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華西醫院護理部主任蔣艷:中國護理學科在新時期要走到世界前沿

2021年05月31日12:25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蔣艷。受訪人供圖

人民網成都5月31日電 5月28日,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和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同期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來自四川代表團的中國科協十大代表、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四川省護理學會副理事長、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護理部主任蔣艷就“中國護理學科如何創新發展”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的建言。

蔣艷本身就活躍在護理科研的第一線,近幾年,她主導成立了華西醫院患者安全與循証護理研究中心,帶領華西4600多名護士緊貼臨床搞科研,其帶領的團隊獲得過四川省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和亞洲醫院管理金獎等科研類獎項。在她的帶領下,華西護理學科已連續4年位列中國醫院/中國醫學院校科技量值(STEM)學科榜第一位。她更被中華護理學會授予“杰出護理工作者”榮譽稱號。

“我國要負擔14億人口快速老齡化的醫療衛生任務,在有限醫療衛生資源下,提供高成本效益的醫療照護是新醫改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蔣艷說,疫情爆發后,全國4.26萬醫護人員馳援武漢,其中護理人員佔比68%。然而,由於護理專業的特殊性,我國護士潛能的挖掘遠遠不夠,護理專業價值未能充分體現。對於歐美發達國家而言,隨著快速邁入老齡化社會,面對醫生短缺,護士就成為解決醫患供需失衡、健康資源不足的重要群體,享有一定處方權的高級實踐護士在國外得到快速發展,對促進社區保健、滿足養老照護起到了顯著作用。我國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面對人民不斷增加的健康需求,護士潛能的深入挖掘、專業價值的深入體現是迫在眉睫的改革任務。

“2020年我國護士總數達到470萬,每千人口護士比例3.35,但這一數據仍遠低於歐美發達國家水平,護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突出。”蔣艷直言,雖然2011年我國護理學已成為一級學科,但護理學科發展相對滯后,缺少高質量的原始創新,缺乏“拳頭”產品,“全國護理工作者都要在關鍵護理技術上做好謀劃、全力攻堅,加速突破老年護理、慢病護理、災害護理、危急重症護理、傷口護理等領域的核心技術。”

在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蔣艷當選為中國科協十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在建言獻策中,她提出護理科研成果要向實踐轉化,做到“知行合一”,最佳實現途徑就是發展和推行循証護理。“科研必須來源於臨床、服務於臨床,將科研融入日常工作,基於問題研究解決,遵循証據科學決策是改變為了科研而科研困局的必經之路。”蔣艷說。

據了解,為了讓華西護理領跑全國,讓四川護理走向世界前沿,蔣艷帶領的華西護理團隊致力於建設多學科交叉融合平台,為護理科技創新賦能。近幾年,她們借助於四川大學基礎研究深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打造“護理+信息”“護理+材料”“護理+管理”等“護理+”平台,探索護理科技創新的實現路徑,已獲批四川省護理學重點實驗室,並發布了國內首部《中國卒中腸內營養護理指南》。(李小明、寸薇)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