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后”到“90后”成都溫江食品安全監管精准對接
晚上9點,位於成都市溫江區大學城附近的一家烤肉海鮮自助店裡坐滿了吃客。“吃宵夜,隨便進哪家店都很放心。”巡查至此的成都市溫江區天府市場監管所所長蕭瀚說,類似的餐廳在天府市場監管所轄區內還有好幾家。
近日,成都市溫江區天府市場監管所裡的“60后”、“70后”與“90后”,以切身經歷講述了當地食品安全的監管之變。
“60后”監管者:從“治理難”到“精准治理”
在有著近100萬常住人口的溫江區,大學城有“兩多”——小食品攤多、“蒼蠅館子”多。由於各家店的食品質量良莠不齊,有消費者戲稱:“在這裡吃飯得身體底子好才行。”對此,“60后”蕭瀚也感同身受。2015年11月,蕭瀚任溫江區市場監管局副調研員,上任沒幾天,他就在大學城附近買到了含有“胭脂紅”的鹵牛肉。
如何堵住食品安全監管漏洞、推動食品行業提檔升級?隨著2015年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正式施行,溫江區開始全面推進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等級評定新量化分級改革試點工作,並全面推進食品生產企業生產管理規范體系建立,55家企業取得質量認証証書。治理能力的提升讓轄區悄然間發生了轉變。
“我們轄區所有經營主體進店都要掃場所碼,餐飲店老板們坐在一起都要聊一聊怎麼更好提高員工食品安全管理意識。因為他們意識到,誰家不規范落實好疫情防控要求、不執行操作規范,就算僥幸逃得過日常巡查,也難逃街道綜合執法隊伍、社區網格員的‘法眼’。”蕭瀚表示,網格員每個月都會開展一兩次例行檢查,有的月份達到了三四次。網格化管理實現了精准打擊、快速堵嚴風險點,“碎片化”消耗迅速下降,治理效能明顯增強。
“70后”監管者:從“一無所知”到“行家裡手”
“這是一種標准化、規范化、工業化、科學高效的現代餐飲經營運作模式,建立中央廚房將成為餐飲業轉型升級、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運營模式……”說起中央廚房,“70后”李斌侃侃而談。但在2019年,已從事工商基層所工作近十年的李斌,面對新出現的食品安全監管卻直言“有點懵”。
“不懂就學,不學則退!網格化管理倒逼著我們去學習。”對照《食品安全法》及配套法規制度,李斌多次深入成都永利達食品有限公司邊服務邊學習,總算摸清了中央廚房“基地+工廠+門店產業化配送”的管理標准。如今,在食品安全檢查時發現問題,李斌基本能夠當場說出商家違反了《食品安全法》哪一條哪一款。
隨著網格化管理的不斷深入,在天府市場監管所裡,類似李斌這樣的“老兵”都有了新面貌。這些新氣象讓該所構建起了緊密型綜合行政執法架構,實現了食品安全治理手段從“被動辦案”向“主動查案”轉變。據統計,2020年溫江市市場監管局日常監管自主發現案件數和佔比數分別較2017年提升了925%、41.33%。
“90后”監管者:從“新手”到“老兵”
隨著市場高速發展,一批又一批的市場監管部門“新鮮血液”不斷充實到食品安全監管一線。“90后”胡鳴就是其中一員。2019年10月,胡鳴來到天府市場監管所,她立志要用專業所學為家鄉的食品安全監管盡一份力。然而,檢查、抓漏、上報、處置、記錄……網格員每天都要參與的一系列瑣碎工作很快就讓胡鳴撞了“新手牆”。
針對“新手”自身學歷高、干事熱情高但工作經驗不足的狀況,天府市場監管所開始推行“AB崗”,讓新老網格員相互搭檔、相互促進。“新手”從“老兵”的“傳幫帶”中學習實戰經驗和監管技巧,“老兵”則從“新手”那裡不斷補充著新知識,“90后”胡鳴與“70后”李斌就組成了這樣一個小組。“干”中“學”,“學”中“干”,在李斌的言傳身教下,胡鳴上手非常快,專業優勢也逐漸展示出來。
“我們的‘五定網格工作法’就是在全所人員這樣的新老交替中而生的。”蕭瀚說,2018年開始,天府市場監管所逐步建立了“定人、定崗、定任務、定流程、定標准”的“五定網格工作法”,其工作核心就是讓“安全隱患在網格中發現、監管資源在網格中整合、監管問題在網格中解決”,實施全覆蓋監管、地毯式巡查,在監管部門、生產經營者、消費者之間構建三方良性互動,多元主體參與到網格管理中。2020年,該所全覆蓋檢查監管主體2663家,發現整改問題532個,如今該所轄區食品安全問題已連續6個季度實現“零發案”。(趙祖樂、王小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