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查近3成不合格!兒童滑板車這些安全隱患不能忽視

2021年06月21日08:55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原標題:抽查近3成不合格!兒童滑板車這些安全隱患不能忽視

  玩具滑板車是孩子們喜歡的一種運動休閑工具,在一些孩子們常聚集的地方,甚至常常看到人手一輛的景象。但抽查顯示,這樣一種深受喜愛的產品當中有相當一部分,可能給孩子們帶來不應有的意外傷害。

  事故頻發

  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

  近年來,一種專供兒童使用的運動休閑工具玩具滑板車日益流行。在北京市的一些幼兒園,不少家長都是用玩具滑板車當代步工具接送孩子。

  市場的需求在電商平台也有所體現。記者在某電商平台輸入“玩具滑板車”進行搜索,出現的相關商品有近四千件之多,在一些網店記者看到,有的商家月銷售量就超過了一萬輛。這些商家對玩具滑板車的賣點宣傳,大都集中在鍛煉孩子身體平衡能力、訓練肢體協調能力等方面,有的甚至還宣稱自己的產品能促進孩子智力開發。記者注意到,幾乎所有商家都重點強調產品的安全性,會給孩子的童年帶來更多歡樂﹔但在評價區,一些消費者卻給出了“太差”“特別差”“拐不了彎”等表達質量差的評價。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絕大多數消費者購買玩具滑板車時,最注重的一點是安全﹔而商家,無論是電商平台,還是實體店,在銷售產品時,也一再強調自己的產品安全。但在進一步的調查中記者發現,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玩具滑板車引發的安全事故卻屢有發生。

  這些不應發生的意外傷害,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前不久,上海市市場監管部門就專門組織了兒童滑板車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抽查結果顯示,兒童滑板車這一涉及廣大兒童安全的產品質量問題突出,有將近三成不合格。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處郎敏斐介紹:本次抽查共抽檢了25批次樣品,發現不合格7批次,整體的不合格發現率達到28%。

  拉力測試

  個別產品手把套輕易被拉脫

  檢測人員告訴記者,與其他兒童滑行類工具不同,絕大多數的玩具滑板車,都有一個可以調節長度的把立管,以適應不同身高兒童的需要﹔把立管調節長度后,通過鎖定裝置,對調節好的長度進行固定。那麼,這種鎖定裝置是否能夠保証滑板車在使用過程中,把立管不損壞、不發生突然倒塌,就直接涉及使用兒童的身體安全。在檢測機構記者看到,當檢測人員把兩個重達25公斤的砝碼,挂上這輛樣品的把手兩側進行測試時,意外卻發生了。

  上海海關機電產品檢測技術中心玩具及嬰童用品科的陳弘介紹:兒童在使用的過程中,有可能把身體壓在把手上,導致把手往下壓,如果它沒鎖住的話,整體前方部位會往下掉,兒童整體有可能會造成傾倒,而造成損傷。記者了解到,這次抽查中全部7批次不合格樣品,有2批次都是因為把立管強度達不到標准要求。

  根據國家標准,玩具滑板車把手末端應裝有擴大的手把套,以避免金屬部件直接與身體接觸,同時有效增加把手可能會與皮膚接觸的表面積,最大限度降低其刺傷身體的可能性。手把套對兒童的保護作用顯而易見,但記者在實驗室看到,一款兒童滑板車,在拉力測試中,手把套卻輕易就被拉脫,達不到國家標准要求。

  檢測人員還介紹,國家標准之所以對玩具滑板車把立管上可觸及的高度調節孔厚薄、深淺和大小作出細致明確規定,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防止兒童一不留神,把手指伸進這個極其容易被忽視的部位,要麼被割傷,要麼被卡住,造成不應有的意外傷害。但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這次抽查的7批次不合格樣品中,4批次樣品都是因為把立管上可觸及的高度調節孔不符合要求,而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在這次抽查中,還有6批次樣品,用於包裝或玩具中的塑料袋或塑料薄膜檢測不合格。有的樣品甚至多個檢測項目都不合格。

  監管部門

  選購時一定要謹慎辨別

  專業人士介紹,玩具滑板車的結構相對簡單,基本上由踏板、車輪、把立管和車把四大部件構成,技術含量並不高。主要問題集中在把立管強度、突出部件,以及孔、間隙、機械裝置的可觸及性等機械物理性能上,這說明一些生產企業為了片面追求利潤,對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淡薄的現狀。

  把立管管壁厚度達不到標准要求,企業降低了生產成本,但對使用產品的兒童來說,一旦不小心把手指伸進把立管上可觸及的高度調節孔,就存在被割傷的風險﹔同時,這也嚴重影響了把立管強度,使之更加容易倒塌、斷裂或讓鎖定裝置損壞失效。監管部門警示,消費者在選購玩具滑板車這種涉及兒童安全的產品時,一定要謹慎辨別。

  郎敏斐提醒家長:要選擇符合國家標准的產品,避免選擇三無產品,以及不明示執行標准的產品。同時,我們建議消費者選購產品時,要盡量回避明顯低於市場價的產品,這些產品可能會存在偷工減料的情況,可能會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

  記者了解到,針對這次玩具滑板車抽查中發現的問題,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已經作出相關處理。郎敏斐表示:我們已將不合格產品信息,及時移送給所在地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法進行處理,第一時間要求生產企業和銷售企業停止銷售不合格產品,及時下架,避免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據央視新聞

(責編:章華維、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