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上午,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馬術巡游吸引了游客的目光。就在馬術巡游前5天,當地旅游局就收到了氣象局的專題預報——當天可能有雨,相關組織單位提前做好了准備以及提醒。
“現在來理塘的游客越來越多,我們也期待著更加精細的天氣預報給游客帶來更好的旅游體驗。”理塘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副局長畢雪鬆說。
4年新增18個氣象監測點 聯動多部門提前做好出行保障
丁真走紅后,改變已經在理塘發生。
據官方統計,5月1-5日,理塘縣接待游客8.4萬余人,實現綜合旅游收入同比增長98.7%。五一過后,一直到5月底,理塘單日游客數量仍保持在四位數,散客數量增幅較大,團隊游客數量也有增長。
面對倍增的游客,如何保障旅游體驗?在氣象服務方面,改變也已發生。
理塘縣旅游服務保障指揮部下設了假日辦,理塘縣氣象局就是成員之一。畢雪鬆清楚地記得,就在今年4月7日,氣象部門的一條公路冰雪氣象指數等級預報起了大作用。
“7日下午,氣象預報說新理路段、理稻路段以及理塘海子山、雷達山在晚上到8號白天可能出現降雪結冰。”畢雪鬆回憶,當晚,旅游局聯動交警部門、運管部門和公路分局派出人員在道路卡點上值守提供幫助、做好提醒。
就在五一小長假期間,旅游部門同樣通過天氣預報,合理安排五一賽馬會、商貿展、廣場鍋庄等活動。“非常有用。”畢雪鬆說。
精確的預報,來自精密的監測。理塘縣氣象局局長彭斌介紹,2017年,理塘縣僅11個氣象監測點,到現在,已經增加到29個,實現了22個鄉鎮全覆蓋,“部分站點監測頻率達5分鐘一次。”
旅游更有“溫度” 今后掃掃景區二維碼就能掌握天氣動向
有了數據的支撐,理塘縣氣象局的天氣預報也更有針對性。“從短期預報,到現在逐三小時預報。”彭斌介紹,隨著到理塘的游客越來越多,今后的天氣預報也將從“決策服務”逐漸轉向“決策服務+公眾服務”。
通過對多年溫度、降水、相對濕度、風速等氣象要素的對比分析,理塘縣氣象局整理制作出了毛埡草原、“千戶藏寨”兩處景區人體舒適度指數、著裝厚度氣象指數、風寒指數等較為適合高原地區的指導產品。
在公眾獲取天氣預報的渠道方面,彭斌透露,除了短信、微信公眾號以及景區大屏之外,理塘縣氣象局也計劃著今后能夠掃碼知天氣。“掃描各景點的二維碼,不僅能夠知道景區的文化、特點簡介,還能知道當前的溫度、未來3小時的天氣等內容,給大家的出行提供參考。”( 周雯 周翠玲 封面新聞記者 吳冰清 理塘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