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四川

要求高、收入低、傳承難 四川文物修復師不足兩百人

2022年04月19日07:17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全省文物修復師不足兩百人

  能夠親手觸摸文物,似乎是一件讓人羨慕的事。但文博熱的背后,是全省甚至全國文物保護及修復人才的嚴重缺乏。韋荃是四川博物院院長,同時也是全國著名文保專家。據他介紹,四川現有文物保護及修復技術人員不足兩百人,與四川文物大省身份很不匹配。然而,該行業因為全國范圍內存在的收入低現狀,導致人才仍在不斷流失。

  文物保護與修復是一個要求很高的行業。不僅要求從業者具有相當的歷史、考古、繪畫等知識,以便對文物價值有起碼認知,同時還要求具備自然科學和文物保護專業知識。因為文物保護涉及領域廣,如文物材質、埋藏和生存環境千差萬別,具體到文物保護修復上的病害認知、修復工藝和方法就需要運用不同知識。然而,一位文物保護修復技術人員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識面,因此現在的文物保護修復提倡多領域、多學科聯合攻關。三星堆祭祀區最新出土的文物,就採用了這種匯集全國科研力量集體攻關的模式。

  在四川,四川博物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以及三星堆博物館等約十家文博機構設立了文物修復部門,各家研究重點方向不同。比如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重點方向是出土文物保護與修復,同時兼顧全省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四川博物院,在滿足最常見的文物保護與修復前提下,則重點攻關紙質文物保護和博物館環境方向。此外,做好文物預防性保護也是目前廣大文物保護工作者的共識。當下很多博物館的文物庫房能夠實現恆溫恆濕可控,展櫃通過恆濕機等處理方式達到小環境可控,最大限度避免文物受到傷害。

  真正到了文物修復環節,韋荃認為一名合格的修復師首先要有責任心,其次要有足夠的專業基礎和耐心,修復過程中還要投入感情,修出來的東西才會有神韻,而非一補了之。在他看來,現在雖然有些高校開設了文物保護與修復的專業,但要能夠獨當一面,沒有5年的基礎培訓很難實現。即使做上了手,學習也是一輩子的事,“因為我們面對的是文物,不允許失敗。”

  不過,全省文物修復人才也面臨著一個要求高、收入低的尷尬。韋荃介紹,這個行業不缺熱愛者,四川博物院招收的文保人才不乏博士,但作為全省龍頭大館,也不免出現人才流失的情況。

  文物保護與修復人才是珍貴文物延年益壽、起死回生的關鍵環節之一。保護珍貴的文化遺產,適當提高行業待遇和擴大隊伍,應當引起重視。(丁朋娜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曉鈴)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