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顯川企擔當 雷文勇被評為“四川省‘萬企幫萬村’精准扶貧行動先進個人”

【查看原圖】
鐵騎力士董事長雷文勇榮獲“四川省‘萬企幫萬村’精准扶貧行動先進個人”稱號。鐵騎力士集團供圖
鐵騎力士董事長雷文勇榮獲“四川省‘萬企幫萬村’精准扶貧行動先進個人”稱號。鐵騎力士集團供圖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2021年05月29日09:46

人民網成都5月29日電 (記者宋豪新)5月28日,四川省“萬企幫萬村”精准扶貧行動總結表彰暨“萬企興萬村”行動動員部署大會在成都召開,鐵騎力士集團董事長雷文勇等200名同志榮獲“四川省‘萬企幫萬村’精准扶貧行動先進個人”稱號。

作為四川省川聯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協會會長,雷文勇在大會上發言表示,今年是我國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的第一年,協會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繼續做好“萬企興萬村”的工作:

一是鞏固“萬企幫萬村”的成果,進一步提高“產業幫村”的效益。進一步優化“產業幫村”的模式,在過去“企業+農戶”、“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的基礎上,探索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模式﹔進一步提高“產業幫村”的科技含量,利用現代農業科技成果,提高“產業幫村”的產業價值﹔發展一批新的“產業幫村”基地。

二是結合建立健全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做好“產業幫村”的農產品營銷。建立四川特色農產品供應鏈聯盟,將農產品基地、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農產品營銷終端組織起來,構成一個農產品供應鏈聯合體﹔做好四川農產品在沿海城市的營銷,把四川特色農產品市場拓展到沿海城市﹔做好四川特色農產品進社區,減少中間環節,讓四川特色農產品直接進入城市家庭。

三是結合健全食品來源可追溯體系,強化“產業幫村”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做好農產品生產、物流等環節的質量安全保障,保証“舌尖上的安全”﹔強化農產品來源可追溯,保証農產品原料生產、加工、物流運輸各個環節,可監控、可追溯,不留死角、不留空檔。

投入80多億元發展產業 推動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鐵騎力士創業之初,雷文勇就提出了“你富我富大家富”,希望通過產業帶動更多人富起來。作為政協委員,他每一次在政協會議上提交的提案幾乎都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有關。他常常說,自己創立鐵騎力士最大的夢想,就是要讓中國農民的臉上充滿微笑。

2015年脫貧攻堅戰打響后,鐵騎力士充分發揮產業優勢,通過創新產業模式,構建產業生態網絡,以生豬、蛋雞產業帶動,先后在全國6個省30多個區縣400余個村鎮帶動數萬戶貧困戶、10多萬名貧困群眾實現脫貧,人均年增收3000元—5000元。

近幾年,鐵騎力士產業扶貧的腳步不斷走出四川、走向全國,走進深度貧困區、少數民族聚集區,如四川涼山、三台,黑龍江青岡,貴州銅仁,雲南昭通等地。截至目前,為推動當地脫貧攻堅,鐵騎力士已經在這些地區投入超80億元。

在四川涼山喜德

生豬產業讓“貧困村”變“億元村”

過去,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賀波洛鄉塔普村生產生活環境差,基礎設施落后。村裡大多數人以種植花椒、馬鈴薯、蕎麥、玉米為生,人均年收入不到4000元,而村貧困戶人均年收入僅在2000元左右。

2018年,鐵騎力士把塔普村列為生豬產業扶貧的村落之一,並確立了走“生豬+花椒”種養循環路,將標准化生豬養殖和花椒種植作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由此,塔普村依托當地豐富的資源,整合產業扶貧項目和扶貧資金,建成6個自動化代養豬場。

到2020年,塔普村生豬代養規模達4萬余頭。生豬代養項目年產值達2.2億元,代養收益1600萬元(平均每頭生豬代養收益達400元),直接帶動200戶900余人,提供就業崗位140余個,人均年增收17000余元。

在貴州銅仁沿河

發展生豬養殖,摘掉貧困“帽子”

2019年3月,貴州省銅仁市沿河自治縣通過招商引資,與鐵騎力士集團簽訂合約,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按照“七統一”和“三無一穩”的優勢,大力發展生豬代養產業,有效助農增收。

截至2020年,該縣在17個鄉鎮(街道)37個村,新建豬舍43棟(家)。仔豬由鐵騎力士投放,年出欄生豬10萬頭,直接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3852戶15380人增收。

在黑龍江綏化青岡

打造立縣主導產業,助推精准扶貧

青岡縣,隸屬於黑龍江省綏化市,是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深度貧困縣之一。

脫貧攻堅以來,鐵騎力士積極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發揮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規模優勢、生豬產業市場優勢,與青岡縣“聯姻”打造立縣主導產業,助推精准扶貧、經濟發展。2018年,青岡縣政府利用涉農整合資金,建設擴繁場、育肥場19處,將資產和收益全部量化到村。鐵騎力士投資11.2億元,與村集體合作,利用擴繁場、育肥場建設原料基地,推動生豬產業集群化發展,實現了財企雙贏、村增積累、戶增收入。

鐵騎力士依托生豬原料基地,新建青岡國際優食谷、200萬頭生豬屠宰、40萬噸飼料加工項目,構建種豬繁育、肉豬養殖、屠宰加工為一體全產業鏈,全縣165個村每年可獲得收益3150萬元,連續15年可獲得收益4.7億元,村均年增加積累19.4萬元。脫貧攻堅結束后,各村探索將收益資金入股龍頭企業或金融機構,定期按股獲得分紅資金,再利用分紅資金自主發展產業,壯大村集體經濟。2020年,該縣實現產值26.5億元,帶動全縣所有貧困戶平均收益2313元。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雷文勇說:“今年是建黨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鐵騎力士必將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必勝信念,勇於擔當作為,奮力攻堅克難,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兩新一重’建設、數字經濟發展等重大發展機遇,為四川省‘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作出更大的貢獻。”

分享到: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