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提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質效——

“多元協作+源頭治理”定分止爭解民憂

2021年06月10日07:21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多元協作+源頭治理”定分止爭解民憂

  遂寧市射洪市某小區業主李琳(化名)近來遇到了一件煩心事——在購房時,花5000元購置房前空地建成的花園,一個月前卻被小區其他業主以堵塞消防通道為由起訴至法院。

  “若強制拆除,鄰裡間的關系就破壞了,這樣的結果不是大家想要的。”抱著糾紛宜“調”不宜“激化”的初衷,射洪市人民法院聯調中心專職調解員多次上門走訪、調查,並明理釋法,最終李琳同意拆除花園,讓眼看就要降到“冰點”的鄰裡關系得以恢復。四川省是人口大省,矛盾糾紛量大面寬,做好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是一道“時代考題”。近年來,四川省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探索多元協作、深化源頭治理等方面做文章,不斷提升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質效,有力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

  多元協作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

  寬敞明亮的大廳裡,分別設立了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糾紛調解等服務窗口。一進門,就有工作人員前來詢問訴求,並根據訴求性質分流引導到各服務窗口……這是近日記者在廣安市鄰水縣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協調中心探訪時看到的場景。

  “中心有法院、司法局、信訪局、農業農村局、衛健局等5個部門派員常駐,17個重點行業主管部門在調解室輪駐,其他單位按照‘中心吹哨、部門報到’要求隨叫隨到調處矛盾糾紛,構建起‘一門全辦’的工作體系。”該協調中心副主任王磊介紹,以前,遇到矛盾糾紛,群眾可能需要在多個部門之間多頭跑、多次跑,不利於及時有效化解矛盾糾紛,建設協調中心就是要打造矛盾糾紛的“終點站”,讓群眾“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帶著煩心事來,帶著好心情歸。

  矛盾糾紛化解,多元協作是關鍵,如何整合“多元之力”?記者在多地走訪發現,類似的協調中心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達州市渠縣社會治理中心,信訪局、司法局、法院等23個部門派專員入駐,9個專業行業調委會和司法鑒定、公証、保險等協會組織現場辦公,集成了訴訟服務、公共法律服務、行政爭議調解、訴源治理指導等功能,“一站式”滿足了人民群眾、企事業單位涉法涉訴需求。在遂寧市射洪市人民法院,行政機關、人民調解、行業協會等13個專業調解組織採取人員派駐、參與調解、決策咨詢等方式參與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實現今年1-4月近百起多發性糾紛通過行業專業解紛調解平台非訴化解。在成都市,有關部門充分發動社會力量打造民間調解工作品牌,先后建立武侯區“王興華調解室”、青羊區“屠委員調解室”“上善調解室”等個人調解室,吸引社會各界人士參與矛盾協調化解,同時,也引導有需求的群眾主動“找上門”解糾紛。

  截至目前,四川省共建立市、縣、鄉三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協調中心3102個,覆蓋率均達90%左右。

  源頭治理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於“萌芽階段”

  在廣安市鄰水縣北辰社區,日前社區黨委將網格員、黨員中心戶、樓棟長等請到社區矛盾糾紛調解室開了一場居民茶話會,困擾居民已久的院落“公廁無人管”問題得到解決。

  最大限度把群眾矛盾糾紛解決在初始、化解在源頭,類似的例子在四川省還有很多。

  “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並不是說讓每個老百姓碰到矛盾糾紛時都要去打官司。”省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辦相關負責人表示,社會治理不能隻關注事后救濟,更重要的是將治理環節向前端延伸,從根源上有效減少矛盾糾紛。

  如何加強矛盾糾紛的源頭治理?四川省各地積極探索。成都市大邑縣在全國率先探索實踐“無訟社區”創建工作,以黨建引領,部門聯動,群眾參與,將糾紛化解在初始、消除在萌芽﹔達州市渠縣依托縣鄉村三級社會治理中心,深入開展“支部建在小區上、黨員干部當樓長、網格服務保平安”等行動,確保矛盾糾紛分級分層化解,在樓棟內就能解決﹔發揮網格化服務管理機制作用,讓“小事不出格、大事可解決、矛盾不上交”,全省每天有30余萬名專兼職網格員穿梭於12萬余個網格之間,兼任著調解員等角色,主動排查化解矛盾糾紛……

  據介紹,黨的十九大以來,全省各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組織共計排查受理矛盾糾紛302.9萬件,化解成功298.7萬件,成功率達98.6%。

  當前,結合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四川省政法系統正在開展“十大政法為民行動”,矛盾糾紛大化解行動是其中之一。“我們將加快推進市、縣、鄉三級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協調中心建設,進一步健全訴源治理、檢調對接、公調對接、人民調解工作機制,持續為民解憂,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省矛盾糾紛多元化解辦上述負責人表示。(趙榮昌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任鴻)

(責編:袁菡苓、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