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連歐亞,家國青白江

劉海天

2021年06月15日11:39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愛國詩人陸游在《八陣圖歌》中寫道:“有客騎馬來新都,逢人指點說彌牟。森然魄動下馬拜,武侯八陣遺荒墟。”意思是說,有人在彌牟鎮見到諸葛亮操練八陣圖兵法的遺址,激動得下馬拜祭憑吊,卻隻見到一片廢墟。

據了解,由於行政區劃變革,如今的武侯八陣圖遺址,位於青白江區境內。青白江區,1960年建區,因境內清白江而得名。如同它的區名一樣,這裡推崇為國奮斗的忠烈,傳頌古聖先賢的清白,把傳統文化匯入了時代發展的力量。

青白江“板凳龍”文化。人民網 劉海天攝

千年古鎮,百年城廂。青白江區城廂鎮,曾經是金堂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留下了眾多的文化遺跡和歲月痕跡。彭家珍烈士紀念碑、抗戰將士陣亡紀念碑、鄧公樓、繡川書院……處處古跡,昭示忠烈千秋﹔字字碑文,傳承流芳萬古。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這是毛主席贊美彭德懷元帥的詩歌。很多人通過這首詩,記住了“彭大將軍”。歷史上還有一位“彭大將軍”,其事跡可歌可泣,其為人愛國愛民,他就是彭家珍。

彭家珍雕像。人民網 劉海天攝

“鐵血壯中華,國魂耀日月。”這兩句碑文,概括了彭家珍的偉大。彭家珍為革命而流血,為共和而捐軀,舍身炸死了清廷重臣、頑固分子良弼,給了沒落腐朽的清王朝沉重一擊,間接促成了清帝退位。

“革命專祠誰配祀?彭家珍貴大將軍。成仁壯烈乾坤轉,留得英名內外聞。”馬萬祺的詩提到了“大將軍”,這既是人們對革命烈士的尊稱,也是有事實依據的所指。

彭家珍犧牲后,孫中山稱贊彭家珍:“誅除大憝以收統一速效之功”,並為其題詞“我老彭收功彈丸”。“我老彭收功彈丸”,有畢其功於一役的含義,指出了彭家珍的革命壯舉對於辛亥革命的重要性。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簽發給彭家珍家屬《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証》,表彰彭家珍為“豐功偉績,永垂不朽”。

彭家珍絕命書中寫道:“共和成,雖死亦榮。共和不成,雖生亦辱。與其生受辱,不如死得榮。”他用生命踐行了信仰,后人的紀念和表彰,証明他確實做到了“雖死亦榮”。

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人民網 劉海天攝

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為少有的三面碑。除正面刻有“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碑名外,另兩面刻有抗戰犧牲的兩位營長姓名。因為年深日久,碑上有一些殘破的痕跡。但碑文所載之民族精神,與青白江區的飛速發展一樣昂揚奮進,與清白江水的奔涌流動一樣無畏向前。

“鄧公樓”和鄧錫侯有關。據介紹,1937年,一些川軍將領在這裡開會商討出川抗日,開啟了川軍“我以我血衛中華”的壯烈征程。鄧錫侯率部在魯南抗戰取得勝利,當地群眾曾作詩一首相贈,詩的最后兩句為“川軍將帥皆韓岳,豈有神州竟陸沉”。把抗日的川軍將帥比作韓世忠、岳飛,給予了包括鄧錫侯在內的川軍將領極高的贊譽。

鄧錫侯率領川軍在魯南抗日事跡介紹。人民網 劉海天攝

繡川書院的大門口有一副古老的對聯,有些字跡已經斑駁幾乎不能辨認。對聯內容是“博學多能養成佳士,依仁游藝勉作通儒”,裡面提到了一個觀點:知識技藝要靠人文思想來引領,這樣的人才才能服務社會、報效國家。這是中國傳統教育觀的體現。正如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在《師說》中所言:“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傳承優秀道德和正確價值觀,是教育的第一要務。這一點,對於當今教育來說,也是值得思考和踐行的。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劉光第,也曾在繡川書院教過書。劉光第為戊戌變法而死,也是為社會進步流血犧牲的人。雖然他不是青白江人,但是他在這裡的足跡,依舊給這裡增加了成色。另外,“蜀中三才子”之一的李調元,也曾在繡川書院教學。

國際化青白江講解沙盤。人民網 劉海天攝

如今,青白江的國際鐵路港發展迅速,中歐班列飛馳來往,中國的青白江,已經成為世界矚目的地方。以鐵路物流為基礎,青白江區一路奮進慨當以慷,就像清白江水一樣浩浩蕩蕩奔向遠方。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