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廣安經開區:摘掉“貧困帽” 振興新農村

2021年10月13日12:06 | 來源:廣安在線
小字號
原標題:廣安經開區:摘掉“貧困帽” 振興新農村

  2014年,精准扶貧正式拉開序幕。廣安經開區奎閣街道鵝鳳村,護安鎮新路、西牛、翰石、涌壩、佛岩、民星、青龍、雙碑村,新橋街道拱橋村這10個村被評定為貧困村。經過全區各級各部門干部職工和廣大群眾的努力,2019年,廣安經開區10個貧困村、793戶貧困戶2213人全部脫貧。

  至此,廣安經開區農村扶貧事業翻開新的一頁。按照中央的部署,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過渡期為5年,在這5年裡,廣安經開區將要怎樣做?筆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農業產業化經營

  筑牢鄉村振興“壓艙石”

  渠江之濱,花繁似錦。

  位於渠江東岸奎閣的廣安經開區,啟航於1996年。那時,這裡是一片農田、荊棘和叢林,沒有機器生產的轟鳴聲,隻有農民吆喝牛兒耕田的聲音。

  2010年,廣安經開區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后,原前鋒區奎閣街道、護安鎮、新橋鄉劃歸廣安經開區代管。從此,一個沒有農業的國家級經開區有了自已的“責任田”。

  近日,筆者在廣安經開區奎閣街道鵝鳳村的50畝桃園裡看到,村民正對桃樹進行管護。村黨支部書記蔣建秋告訴筆者,自桃園2019年投產以來,每年產果1.4萬斤,產值近7萬元。2020年4月,鵝鳳村還新栽植1860株青脆李。

  “3年后,青脆李將進入投產高峰,每株按挂果20斤計,每斤按10元算,這批李子樹年收入將達到30萬元。”蔣建秋介紹說,屆時,他們將按照村集體、村民3:7的比例進行分成,而集體收入部分的70%用於建檔立卡貧困戶持續“輸血”,以鞏固脫貧成果﹔30%用於建檔立卡貧困戶調劑資金,哪裡“貧血”就“補”哪裡,做到脫貧之后不返貧。此外,村裡還發展水面養魚20畝,流轉土地70余畝,所獲收益將全部用於鄉村振興。

  奎閣街道鵝鳳村通過發展經果林來增加集體經濟收入,護安鎮翰石村則是投資175萬元收購了佔地227畝,內有8000多株桂花、紅葉李、欒樹、柳樹的園林。據了解,這些苗木銷售后,可實現銷售收入300多萬元。為培育優質苗木,翰石村確定專人對園林進行修枝整形等管理。同時,派出營銷人員,深入各地推銷苗木,以保障集體經濟的穩定收入。

  翰石村發展園林是經開區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一個縮影。廣安經開區各村都像翰石村這樣,多渠道籌措資金,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努力筑牢鄉村振興“壓艙石”。

  護安鎮西牛村就是典型的例子。該村積極發揮離廣安、華蓥市近的優勢,著力鞏固蔬菜發展成果,每年種植商品蔬菜300畝以上,年種菜收入300萬元以上。2020年,該村還以農民土地入股的方式新建桃園50畝,投產后收益按村集體、村民4:6的比例分成,以拓寬集體經濟的增收渠道,助力鄉村振興。

  護安鎮工作人員告訴筆者,護安鎮從脫貧向鄉村振興過渡基礎牢固:資金方面,2021年全鎮有“過渡”資金565萬元﹔農業產業方面,全鎮有花椒樹1400多畝、巨桉樹100多畝、柚樹500多畝、桃樹100多畝等。

  發展村級工商業

  反哺鄉村振興

  向鄉村振興平穩過渡,不僅要有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支撐,還要有工業、商業的支柱來反哺農業。

  在護安鎮街道和廣(安)前(鋒)公路一側,到處布滿了村域工商企業。據護安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除正大飼料、巨泰油脂外,其他企業雖然都是小工廠、小作坊式的生產,但其工廠自動化程度仍然很高,有些企業甚至還是智能化生產。據統計,護安鎮、奎閣街道有汽修廠、石材廠、食品廠、家具廠、建材廠、洗碗廠、床墊廠等企業30多家,年總產值2000多萬元,安置農村剩余勞動力200多人,每年勞務收入700萬元左右。

  在護安鎮楊房子社區,由經開區創辦的護安汽博城、國際汽車城共有汽車經營單位40多家,經營汽車品牌40余個,有廣汽豐田、長城汽車、紅旗系列、建國汽車等4S店20多家,汽車零部件銷售店10余家。2020年,銷售汽車16289輛,銷售總額16.5億元,納稅1527萬元,汽車銷量、銷售金額同比分別增長了0.7%和7%。其中,2020年的汽車銷量佔全市汽車銷售總量的83.21%。

  護安汽博城、國際汽車城火紅的汽車銷售,匯聚成廣安最大的汽車貿易市場,這裡形成的汽車貿易商業集群,孕育和培植了一批餐飲店、購物超市等新經濟實體,安置了一批批農村剩余勞動力,帶動了汽車配件、汽車維修保養、物流運輸、快遞外賣、醫療衛生、廣告印刷、金融服務、服飾等數十種產業的快速發展,大批城鄉勞動力在這些新經濟實體裡找到了工作,增加了勞務收入。據了解,護安汽博城、國際汽車城吸納從事汽車營銷的城鄉勞動力近1000人,若按照每年每個勞動力的勞務收入5萬元計算,每年兩個汽車城僅勞務支出就達5000萬元。

  奎閣街道奎閣社區、藥場社區、石橋社區,護安鎮民豐路社區、楊房子社區等因勢利導,利用在城區、集鎮的區位優勢發展小作坊、小餐館、小超市等50余家,每年經營收入大多反哺農村,用於鄉村振興。

  新橋街道,原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2007年,廣安在該鄉新建工業園區,這個千年“農業鄉”成為“現代工業區”。隨著工業的日益發展,農業用地越來越少。2019年,該鄉轉制成立新橋街道后,工業發展的力度更大,僅2020年,廣安經開區新招商引資項目21個194億元幾乎都安排在新橋街道。這些企業無論是建廠期間還是建成后,在勞務用工等方面反哺農業,對鄉村振興的貢獻是不言而喻的。

  新橋街道邁步鄉村振興,重視農業產業化經營。近年來,拱橋村發展紐荷爾臍橙50畝,現已挂果,年產值5萬元以上。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鄭祖華,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養豬,到2019年出欄肥豬近100頭,產值40多萬元。他採取生態養豬的方式,在當地撿種了荒蕪地20多畝,將種植的蔬菜用作青飼料喂豬,既降低了成本,又生態環保。2020年,他家出欄肥豬160多頭,銷售收入80余萬元,獲利40余萬元。鄭祖華養豬不僅脫了貧,還邁進了小康生活。在他的帶動下,村裡10余戶農民走上養豬致富路。

  據悉,新橋街道拱橋村計劃再投入150萬元,用於通組公路硬化和在金星水庫打造休閑娛樂垂釣場。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夯實鄉村振興之基

  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銜接的5年過渡期,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為鄉村振興夯實根基是非常重要的。

  據廣安經開區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從今年起,廣安經開區每年向鄉村振興過渡期提供建設扶持資金500萬元,其中,50%以上用於農業產業發展,50%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從今年7月中旬起,全區選派了9名第一書記到原貧困村任職,開展鄉村振興過渡幫扶工作,特別是幫助村級組織和農民發展生產、培育產業,增加集體經濟和農民的收入,加快步伐向鄉村振興過渡。

  區農業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告訴筆者,五年過渡期,廣安經開區將重點建設公路、道路橋梁、便民路和院壩道路,新修機耕道、田間便道,新建防洪渠、塘堰塘和抓好抗旱設施建設,新建農村安全飲水設施、農村路燈和農民新村等基礎設施。

  廣安經開區過渡鄉村振興,計劃今后五年辦好“十件事”:一是保護好核心區4100畝基本農田,不得因為工業企業建設、交通建設等佔用基本農田區﹔二是突出土地調型。爭取中、省、市項目資金,配套本級農業資金,對淺薄地、坡地、亂石地等低產土地進行改造﹔三是在重點耕作區、產業集中區新建機耕道、田間便道,普及和推廣農業機械,推進現代農業﹔四是興修水利,排澇保灌,確保遇旱、遇澇都能獲得大豐收﹔五是集中建設水稻、玉米高產示范片和紅苕、高梁等小雜糧高產示范片、蔬菜產業區﹔六是計劃在西牛村新建現代農業示范園,推廣和試點示范新技術、新品種,全面加速現代農業發展步伐﹔七是發展勞務產業,抓好穩崗就業穩定農民收入﹔八是發展集體經濟,種果、種菜,突出專業和特色,每個村都要建立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加強技術指導,落實產銷對接,增強服務功能﹔九是改善農民特別是貧困人口的住宿條件和交通、飲水、衛生、文化生活等條件﹔十是改善農民養老、醫療和農村教育條件。

  為實現這些目標,廣安經開區制定了與之相適應的保障措施,確保五年過渡期各項建設目標的全面實現。據了解,全區計劃新建農民新村2個,集鎮居民小區5個﹔開展農村污水治理和無害化衛生廁所改造,家家戶戶用上衛生廁所﹔新安裝農村路燈4000余盞﹔新建水果、蔬菜等農業產業化基地1500畝﹔新建塘庫堰10口,新建機耕道、田間便道10公裡,新建現代農業園區1個﹔繼續鞏固勞務產業,計劃輸出市內外勞動力1萬人以上,引進本科以上農業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5名,五年過渡期農村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左右。(雷勝堂)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