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堅守生態紅線 為保護讓大道

——走進雅安滎經,探訪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建設

2021年12月30日18:38 |
小字號

10月14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生態文明論壇”在雲南昆明召開。

開幕式上,生態環境部為49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授牌,雅安市滎經縣名列其中。

回顧過往。滎經縣曾用綠水青山換取金山銀山的方式,一度在四川省縣區經濟實力排名中位居前列。

但隨著國家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日趨重視,滎經縣單純靠礦產、水電、林木資源的粗放經濟增長模式,逐漸為時代摒棄。

曾經輝煌

“家裡有礦”的“滎老大”

滎經縣龍蒼溝鎮魚泉村,地處大山中,名不見經傳。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這裡的磨盤溪(小地名)曾繁華一時。

繁華,源於這裡的煤礦資源。

彼時的魚泉村,“煤炭經濟”火爆。採煤企業達到43家,外來常住人口保持在1萬人左右,每日人流量不低於3000人次、每日車流量近1000輛次,擁有各種個體商鋪上百家。

“縣城裡有的,在這都能買到,天天都像在趕場。”看准機遇,吳建剛的父母掏空1萬多元積蓄,又從親戚處借來1萬多元,於1994年底建起一棟三層小樓。

吳建剛記得很清楚,自家房子還沒建好,就有人來談租鋪面,明言可以預付租金。最后,兩個面積均在50平方米左右的鋪面,以每個4000元一年的價格成交。

“這個價格,當時可以在縣城最繁華的街心花園附近,租到面積40平方米的鋪面。”為此,吳建剛的父親改變把三個鋪面全部出租的想法,留下一個開起小賣部。

生意很好。1995年,吳建剛家僅經營小賣部就收入近4萬元,所有借款一次性還清,“當時的公務員,每個月工資普遍隻有200多元。”

這,僅是滎經縣過往經濟發展模式裡一個極小的片段。

除了讓村民和企業賺得盆滿缽滿的煤礦,滎經縣還有儲量豐富的花崗岩礦、林業資源和水能資源。

花崗岩理論總儲量40億立方米以上,可開發量達10億立方米,儲量居全國之首﹔水能蘊藏量64.22萬千瓦,可開發量39.38萬千瓦,時有裝機25.59萬千瓦,是全國電氣化試點縣之一﹔林地面積245.25萬畝,佔幅員面積的93.1%,活立木總蓄積達1500萬立方米……

“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這些資源成為全縣的經濟支柱,並助推滎經縣登上全省山區縣經濟發展榜首。”滎經縣發展和改革局副局長章強介紹,2012年是滎經縣“老三頭經濟”發展的最高峰,在縣域經濟中佔比達到70%。

經歷陣痛

“進退之間”的發展擔憂

高佔比背后,是滎經縣13萬人口中,最多時超過20%人口靠此“吃飯”。

但這種過於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以及比較嚴重的消耗高和效率低等問題,也帶來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並對空氣、河流、土地造成較大負面影響。“長期粗放式的礦山開採,造成大量尾礦荒山。”滎經縣副縣長石華志說。

二十一世紀初,滎經縣的這一經濟格局經歷過一次陣痛:2000年前后,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啟動,木頭不能砍了﹔2006年,國家開始大規模整頓礦山,“石頭”挖得少了。

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由此,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在滎經縣加快推進。

2017年,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展開。

根據大熊貓國家公園保護區劃定后的范圍,滎經縣域面積的47%以上被劃入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保護紅線調整到縣域面積的48%以上﹔滎經縣幾乎所有的水電站、礦山、木材廠都被劃入紅線內,需要在幾年內逐步退出。經濟形勢嚴峻,滎經縣在全市的排名由前列變到末尾。

前所未有的沖擊下,滎經縣上下對經濟發展的擔憂也前所未有。

“老的經濟支柱沒了,以后靠什麼作為經濟支撐?相關就業群體靠什麼實現穩定收入?”石華志說,一系列問題,每一個都迫在眉睫、時不我待。

有擔憂更有希望。安靖鄉順江村,相嶺河穿村而過。走進村裡,曾經雲集的石材加工廠已不見蹤影,曾被石材加工廢水污染的河流如今清澈見底。

“經過生態環境修復,這裡在2014年成為保証縣城8萬人的飲用水水源地。”曾做過石頭和木頭生意的本地人王建康說,現在的順江村以良好生態環境為依托,大力發展筍用竹產業和農旅融合經濟。

坦然面對

迎接“綠色”時代的到來

“生態紅線就是一條硬杠子,作為縣一級黨委政府,我們必須無條件堅決服從國家戰略布局,將生態優先理念貫徹好、落實好,把滎經縣建設好、發展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好生態環境是滎經縣謀求發展的唯一途徑。”

認清大勢,順勢而為。頂住經濟斷崖式下滑、財政收支矛盾巨大等壓力,滎經縣以大刀闊斧勇氣、壯士斷腕決心,不折不扣地執行國家政策。

大刀闊斧“砍”——截至2020年底,滎經縣已累計投入資金10億元,退出煤礦46座、非煤礦山18座、小水電22家、小木材廠20家、小石材廠37家。傳統“老三頭經濟”在縣域經濟中的比重,從70%下降到現在的10%。

全力以赴“闖”——以落實河湖長制為抓手,創新建立“千人治河”機制,主動擔當長江上游生態屏障責任﹔確立以綠色新型建材、森林康養度假、特色有機農業為主導的“新三頭”綠色、低碳、循環產業體系﹔圍繞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主線,抓住打造大熊貓國家公園科研示范重點、突破正確處理保護與發展關系難點、打造“NPL”園地共建模式,創新“1+3”工作體系。

同時,切實推進“兩山”理論轉化,著眼長遠。

從“破與立同步”轉變為“以立為主”,創新以整體縣域經濟為單元的“兩山”轉化滎經實踐﹔打造成渝地區綠色新型建材產業基地、高品質森林康養度假基地、特色有機產品供給基地,樹立“兩山”轉化標杆﹔積極創建全省河湖管理先進縣、打造大熊貓國家公園創新示范區,爭創全省數字熊貓示范縣﹔全面加強自然教育項目建設,打造全國自然教育第一縣。

大熊貓國家公園成立,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

10月14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大熊貓國家公園的批復》。文件第一條指出,大熊貓國家公園設立后,相同區域不再保留其他自然保護地。

“這意味著龍蒼溝國家森林公園、大相嶺自然保護區將全部撤銷。”石華志認為,更高保護標准和更嚴保護要求下,滎經縣的大熊貓野外棲息環境必將越來越好,已在經濟轉型中找到適合自身綠色發展之路的滎經縣,也必將建設得更加美麗富饒。(雅安日報記者 孫振宇)

來源:雅安日報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