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宣漢:打造全國巴文化高地 爭創“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

2021年06月02日15:55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巴山大峽谷景區。宣漢縣委宣傳部供圖

“幺妹吔,哎!伙計吔 ,哎!走起喲!走——起——”每當華燈初放、夜幕降臨,在巴山大峽谷景區,一曲嘹亮清脆的巴人錢棍歌開唱,讓市民游客感受到宣漢原汁原味的巴人歌曲。

今年 “五一”假期,巴山大峽谷景區接待游客75500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5792萬元。這是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打造全國巴文化高地 ,爭創“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的縮影。

近年來,宣漢縣大力實施興工強縣、開發扶貧、全域旅游“三大戰略”,加快建成全國新能源新材料基地、全國知名旅游目的地和全國巴文化高地,持續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向“爭創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目標闊步前行。

神秘的宣漢巴文化驚艷世界

隨著羅家壩遺址的發掘和宣漢祭司文字的發現,宣漢巴文化驚艷世界,神秘巴文化逐漸揭開了她的神秘面紗。

宣漢羅家壩遺址位於宣漢縣普光鎮進化村,地處古代秦、楚、巴、蜀文化交界處,遺址總保護面積達103萬平方米,是我國20世紀末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巴文化遺址,是我國研究巴文化的重要基地,和成都金沙遺址、古蜀船棺葬遺址,並稱為“繼三星堆之后巴蜀文化的三顆璀璨明珠”。經過6次考古發掘,羅家壩遺址出土青銅器、陶器等各類器物2500余件。尤其,M33號大墓出土的青銅禮器、兵器、彩繪陶器和印章等珍貴文物200多件,名震海內外文物界。2000年,該遺址考古發掘被評為“1999年四川省十大文物工作成果”﹔2001年,羅家壩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和2016年,羅家壩遺址被納入國家152處大遺址專項保護規劃。

2013年,宣漢發現了土家祭司文字。宣漢土家文化研究會組織專家學者,從多角度、全方位對土家祭司文字進行科學考証和研究。據專家初步判定,土家祭司文字應該是學術界苦苦尋覓的巴人文字,是研究巴人古文字的活化石。這是繼羅家壩巴人遺址考古之后的又一重大發現。經過這幾年艱難的收錄,目前土家祭司文字已收錄了5300多個字,並進行了定型、注義、分類。

大型情景劇《夢回巴國》。宣漢縣委宣傳部供圖

全力打造全國巴文化高地邁出堅實步伐

近年來,宣漢縣依托豐富的巴文化資源,大力開展巴文化挖掘傳承活動,深入實施文旅融合戰略。2020年9月23日,中國民協授予宣漢縣“中國巴文化之鄉”牌匾。同年9月,宣漢縣被正式命名天府旅游名縣。

2018年8月,宣漢舉辦《宣漢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研究》論文集新書發布與座談會,形成了巴文化研究又一極具影響力的理論成果﹔順利拍攝完成《考古中華·宣漢羅家壩》紀錄片,進一步擴大了羅家壩遺址的影響力﹔打造了中國首個巴文化專題博物館——羅家壩遺址博物館。

2020年9月29日,大型沉浸式巴文化史詩《夢回巴國》首演。這是宣漢深度挖掘厚重的巴文化資源,打造的又一部文旅融合的精品力作。

今年2月,《夜游巴山》正式開園,這是巴山大峽谷景區繼《夢回巴國》后的又一巴文化夜游巨作。《夜游巴山》通過全息投影、傳感、編程、亮化等數字技術,結合巴文化及桑樹坪森林,打造了十多項感官互動游戲,讓游客360°全方位立體交互體驗,是多媒體沉浸式全息光影互動夜間項目。

近年來,宣漢以巴文化為載體,在全縣廣泛開展“穿巴人服、唱巴山歌、跳巴人舞”活動,使巴文化服務於群眾性文化活動。

宣漢縣巴山大峽谷景區。宣漢縣委宣傳部供圖

文旅融合成為縣域經濟發展新引擎

“一輩子也沒有想到,我們這些偏僻的窮地方竟變成了美麗的新景區,我一個泥腿子變成了老板……”談及文旅景區開發帶來的變化,漆樹土家族鄉朝陽村村民覃永見笑彎了腰。他扳起手指算了一筆賬,“今年‘五一’期間,我的民宿7個房間爆滿,臘豬腳、野菜等土特產成了游客最愛吃的菜,幾天下來收入5000多元。”

巴山大峽谷文旅扶貧景區開園以來,已接待游客441.83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8.26億元。同時,成功探索出資源入股、勞動就業、經合組織、經營幫扶、農旅聯動、文旅融合、廣廈行動“七大脫貧模式”,有效帶動片區102個貧困村、9.1萬名貧困人口持續增收、穩定脫貧,輻射帶動包括重慶、陝西周邊25個鄉鎮、50余萬人增收致富。

宣漢縣還將主動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統籌毗鄰地區旅游資源,共建“大巴山國際旅游度假區”和“大巴山”、“大三峽”旅游環線,全面提升宣漢文化旅游的引領力、輻射力和競爭力。

據統計,宣漢縣2016年、2017年、2019年3次榮獲“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稱號﹔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連續4年入選“中國西部百強縣”,排名從第65位上升到第48位。2015年—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從223.96億元增長到400.2億元,在四川省排名從第50位上升到第36位﹔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從14.57億元增長到20.5億元,在四川省排名第30位,在達州市實現了從“追兵”到“標兵”、從“陪跑”到“領跑”的華麗轉身。(張平)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