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2000萬俱樂部”呼喚更多“成都工匠”

2021年06月04日21:24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器物,要精打細磨才有質感﹔城市,有能工巧匠方言質量。工匠來八方,器成天下走。培育城市品牌,培育技能人才,為城市發展積聚寶貴資源。

近日,“成都工匠”命名大會舉行,1310名“成都工匠”受到市委市政府命名表揚。其中,661人、649人分別被評為2020、2021年“成都工匠”。加上首批獲評的502人,“成都工匠”總數增至1812人。評選命名“成都工匠”,是成都對技能型人才的褒獎,彰顯城市與時俱進的人才觀、價值觀。

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這是工匠精神的寫照。創新創造的工匠精神銘刻於成都4500多年的城市文明史中,已成為天府文化最耀眼的人文光輝。在工匠精神的映照下,創新和卓越,伴隨成都從歷史深處一路走來。宏大的都江堰工程、靈動的千年蜀繡、精美的成都漆器……多少耳熟能詳的杰作,創造了城市的精致品質。如今,眾多“成都工匠”以匠心和質感,守護城市的發展。

“軍工繡娘”潘玉華,能在一元硬幣大小的電子板上,焊接1144根細小的鉛柱﹔飛機鉚釘裝鉗工劉時勇的工作是讓成千上萬的飛機部件通過螺絲釘穿過制作的孔徑鉚接在一起,而鉚接中的孔徑精度誤差要控制在0.02毫米之內﹔“大國工匠”、爆破工彭祥華的工作“幾乎等同於在掏潘多拉的盒子”……他們用自己的靈巧雙手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詮釋工匠精神的與時俱進。

弘揚工匠精神,培育能工巧匠,是大國重器所需,是城市發展所需,是走向世界所需。

在“成都工匠”命名大會舉行前夕,適逢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公布。成都以2093.8萬常住人口,成為國內第四個“2000萬俱樂部”城市。世界級的城市人口規模,需要與之匹配的發展質量。十年間近582萬增量的人口紅利,全市529萬人才總量的質量紅利,支撐成都的高質量發展。作為技能型人才代表的“成都工匠”,與管理型、學術型、工程型等各類人才一樣,是人才大軍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工匠精神是新時代的發展強音,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城市的成都,以實際行動與時代之音同頻共振。2018年,成都正式出台《關於實施“成都工匠”培育五年計劃的意見》,提出構建起一支能夠支撐和引領成都現代產業發展,結構優化、素質優良、具有強大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工匠人才隊伍,把成都打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工匠人才聚集新高地。

“工匠人才聚集新高地”,釋放出技能人才之於城市發展的重要意義。

弘揚工匠精神,培育技能人才,利於提高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制造業強市。現代制造業分工細致、技術精密,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能工巧匠。於成都構建的“5+5+5+1”現代產業體系而言,先進制造業是城市產業強健的“筋骨”。2020年,成都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418.5億元,疫情影響之下仍獲得4.8%的增長。在《2020中國城市產業發展力評價報告》中,成都排名第6,顯示出巨大潛力。把發展潛力轉化為產業實力,需要圍繞城市的主導產業,強化產業人才培育招引,建強包括技能人才在內的人才隊伍。以“成都工匠”為代表的技能型人才,作為新技術、新產業、新產品的推動者、創造者,可以在建設產業生態圈和產業功能區、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等廣闊舞台上建功立業。

弘揚工匠精神,培育技能人才,利於打造“成都品牌”,增強成都造市場競爭力。品牌的培育是一個長期過程,而把工匠精神融入生產制造的每個環節,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是養成品牌美譽的基礎條件。當前,成都正在開展“技能成都”“成都消費”品牌建設,意在立足生產、消費的兩端,以消費促進生產,以生產引導消費,尤其在生產端的技能人才培養上,在消費端的消費品牌培育上,佔據更加有利的競爭地位,助力實現從“成都制造”到“成都品牌”的跨越。

弘揚工匠精神,讓技能人才脫穎,離不開尊崇工匠精神的社會風尚、體制機制。成都近年出台《成都市引進培育急需緊缺技能人才實施辦法》,評選命名“成都工匠”,打破年齡、學歷、資歷和身份等限制,健全技能人才表彰獎勵制度,推動建設工匠公園、勞模街區。接下來,還將編制“十四五”技能人才發展規劃,出台加強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意見。諸多舉措,無不體現城市價值觀、人才觀的指引,即通過體制機制的務實革新,厚植“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營造“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環境。

攜手同行,相伴成長。在“唯藝是舉”的環境下,技能人才專心雕琢產品,建功立業。

十年磨劍,揚劍出鞘。在對工匠精神的守護中,成都精心雕琢時代,一往無前。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