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蓉平

蓉平:“存量規劃”時代,“中優”承載美好生活

2021年07月10日12:26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中心城區作為成都的主核,是美好生活的承載地,是天府文化的核心區。成都以“中優”入題,全力做好城市有機更新這篇大文章。

近日,《成都市中優“十四五”規劃》正式出爐,高質量繪就成都“中優”區域未來五年發展藍圖。《規劃》明確,“中優”范圍為成都市五環路以內區域(龍泉驛區部分以車城大道為界),總面積1264平方公裡。《規劃》是未來五年城市有機更新的重要指引。“中優”區域涉及的 “11+2”城區,與城市建成區有較高程度的吻合。

做好存量規劃,“中優”回應市民美好生活需要

城市的有機更新是一個世界性課題。即使年輕如深圳,也有一定數量的城中村存在。流連在世界500強企業雲集的“中國第一區”南山區,人們可以看到,龐大的城中村“南園村”與前海、總部經濟區共存的景象。成都作為千年歷史文化名城,“中優”區域是城市核心功能的集中承載區,她厚重,但漸趨老化,她集粹,但略微擁擠。如何讓她更舒展,更美麗,更宜居?事關可持續發展的千年大計,事關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

度量歷史節點的“時”與“勢”,把握城市發展的“勢”與“場”。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空間調整戰略,全面優化城市空間布局,重塑產業經濟地理,鋪展開影響城市千年格局的宏圖。

攻守平衡,制勝之道。東進、南拓,側重於開辟城市發展新空間,打造新興增長極和動力源。中優戰略,致力於增強國家中心城市極核功能,守護的是城市基本盤。

順應城鎮化轉型提質發展、超大城市實施“存量規劃”時代背景,“中優”是破題城市有機更新,謀取可持續發展必須做深做透的一篇“宏文”。

成都的“中優”區域,還面臨著國家戰略牽引和城市升級進位帶來的寶貴機遇。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為“中優”區域全面增強城市功能和引領能力提供了重大機遇。“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實施,“中優”區域引領對內對外開放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功能作用更加突出。國家賦予成都自主創新示范區、雙創基地、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等改革試驗政策,也為“中優”區域加快轉型發展提供了載體和支撐。大運會、世乒賽、世園會、世運會等重大賽事籌備,為布局重大功能性設施、系統實施城市環境整治和風貌提升提供了最佳契機。

把握機遇,乘勢而上,優化功能,提升品質。《成都市中優“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中優”區域在國家中心城市中的極核功能顯著增強,產業結構明顯優化,產業層次顯著提高,現代化產業體系框架基本形成,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15分鐘公共服務圈實現滿覆蓋,公共服務體系全面建立,城市空心化等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天府文化充分彰顯,高品質高能級生活城區初步建成。

做好“中優”加減法,提升國家中心城市極核功能

1264平方公裡的“中優”區域,是成都城市核心功能的集中承載區,商務辦公、時尚消費和現代服務的主要承載地,以及公共設施、開放平台和文旅資源的主要集聚地。十四五期間,“中優”區域錨定的目標,是打造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現代服務業發展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天府文化創新發展引領區、城市更新發展示范區。其核心指向,是增強國家中心城市極核功能。

以存量資源開發為主的城市有機更新,成為新時期“中優”區域城市發展的主流。為此,成都大力優功能、優產業、優形態、優空間、優方式,堅定不移推進“中優”區域“三降兩提”,降低開發強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高產業層次,提升城市品質。

“中優”是一道體系復雜的加減法,加減之間,換來有機更新的乘數效應。

疏解非核心功能。三年多來,成都持續推動“中優”區域非核心功能疏解,共完成了240個非核心功能疏解項目、騰退搬遷土地1.22萬畝。到2025年,將再完成112個非核心功能疏解項目,其中調遷關閉項目 51個、轉型提升項目17個、規范整治項目44個﹔國內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率達20%。

降低人口密度。過去三年,“中優”區域疏解產業人口30余萬人,減少規劃居住人口42萬人。人口密度由原來的1.58萬人/平方公裡降為1.49萬人/平方公裡,每平方公裡減少900人。根據規劃,2025年,爭取繼續降至1.42萬人/平方公裡。

改善人居環境。街區改造,望平濱河路、大學路、大川巷、棗子巷、華興街……一個個網紅街區,應時而生﹔成都音樂坊、鳳凰山露天音樂廣場、四川大劇院、大運會體育場館……一個個重大功能性項目,拔地而起。三年多來,完成老舊院落改造1350 個,建成社區綜合體 314個,完成58個集中連片城市更新。根據規劃,還將完成祠堂街、四聖祠等 52 個街坊(巷)項目建設,讓市民家園更有顏值、市井生活更有品位。

深化場景營造。持續營造主題社區場景、產業場景、街區空間場景、商業服務場景、綠色生態場景等各類場景,三年多來,建成綠道 2341.6 公裡,“兩拆一增”植綠增綠1236.8 萬平方米。根據規劃,建設28 個一環路市井生活圈示范片區,圍繞環城生態公園建11個城園融合片區和100個未來美好公園社區。

完善城市布局。逐漸形成天府錦城、交子金融城2個城市主中心,東安新城、北部新城、青羊新城、武侯新城、楊柳湖中心、香城中心、八裡庄中心7個城市副中心,熊貓之都、安靖、太平寺、鳳凰山等片區中心構成的多級城市公共中心體系。接下來,天府錦城建設“八街九坊十景”,新開工打造特色街區21條﹔建設東華門遺址公園,打造天府文化中心、天府藝術公園等文化地標。

“中優”六大工程,增強市民幸福感獲得感

以規劃引領項目建設、以項目支撐規劃落地,實施“中優”戰略,必須突出項目支撐。成都確立了“十四五”中優六大工程:幸福家園工程、創新園區工程、魅力商業工程、文化復興工程、騰籠換鳥工程、金角銀邊工程。六大工程成為市民美好生活的新載體。

圍繞增強市民幸福感,實施幸福家園工程。聚焦居民日常“衣、食、住、行”,構建 15 分鐘社區宜居生活圈,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適度。中心城區平均通勤時長將縮短至30分鐘,一環路“市井生活圈”建設讓成都人期待。

圍繞傳統產業園區轉型,實施創新園區工程。通過傳統產業園區的整體轉型,以及在建成區域內嵌入創新空間,集聚創新資源,吸引創新人才,提升產業質量,推動形成有特色、有品位、有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圈。

圍繞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魅力商業工程。發展夜間經濟、樓宇經濟、首店和小店經濟、總部經濟,鞏固西南地區頂級商圈地位,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區域輻射力的知名商圈。

圍繞建設獨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實施文化復興工程。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建設文旅功能區、文創園區,打造優雅時尚的文旅新場景,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構建傳承巴蜀文明、發展天府文化的歷史文化展示體系,加快推進世界文化名城建設。

圍繞非核心功能疏解和產業、人口結構調整,實施騰籠換鳥工程。通過疏解一般性制造業、部分商品交易市場,調遷普通倉儲物流項目等非核心功能,植入新興業態,實現產業結構和人口結構的優化。

圍繞剩余空間精細治理,實施金角銀邊工程。探索更加精細的空間治理方式,利用橋下空間、街旁空間、地下空間、濱河空間等,將“剩余空間”變為“金角銀邊”,讓城市更精致,支撐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

可見,“中優”六大工程涉及市民的衣食住行游購娛等方方面面,是成都正在實施的“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細化和承載,兩者對接融入,一體推進,將帶給市民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

“存量規劃”推進城市有機更新,精心描繪城市發展〝工筆畫〝,繪出“中優”區域的新活力,繪出城市面孔的年輕態,繪出美好生活的新畫卷。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