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成都人民公園相親角關閉 大源中央公園成了“香餑餑”

2021年10月25日07:49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小字號
原標題:人民公園相親角關閉 大源中央公園成了“香餑餑”

湖邊欄杆上,整整齊齊挂著相親資料

在成都人民公園相親角關閉之后,為子女尋覓對象的叔叔阿姨又投入另一“戰場”——大源中央公園相親角,成為近期成都火爆的相親地點!大源中央公園位於天府二街與三街之間,相比人民公園相親角多年的經營,大源中央公園的相親角才起步不久,但最近在叔叔阿姨心中已經變成另一塊“相親勝地”。

這裡人氣如何?公園怎樣規范管理?10月23日,記者來到城南的這塊正在崛起的“相親勝地”,一探究竟。

女多男少 有家長瞞著孩子來相親

沿著大源中央公園的湖邊一直走,看到孃孃們的身影逐漸增多,記者就知道找到地方了。在孃孃們扎堆的湖邊欄杆上,整整齊齊挂著幾十份資料,大多以《尋緣》為題,內容主要為自身情況與擇偶標准,落款大多都為“家長電話XXXX”。

記者注意到,現場資料有四十余份,多為女性資料,男性資料數量不到10%。根據信息介紹,尋緣者的出生年份主要分布在1980年-1993年之間,也有幾個年齡較小的,最小的為1996年出生的未婚女。關於尋緣者的個人條件,裡面不乏高學歷、有車有房的描述,多份資料都寫著“985研究生”“高新區有房”“國企上班”等基本情況。

在現場的多是為子女尋緣的父母,大家在資料前來回踱步,時而駐足觀看。“我今天來,我兒子不曉得。我之前在人民公園找到幾個合適的,把聯系方式給他他也不理,一點都不配合,惱火。”一名孃孃嘆著氣告訴記者,兒子今年接近40歲,在科技企業做研發工作,之前在相親角也遇到過好幾個女生對兒子感興趣,但兒子都不配合。“沒辦法,我還是繼續幫他找嘛,遇到他喜歡的他肯定還是願意配合。”

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家長一邊看,一邊還和周圍的家長交流著心得。“83年的不好找了,年齡有點大了。”“這個在城南有房,還是可以。”“這個家庭還可以,父母是老師。”……

記者也成功“打入內部”,和孃孃們攀談起來。一名孃孃指著一份資料告訴記者:“女娃娃條件太好反而不好找。你看,這個資料寫的985研究生,其實人家是清華研究生,學歷高得很。”記者詢問為何不將清華大學寫在資料上,這名孃孃搖了搖頭,“有些人看到女方條件太好就不太敢聯系了,就容易錯過機會。”

孩子不急家長急

他們從老家來督促孩子談戀愛

除了看資料以外,還有不少家長“現場征婚”。大家三五成群,互相交流著各自兒女的情況。“你的是兒子還是女兒?”“做什麼工作的?”“哎,我女娃子就是上班太忙了耽誤了。”“這樣子,先加個微信,互相發個照片看看再說。”“娃娃臉皮薄,就是不願意去接觸更多人。”“我兒條件好,工作好,就是個子不高,你女兒介不介意男的不到1米7?”……

記者注意到,現場有一名孃孃尤為活躍,向大家熱情介紹著挂著的資料的情況。這名孃孃自稱王姐,告訴記者說自己是今天相親角的值班人員。“我是南充的,來成都幾個月了。主要是我女兒在這邊上班,我專門來督促她的。”王姐笑著補充說,“來督促她耍朋友,不然她點都不上心。”王姐告訴記者,這裡的家長來自各個地方,都是子女太忙沒時間相親,來幫子女物色的。“新都的、都江堰的都有,全都是為了娃娃嘛。”

挂資料需實名登記

“確保是本人真實相親”

記者注意到,在眾多尋緣資料中,挂著一份名為“兒女家長實名制相親公益群”的規章制度,上面寫著家長或本人必須到公園管理處實名登記、不能推銷產品、不能收費、拒絕婚介等規定。

相親角值班員王姐告訴記者,相親群內有40多名家長,基本上在現場挂了資料的家長都在群內。王姐說,這個相親角是從今年4月開始籌備的,當時大家在這裡游玩,發現有少數家長把子女的信息打印出來擺在這裡,后來就有越來越多的家長效仿,“但當時是每天來,每天收,也很麻煩。”於是家長們就和當地社區、派出所、公園管理方多次協調,最終在7月份把這個“相親角”定了下來,“7月份開始,我們就把資料挂在這裡了,不用每天收了,我們群裡自己安排值班,每天安排一到兩個家長來現場,為大家介紹情況。”

王姐說,基本上群內每個人一個月要值兩次班,值班時間大概從早上九、十點鐘到下午四、五點鐘,值班人員需要維持現場的秩序,如果有家長想挂資料,值班人員也要審核身份信息。”王姐說,這也是為了避免有人借用相親來詐騙、鑽空子,也為了避免婚介在中間插手。“一定要確保是本人在真實相親。這也是我們堅持線下相親的原因,網上騙子多,也不好核實身份,不安全。”

記者在現場也看到了巡邏到此處的公園管理人員,該名管理人員見到王姐后,叮囑王姐要維持好現場秩序,避免婚介混入,要杜絕收費相親、相親詐騙等情況出現。該名管理人員告訴記者,要在現場挂資料的家長需要提供真實的身份信息在公園管理處備案登記,並簽訂一份免責聲明,才能在公園內規定地點統一懸挂尋緣信息。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彭驚 攝影報道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