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這些守正創新的舞台藝術讓紅岩精神歷久彌新

2021年07月26日09:40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這些守正創新的舞台藝術讓紅岩精神歷久彌新

  上世紀60年代,小說《紅岩》成為經久不衰的紅色文學經典,歌曲《紅梅贊》被老百姓廣為傳唱,電影《烈火中永生》在億萬觀眾心中留下不可磨滅的記憶。

  之后,兒童劇《小蘿卜頭》榮獲第十七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兒童劇獎,歌劇《江姐》留下《五洲人民齊歡笑》《我為共產主義把青春貢獻》等代代相傳的經典唱段,畫家錢鬆喦創作的國畫作品《紅岩》,成為新中國山水畫中的經典之作……

  紅岩精神滋養著藝術創作,形成獨特的紅岩文化現象。如今,川渝文藝工作者依然不斷構思、打磨著與紅岩精神有關的藝術作品,賦予它更多和時代相結合的藝術生命力。

  在守住川劇DNA的前提下創新

  7月中旬,川劇《江姐》亮相四川大劇院。現場高潮迭起——三度“梅花獎”獲得者沈鐵梅塑造的新“江姐”藝術形象,打動了在場觀眾,不少年輕人、小朋友為之落淚。

  “用川劇來傳承紅岩精神,首先是要守正,然后再創新!”沈鐵梅表示,自己一直在挖掘人物的內心,在每一場演出中,更新著和“江姐”的精神交流。比如,在她看來,作為一名革命烈士,“江姐”的紅岩精神並不該一味地用高腔來表達。因此在演繹唱詞時,她有時會用內斂的低腔,從而更顯示出革命人物在面對困難時的隱忍堅強。

  “傳統戲曲要做到守正創新,需要一種平衡法。所謂守,就是要守住川劇的DNA。”沈鐵梅介紹,川劇《江姐》沿襲了成都老一輩川劇藝術家的唱腔,尤其是將川劇藝術中的插科打諢融入其中,讓四川方言的幽默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她提到,京劇、越劇、評劇、黃梅戲等劇種都有自己的“江姐”形象,川劇《江姐》想要獨樹一幟,自然是要用傳統的川劇唱腔表演。“在保留川劇獨特個性的同時,團隊在作曲上作了重新改編整理,將歌劇的理念融入川劇,使之更有音樂性、傳唱性。”她介紹,川劇《江姐》將傳唱度極高的曲目《紅梅贊》融進戲中,就是一次成功的創新,不少觀眾會不自覺地跟著旋律清唱,提升了互動性。

  以當下年輕人視角為切入點

  川劇《江姐》只是川渝文藝工作者表達、傳播紅岩精神的一個縮影。

  今年6月,根據《紅岩》角色許雲峰的原型之一,廣安鄰水人、中共地下組織重慶市委工運委員許建業的故事改編而成的新創大型川劇《信仰》在廣安市首演。

  如何讓革命歷史題材的川劇更加吸引觀眾?《信仰》將川劇傳統表現手法和現代元素結合,比如一開場,將川劇的唱詞配上《國際歌》的旋律,讓觀眾耳目一新。

  4月,由經典劇本《紅岩》《許雲峰》和《江姐》綜合改編而成的川劇《烈火中永生》,在成都城市音樂廳歌劇廳首演,成為不少黨員干部學習紅岩精神的鮮活素材。

  不僅僅是“江姐”、許雲峰。執導話劇《芙蓉花紅》的青年總導演伍埕,用“劇中劇”的形式,以幾位年輕人創作紅色戲劇為切入口,對成都籍革命先烈羅世文、車耀先、董朗、張露萍的生平事跡進行藝術改編、創排,再現了4位革命先烈的生平事跡和他們在嚴酷環境中立場堅定、不畏艱險、敢於斗爭的具體故事,謳歌了他們對生活充滿熱愛、對家人飽含深情的高貴品質。伍埕認為:“話劇《芙蓉花紅》是一部全新的、以當下年輕人視角和思想狀態為切入點講述革命先烈的故事,既充滿青春活力,又不失歷史厚重感,是一部很有分量的話劇。”

  7月29日,紅色題材音樂舞台劇《紅岩魂》將在廣安華蓥首演,該劇演員幾乎都為年輕演員,在舞美的呈現上,也更貼近年輕人的審美。劇中主人公“江姐”、許雲峰、“雙槍老太婆”、華子良等,在解放戰爭時期曾是華蓥山游擊隊隊員,他們都是偉大的紅岩精神的一部分。《紅岩魂》總導演蔡雅康表示:“很多人一聽紅岩精神,都知道重慶渣滓洞、白公館。但我們經過採風以后發現,華蓥山也是紅岩精神的發源地之一。要賡續紅色基因,傳承初心使命,就要挖掘它,傳承它,打造它,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婷)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