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衛生

這裡的思政教育關乎生死

2022年03月15日09:26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這裡的思政教育關乎生死

  一名農民發生休克,當地的醫院搶救效果不佳,半夜3點轉診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以下簡稱“同濟醫院”)。家屬不知道要花多少錢,拿著3萬元就來了。

  同濟醫院內科學系主任汪道文曾經在給醫學生上課時分享了這個案例。他接診了這個病人,經過冠脈造影,排除了心肌梗死,確診為爆發性心肌炎,先進行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基本上就要花3萬元。

  但病人的病情未緩解,需要繼續用體外膜肺氧合儀(ECMO)治療,要6萬元,病人可能支付不起。當時有醫生問汪道文是否繼續治療,汪道文說:“要治!先把病人救活再說。”

  那名27歲的女病人是3個孩子的媽媽。汪道文在課上問同學們,如果3個孩子沒有了媽媽,將會怎樣?

  汪道文今年65歲了,幾乎“干了一輩子人命關天的事情”。2月25日,在同濟醫院的春季學期開學第一周,汪道文給大四的醫學生上了一堂《內科學緒論》。在講專業的醫學知識之前,汪道文說,“我們選擇了醫學這個職業,大家要深刻認識到這是個極其不一般的職業,要特別珍惜。”

  課堂剛開始的這5分鐘關於醫學人文的教育,也是同濟醫院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學的一個方法。同濟醫學院第二臨床學院副院長袁響林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每課堂思政5分鐘是指每名老師在講課時融進一些思政小故事,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地教育。

  對於多年從事“人命關天”工作的醫生來說,護佑生命、救死扶傷的職業特點和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高度契合。當他們轉變身份,走上三尺講台,自己工作中的點滴故事都會成為思政教育的鮮活素材,這樣的素材不空洞,深受學生們喜歡。

  英雄就在他們身邊

  在2020年武漢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汪道文多了一個身份——同濟醫院“尖刀連”護心隊隊長。武漢抗疫期間,同濟醫院共收治了3300多名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是當時武漢集中收治重症患者最多的定點醫院。為了“關口前移、多學科合作、精准管理”,同濟醫院與40支援鄂醫療隊、5000余名醫務人員一起,組建了插管、護心、中醫藥、康復等8支小分隊,被形象地稱為重症患者救治的“尖刀連”。

  疫情暴發后,同濟醫院規定60歲以上的醫生不參與抗疫工作,但是已經超齡的汪道文強烈要求參加,為此還和當時的院長“吵了一架”,最后說服了院長。

  汪道文告訴記者,“這就好比打仗一樣,一旦有戰爭,那肯定當兵的去。疫情就是醫生的戰場,醫生不去,難道要讓不懂醫的老百姓去嗎?”汪道文去了一線后,發現了新冠病毒易誘發炎症風暴,“肺裡來的炎症會攻擊心臟,產生爆發性心肌炎”。治療爆發性心肌炎是汪道文擅長的,他提出針對性治療方案后,重症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了近50%。

  由於貢獻卓越,汪道文所在的抗疫“尖刀連”最后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的稱號。

  過60歲生日時,汪道文的一名學生評價他“整天就和打了雞血一樣”。汪道文告訴記者,他很喜歡這句評價。

  汪道文也經常在課上向學生傳遞自己對醫學的這份熱愛,同時希望學生也可以熱愛自己的事業,隻有熱愛才能把工作做得出色。

  抗疫“尖刀連”中有一些90后的年輕醫生,其中包括插管小分隊的麻醉科醫生需要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口周進行近距離插管操作,感染風險極高。袁響林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當初其實有些擔心90后年輕醫生能否擔當大任,事實証明他們做得非常好,這些年輕醫生的抗疫故事也被加進了醫學生的思政教育中,讓醫學生明白英雄其實就在他們身邊,每個人都能成為英雄為國家作貢獻。

  00后學生產生深刻共鳴

  同濟醫院成立於1900年,120多年的院史和中國共產黨的成長與壯大相互交融。袁響林說,同濟醫院本身的歷史就有著豐富的素材用來進行思政教育。

  上海檔案館至今還珍藏著同濟醫院抗美援朝志願軍醫療隊隊員們手寫的請戰書。抗美援朝期間,同濟醫院共有151人報名參軍,其中包括中國現代普通外科的主要開拓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裘法祖。最后共有53人立功受獎,一等功48人,二等功5人。

  《長津湖》電影播出后,同濟醫院還專門組織了展覽,介紹醫院在此次戰役中的貢獻。同濟醫院2019級醫學生段世燦是一名00后,他看完《長津湖》,被志願軍面臨的嚴寒困難所震撼,再參觀學校的展覽時,也深受觸動。

  段世燦所住的宿舍樓下有一句標語:“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這句話來自裘法祖院士,由於每天進出宿舍都能看到,段世燦已經將這句話熟記於心。裘法祖是我國“肝膽外科第一人”吳孟超的恩師,他曾在自己的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我有三位母親,一位是生養我的母親,一位是教育我的同濟,一位是我熱愛的祖國。”

  這些生動的醫學報國的故事都被納入到了同濟醫院的“金牌課程”《醫學導論》中。《醫學導論》是一門銜接醫學基礎與臨床的通識課程,一般在醫學生大學二年級的秋季學期開課,包括了同濟醫學史、醫學發展史、醫學社會交往和醫患交流等10多項內容。據了解,該課程曾獲得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

  作為課程負責人,華中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同濟醫院黨委書記王偉介紹:“這門課程的授課團隊包括兩院院士、‘973’首席科學家,還有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和醫院管理者等,可以說是名師薈萃。我們不斷挖掘專業知識背后的價值、精神和思想,厚植家國情懷,勉勵學生傳承院校精神文化,磨煉成才,積極投身健康中國建設。”

  段世燦說,自己剛上大學時,還沒有今后要成為醫生的那份職業情懷,經過《醫學導論》課程,以及平時上課時老師們潛移默化的教育,現在已經對今年開學典禮上的一段宣誓詞產生了深刻共鳴——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生!(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