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朱熹思想演變“畫”出時間軸
《朱熹文集編年評注》獲四川省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對於研究中國思想史的人來說,南宋理學家朱熹是無法繞過的高峰。他的思想集宋代理學之大成,成為此后元、明、清三朝封建統治階級的官方哲學,影響中國封建社會后期800余年。然而,長期以來,朱熹思想研究面臨著詩文作品年代不清、詩詞理解存在障礙、誤題偽作泛濫、評論散在群籍難以查找等問題,極大地影響了當代學者對朱熹的深入研究及對朱熹思想現代意義的開掘。
2019年,由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郭齊、尹波兩位教授整理編注的《朱熹文集編年評注》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共計13冊,400余萬字。兩位教授傾注10余年心血,完成了史上首次對朱熹文集的深度整理。在日前公布的四川省第十九次社科優秀成果獎中,《朱熹文集編年評注》獲一等獎。
第一個首次 全面確定朱熹作品寫作年代
《朱熹文集編年評注》這個書名本身,包含了本書最大的亮點:編年、評論和注釋。
“對朱熹作品進行編年,是深入研究朱熹思想的基礎。”郭齊認為,在中國古代思想研究中,有觀點認為,朱熹是孔子之后的第二座高峰,他發展了有關理、氣的形而上學理論,並強調“探究事物”的過程和冥想是一種修身方法。而朱熹的思想有其自身發展、完善的過程,這個過程透過他不同時期的作品得到體現,朱熹文集也就成為了解朱熹人生早、中、晚年思想變化的重要依據。
“同樣一首朱熹的詩詞作品,當我們把它放到朱熹不同的人生階段去理解時,會做出很不一樣的解讀。”但讓郭齊覺得遺憾的是,此前,市面上隻有對朱熹部分作品的編年整理。因此在過去的研究中,出現了把朱熹的詩詞作品放到錯誤的年代來解讀朱熹思想的情況。
在《朱熹文集編年評注》中,郭齊和尹波詳細考訂了朱熹文集中收錄的每一篇詩詞文章的寫作年代,有的甚至考証到了具體的日期﹔同時,該書還首次將散見於各處的歷代對朱熹作品的評論進行了集納,並針對朱熹的作品添加了5333條注釋。
這項工作重大而艱巨,如果不是對朱熹思想有長時間的研究與體悟,很容易出現誤判。
上世紀80年代,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曾進行《全宋文》的整理,當時負責朱熹作品整理工作的,就是郭齊。“從過去的整理工作中,我們對朱熹整體的思想發展脈絡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也對國內與朱熹相關的文獻比較熟悉,這也是為什麼福建人民出版社會找到我們(整理編注這部作品)。”郭齊表示,“因此,從淵源上講,《朱熹文集編年評注》的准備工作其實已經持續了將近40年。”
第二個首次 系統清理八百年間托名偽作
在《朱熹文集編年評注》中,郭齊和尹波從既往的朱熹文集之外,增補了新發現的10余篇佚文,為讀者呈現出一個更完整的朱熹文集面貌。
“但實際上,我們面對的文集之外托名朱熹的作品,可能百倍於這個數字。”郭齊表示,由於朱熹思想巨大的影響力,自南宋以來,托名朱熹的偽作眾多,其中有的甚至進入語文課本,或是被多篇碩士學位論文專題研究。要在這些署名朱熹的作品中辨別真偽,難度好比大海撈針。
整理過程中,郭齊和尹波對這些作品一篇一篇精心甄別,尋找確鑿的証據,在10余篇確定的佚文之外,還形成了一個《偽托誤題朱熹詩文存目》。“通過這個目錄,我們對南宋以來800余年間托名朱熹的偽作進行了一次‘總清算’,以后研究者們面對朱熹的佚文難辨真偽時,這個目錄能夠提供參考。”
辨偽過程中,郭齊和尹波首先是基於自身對朱熹思想的理解,將一部分表達的思想與朱熹完全相悖的作品剔除,之后再根據作品的文學水平,對剩下的作品做進一步判斷。“現在我們討論朱熹,更多是從一個思想史的角度來認識,較少從文學史的角度來看待朱熹。但我認為,無論從詩詞還是文章的水平上看,中國文學史上都應該有朱熹的一席之地。那麼,那些文筆拙劣的托名作品自然也就可以被判斷為偽作了。”
過去的古籍整理很大程度上關注的是國內現存的文獻資料,而在《朱熹文集編年評注》中,郭齊和尹波把目光看向更遠的地方。據尹波介紹,“我們除了關注國內各處的朱熹文獻外,也向周邊受朱熹思想影響的日本、韓國等地圖書館尋求幫助,並且實地走訪了境外多地找尋珍貴資料。也有很多寶貴的判斷依據,來自這些境外圖書館的文獻支持。”(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成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