縣開展為期1個月的調研幫扶工作,並實施“索瑪花開·‘六個一’溫暖行動”定點幫扶項目。
胡曉琳對湯健輝公益團隊愛心捐贈如數家珍:學生校服2003件,實現一至六年級所有學生全覆蓋﹔學生床上用品420套、教師工服85套、教室書櫃30個、各類圖書2700冊,實現所有班級全配套。“這些實實在在的幫扶,讓我校師生充滿獲得感、幸福感,感謝組織的關懷。”涼山州金陽縣馬依足小學負責人胡曉琳激動地說。
“此次調研只是一個開端,接下來我們將常態化開展幫扶工作,也將發動更多的社會力量開展捐助,讓大涼山的索瑪花開得更燦爛,賦能金陽教育與四川教育並肩前行。”湯健輝堅定地說。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相隔600公裡的廣漢市與金陽縣,圍繞一個共同的目標結下深厚的“兄弟”之情。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廣漢市全面貫徹落實四川省第十二次黨代會要求的開局之年,廣漢市全體幫扶力量將緊盯金陽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目標任務,全力抓重點、破難點、創亮點,與金陽一起共譜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