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個照就支付了” 為何仍有大量未成年人躲開游戲監管?

2021年05月25日15:55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人民網成都5月25日電 (記者宋豪新)“小孩跟我說給我拍個照片,讓我笑一下,我不知道這就是人臉識別支付。”近日,一位家長在給騰訊未成年人家長服務平台致電時,如此解釋孩子游戲非理性消費的原因。

作為一種娛樂與社交方式,游戲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成為“Z世代”年輕人的文化產品。據統計,2019年中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未成年人既成為網民崛起“新勢力”,也成為網絡護航的重要對象,游戲防沉迷更是未成年人網絡護航的重要內容。

立法護航 防沉迷步步收緊

2019年國家已要求企業進行網絡游戲賬號實名注冊制,對未成年人的游戲時長、消費進行嚴格控制與規范。今年6月1日起,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以下簡稱《保護法》)將正式施行。《保護法》新增設了網絡保護篇章,關於網絡游戲有若干條例。

立法修改加碼未成年人游戲防沉迷保護,為何仍有大量未成年人突破“保護層”,躲開游戲監管的情況?

為揭開此謎底,記者特意走訪了國內一線游戲廠商騰訊的未成年人家長服務平台。

未成年人保護邁入深水區

90后客服小何正在對一位退費用戶進行回訪:“我理解您平時工作也很忙,但還是建議您每天抽出五到十分鐘時間跟孩子打打電話,讓孩子知道您除了成績以外也關心他平時的生活。有了溝通以后,孩子和您才會建立信任。”

小何處理的這個案例是:孩子偷用奶奶身份証注冊游戲,還騙取奶奶幫助他通過人臉識別驗証。家長已經申請過一次退費,但孩子不久后再次進行游戲消費。據此,小何判斷家長和孩子間應該缺乏日常溝通,於是提出了一些教育建議。

“目前來申請退費的用戶,95%以上都是未成年人冒用家長身份信息進行消費的情況。”騰訊未成年人家長服務平台負責人李靜稱:“騰訊未成年人保護也因此邁入深水區,解決的核心問題是未成年人盜用家長身份信息繞過監管的問題。”

為此,騰訊在2020年6月,在對已實名未成年人“限玩、限充、宵禁”基礎上,專門針對“孩子冒用家長身份信息繞過監管”的問題,擴大人臉識別技術應用范圍,對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戶進行甄別。目前,平均每天有545萬個帳號在登錄環節、1.5萬個帳號在支付環節觸發了“人臉”。其中,因拒絕或未通過驗証,登錄環節有約91.5%的賬號被納入防沉迷監管,支付環節79.4%被攔截了充值行為。

“盡管攔截有一定效果,但我們發現未成年人游戲防沉迷確實不是技術可以解決的問題,我們無法100%杜絕這個問題。”李靜補充說道。

齊抓共治 家長是第一守門員

國家立法護航,企業技術加持,未成年人鑽空子頻堵不住,歸根結底還是各方協力尚未達成。

中國法學會會員部副主任彭伶在談及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治理時提到,中國在立法、司法和政策層面都作出了巨大努力,“但學校和家庭相對薄弱一些,尤其是家庭,還有進步空間。”

《保護法》在網絡保護篇章中指出,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加強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宣傳教育,培養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監護人需提高網絡素養,規范自身使用網絡的行為,加強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行為的引導和監督。

未成年人游戲防沉迷是復雜的社會問題,背后有家庭結構、城鄉差異等不可忽視的因素,但未成年人的自主性、家庭保障的關鍵性,依然是解決此問題最重要的板塊。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