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巴中市打造全市綜合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巴食巴適”,將椴木耳菇、高山茶葉、食飲巴藥、生態畜禽、優質糧油、特色果蔬、巴河水產、風味食品八大類巴中特色優勢農產品整合到旗下。目前,“巴食巴適”品牌共吸收企業、專合社、社會團體、個人等不同主體的會員160余個,品牌旗艦店、實體店、窗口店近100家,遍布全市城鎮,觸角延伸至廣州、成都、西安、重慶、濟南等大中城市。“巴食巴適”品牌價值已達124億元,成為巴中市農業的“金字招牌”,正源源不斷促進巴中農產品品牌和品質提升,助力秦巴山區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
著力品牌塑造 助推特色農業新突破
巴中特色農業先天稟賦優越,但全市農業過去呈現的“小而全、多而雜”的生產格局需要改變,農產品存在的“好而不強、多而不優、品牌不響”的現實短板需要補齊。在此背景下,“巴食巴適”構建起“政府主導、協會服務、國企運營”的營運機制。整合資源,集中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推行“公共品牌+商品商標+企業品牌”的模式,引導企業將公共品牌與企業品牌有機融合,特色農產品向龍頭企業和拳頭品牌集中,培育形成大企業、大品牌,一個產業、一個龍頭企業、一個拳頭品牌的格局。
品牌要想得到消費者的信任,必須以質量說話。“巴食巴適”健全聯動機制,提高品牌管理能力,以規范化的管理,推動品牌穩健發展。建立“巴食巴適”可追溯系統,豐富完善內外識別查詢系統,提升品牌公信力。
如果說質量提升是打造品牌的內涵,那麼形象提升就是裝飾品牌的外表。“巴食巴適”門店統一裝修標准、統一價格體系、統一商品陳列,提升整體形象,對產品進行精准定位。走進“巴食巴適”門店或打開網上旗艦店頁面,俏皮靈動的“巴食巴適”專屬Logo隨處可見,隨著一份份產品的遠銷被帶到全國各地。
形成金字招牌
打通"巴"字號農產品出山之路
2019年12月31日,巴中市“巴食巴適”優質農產品搭乘中歐班列(成都)出口歐洲首發儀式在成都國際鐵路港舉行。通江銀耳、木耳、南江核桃、核桃油、“秦巴雲頂”綠茶和紅茶6種巴中優質農產品首次搭乘中歐班列走出國門。
巴中綠色生態優勢明顯,農業資源稟賦優越,土壤富含硒、鋅、碘、硫等四大生命營養元素,光熱資源充足,森林覆蓋率高,綠色產品豐富,在發展特色農業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如何保護好“綠水青山”,並將其轉變成“金山銀山”?這是巴中農業產業發展的必答題。巴中決心全力打造綜合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巴食巴適”,用優質農業品牌帶動農業產業發展轉型升級和百姓增收致富。
2013年,巴中向國家有關部門申請了“巴中市綜合性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巴食巴適”保護性注冊,隨后成立了巴中市特色農產品“巴食巴適”產銷協會。有了品牌,政府和市場聯手,揮出了市場拓展“組合拳”,打通了巴中優質農產品的出山之路。
提升品牌價值
創造特色農產品效益
2020年11月12日,“巴食巴適”優質農產品展示展銷推介會在重慶開幕。訂單絡繹不絕,長赤翡翠米消費轉化率當天上午就達到了60%,江口青鳙兩個多小時被預訂了2000斤左右,現場銷售額突破千萬元。
“巴食巴適”積極開展商超對接,先后在北京、成都、西安和巴中市及區縣中心城區及光霧山、諾水河等主要旅游景區建設了具有統一視覺識別系統的“巴食巴適”旗艦店、專營店和窗口店,在國內知名電子商務交易平台建立“巴食巴適”產品直營店、開設“巴食巴適”旗艦店。
逐漸健全的“巴食巴適”電子商務交易網絡體系,遍地開花的旗艦店、專營店,為“巴食巴適”系列產品在電子商務平台爭取到了更大更多的空間,為本地農產品打開市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巴食巴適”品牌價值已達124億元,中國銀耳之鄉、中國南江黃羊之鄉、中國天然富硒茶之鄉、中國金銀花之鄉、中國核桃之鄉、中國巴山土豬之鄉、中國蘆筍之鄉……成就了“天然巴食、當然巴適”的金字招牌,彰顯了“巴”字號農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的核心作用,成為巴中山區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巴食巴適”品牌影響力、競爭力、知名度不斷擴大。
通過“巴食巴適”區域品牌帶動,巴中市農產品營銷企業進入品牌營銷達60%,生產、加工、營銷企業經濟效益較3年前提升100%以上,“巴食巴適”專營店農產品供不應求,品牌搶先機、贏市場、增效益的格局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