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藺縣大寨苗族鄉:用小小初心為便民服務開大大“綠燈”

連日來,瀘州市古藺縣大寨苗族鄉富民村副支書、鄉賢曾凡江十分忙碌,他組織起服務小分隊,冒著炎熱的天氣深入轄區群眾住所,通過面對面的宣傳講解,積極與群眾交流和宣傳二維碼微信小程序鄉便民服務中心“一事一辦”服務指南,並現場指導二維碼微信小程序的使用方法和怎樣正確使用服務指南中的項目導航、業務講解、樣表下載等應用功能。針對群眾提出的有關地址二維碼問題,工作人員一一耐心解答,讓群眾對“一事一辦”服務指南有了更深的了解,爭取數據明燈指路,避免群眾一再跑腿。
二維碼推廣實現少跑腿
走進裝飾一新的大寨苗族鄉便民服務大廳,便民服務工作清單、大廳工作制度等內容展牌懸挂於明顯位置,方便群眾查看監督。大屏LED滾動播放著各類惠民政策,工作人員佩戴工作牌,耐心細致地開展著工作……
解決難題耐心細致
把群眾當成家人,把群眾事當家事,讓群眾賓至如歸。“便民、高效、規范、廉潔”是大寨苗族鄉便民服務中心工作的重要著力點。今年大寨苗族鄉投入資金15萬余元,全面提升大廳服務設施,為前來辦事的群眾提供飲水機、藥品、雨傘、急救箱、免費復印等服務項目的基礎上,專門開辟“民族服務”窗口,提供苗漢雙語服務﹔成立民族便民服務工作室,專司解決代辦業務、特事特辦及化解各類民生矛盾﹔實施人員值守制度,確保窗口業務辦理連續性。
群眾滿意而歸
據悉,向陽村群眾龍世蓮長期在廣西平南縣務工,在9月17日她突發疾病,需要立刻手術治療,但家境窘迫的她又需要醫保報銷,異地就醫備案問題凸顯!時逢周末,老黨員鄧光雪得知情況后,火速開展延時服務,緊急趕路40余公裡回到單位開展工作,僅僅三個小時后,龍世蓮進入手術室,生命安全與醫保報銷“兩全其美”。
苗族同胞夫婦李開友、熊貴學准備生育三胎,但三胎網上系統暫未開放,導致無法審批生育証明,工作人員龍在明將情況登記並幫助這對夫婦准備了相關資料,每日關注著系統更新。在系統開放當日,龍在明立即致電李開友前來辦理業務,在熊貴學臨盆前火速解決少數民族群眾的“燃眉之急”。
鄉賢曾凡江推廣二維碼“指南”
這樣為民辦實事的事例還有很多,據便民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大寨苗族鄉便民服務中心進駐事項149項,高頻事項28項,共設置窗口14個,進駐部門11個。今年中心正在爭創省級示范便民服務中心,各項工作穩步開展中:一是創優爭先。黨員示范崗與紅色先鋒窗口創建,每月按照業務工作量、群眾滿意度、服務積極性等綜合輪崗﹔二是安全高效。大廳隨時處於戰備狀態,結合疫情防控,在門口設置掃碼、測溫、驗苗與業務引導崗,讓前來辦事的群眾在安全環境下“第一時間”找到辦理窗口﹔三是服務至上。大廳工作人員每天上班提前到崗,中午值守,做到“人員時時在崗、環境安全高效、服務處處有愛”,讓群眾深切感受到家的溫馨。
疫情防控保障安全
今后,大寨苗族鄉便民服務中心將繼續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突出抓手,堅持問題導向,立足群眾需求,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記者 程海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