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廣漢縣向陽鄉率先摘下人民公社牌子的場景。
陳毅元帥的白色禮帽。
江姐戴著鐐銬,身邊盛開紅梅花的模擬場景。
成都糖酒會初期場景。圖片均由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婷 攝
“目前預展效果非常好,很多單位自發來‘百年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6月中旬,建川博物館副館長吳宏遠告訴記者。他口中說的“百年館”,是建川博物館今年5月在綜合陳列館“上新”的《奮斗與輝煌——中國共產黨百年禮贊》展覽。這個專題展覽用約2萬件展品,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建黨百年來波瀾壯闊的歷程,並入選中央宣傳部、國家文物局近日向社會公開推介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覽”名單,預計今年7月將正式與公眾見面。
A
為人民服務
9000多枚黨徽拼成“初心牆”
遠遠望去,綜合陳列館格外醒目——像一個巨型燈籠。該館佔地20畝,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展廳面積約10000平方米。由曾設計北京水立方場館的悉地國際設計公司設計,博物館外形採用中國特色的燈籠造型,蘊含了“天圓地方、外圓內方”的中國傳統文化,顏色採用國旗色——紅黃兩色交相輝映。這是序廳,中間由9000多枚黨徽拼接的毛澤東“為人民服務”題詞,高18米,寬6米。
9000多枚黨徽,象征著如今9000多萬黨員。9000多萬黨員如何發展而來,最初有多少人?進入正式展區,首個部分“開天辟地”裡能找到答案——1921年夏夜,在浙江嘉興南湖僻靜水域,靜靜地漂著一艘畫舫,見証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這艘船被稱為“紅船”。而“紅船”漂泊的場景在建川博物館內,以文字、圖片和模擬場景的形式呈現。
從建川博物館展陳資料中可以了解到,最初參加中共一大時的代表隻有13人。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召開,突然有一位陌生男子闖入會場,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具有豐富的地下工作經驗,立即決定散會。代表們剛剛散去,陌生男子就帶著法國巡捕前來搜查。
休會后,李達夫人王會悟建議:“我的家鄉在嘉興,嘉興有南湖,有游船,可以到嘉興去開會。”得到了與會代表們的贊同。於是當年8月,王會悟當向導,從嘉興獅子匯渡口登上渡船到南湖湖心島,代表們登上船,繼續進行黨的一大議題。
這次會議通過《中國共產黨綱領》和《關於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綱領規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選舉了黨的領導機構,宣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從此,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胸懷夢想,從這裡啟航。
B
點滴見大海
匯聚約2萬件展品
建川博物館綜合陳列館內,展出約2萬件展品,僅國家三級以上文物就有400多件,一級文物達到100件左右,元帥獎章、革命先烈曾用的眼鏡、抗戰時期報紙雜志、傳單……《奮斗與輝煌──中國共產黨百年禮贊》展覽內容以時間為序,分為開天辟地、大浪淘沙、武裝斗爭、抗日救亡、天翻地覆、建國創業、艱辛探索、曲折前進、偉大轉折、滾滾春潮、世紀跨越、砥礪奮進12個部分。
順著螺旋形的展館路線層層遞進,參觀者可順著緩坡,從最底層走到頂層,觀看完整的展覽。“館裡有翔實的資料,內容非常打動人。”四川省電視藝術家協會駐會副主席、秘書長寒露今年5月和朋友率先參觀了綜合陳列館,她希望以后能帶著100位青年主持新秀,在綜合陳列館裡根據展覽內容做一場沉浸式的詩歌朗誦。
展覽匯聚了建川博物館其他部分展館中的精華,其中有不少珍貴文物是親歷者、見証者捐贈。
比如“晉察冀邊區冀晉區參議員選舉票”,是曾經的抗戰系列展館中流砥柱館中的展品,如今保存在綜合陳列館內。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回憶,這張抗戰時期晉察冀邊區選票背面,是一個手抄中草藥方,或許便是憑著這個方子,選票才被幸運地保存了下來。據收藏這枚選票的老人回憶,當時選舉是非常嚴肅認真的。在樊建川看來,解放區的民主選舉,大多隻流於文字,成為久遠傳聞,這枚選票是珍貴的實物佐証。
此外,這裡還收藏了國家一級文物“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關於紅軍改編的命令”,見証著大家熟悉的“八路軍”的由來。1937年,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出改編命令,宣布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陝北紅軍等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葉劍英為參謀長。
館內,陳毅家屬捐贈的白色禮帽放在顯眼的位置,這頂白色禮帽是陳毅擔任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時的用品,他曾戴著它出訪越南、尼泊爾、緬甸等國,見証著我國和亞洲國家的友好交往。
C
多媒體還原
再現趙一曼絕筆信
展覽展出的不僅有靜態的實物和資料,參觀者還能看到與之配套的紀錄片、電視節目、圖片、雕塑等,甚至還有VR技術下的情景還原,這些多媒體呈現,讓展覽豐滿生動起來。
1935年冬,來自四川宜賓的抗日英雄趙一曼作戰不幸被俘。9個月的酷刑折磨后,趙一曼為數年未見的幼子寧兒寫下了感人至深的絕筆信《示兒書》:“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沒有再見的機會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館內,這封信裡的一字一句被飽含深情的柔美女聲念出,信的內容動態地一排排慢慢投影在牆體上,牆腳的另一邊,趙一曼在監獄被俘雕像,栩栩如生又催人淚下。
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編著的《四川黨史人物傳》記載,趙一曼原名李坤泰,字淑寧,趙一曼是她參加東北抗聯時的化名。“九一八”事變發生以后,趙一曼主動投入到新的斗爭中去。她參加東北抗日聯軍,在哈爾濱的對日作戰中負傷被俘,經受嚴刑拷打但寧死不屈。犧牲前夕,敵人把趙一曼“游街示眾”。趙一曼沿街哼著她最愛唱的《紅旗歌》,表現出她對敵人的藐視和對正義事業的向往。最后,日本侵略者殘忍地將趙一曼殺害,她被東北人民尊稱為“白山黑水”民族魂。
南湖之上開紅船,狼牙山五壯士登上山崖,海娃巧妙送出雞毛信,戰士飛奪瀘定橋,大涼山“懸崖村”搬家……不少著名的黨史特寫瞬間,用多媒體的方式還原,增加了展覽的浸潤感。
D
平凡的感動
在觀展中找到熟悉的場景
每一個普通人,在這場展覽中都能找到“代入感”和“參與感”。
走進每個部分門口,都會有一位普通人的雕像做引導,參觀者耳邊則會響起如《春天的故事》《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我的祖國》等富有時代特色的背景音樂。
在改革開放時期的展區裡,參觀者能看到上世紀風靡一時的大哥大、BP機、老式錄音機,也能看到一家人圍著電視機觀看首場央視春晚的場面以及1980年廣漢縣向陽鄉率先摘下人民公社牌子的場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農村告別了“人民公社”時期的大鍋飯,逐步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民種田積極性大大提高。向陽人抓住這一時機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引導農民擴大經濟作物面積,為鄉鎮企業發展提供了原材料。通過油菜大面積栽種,當地油廠取得了較好效益。嘗到發展鄉鎮經濟甜頭的向陽人,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富民強鎮”為宗旨,大力推進各項改革和建設,從此掀起了發展鄉鎮經濟的熱潮。
偉大的歷史是由一個個平凡英雄和不經意的瞬間匯聚的。走入上世紀90年代的展區,你能看到成都糖酒會初期時的商貿場景,也能看到人教版的小學全套教材,它們都喚醒一代人的記憶。到砥礪奮進展區,被中央軍委授予“衛國戍邊英雄團長”榮譽稱號的祁發寶,“衛國戍邊英雄”陳紅軍,被追記一等功的陳祥榕、肖思遠、王焯冉等的影音資料,讓參觀者流下熱淚。他們用生命的付出,守護著當下每一位參觀者的歲月靜好,而這部平凡人鑄就的百年歷史,還在不斷地延伸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