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天府校區效果圖 圖片由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提供
為何選址成都未來科技城?
中國民航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簽署的合作共建戰略協議支持天府校區建設,同時天府國際機場所帶來的匯聚效應、樞紐效應不言而喻,學校希望借助這一優勢助力成都乃至四川民航業和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助力民航局科技創新和 專業人才培養。
能為成都帶來什麼?
除了學生的相關設施之外,還布置有12個科研實驗室、6個行業實訓基地,以及一個高高原研究中心,瞄准行業發展進行科學研究。天府校區建成后,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還將深化校院地合作,與成都市以及成都市的科研院所共同建設重大的產學研合作平台、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可以聯合申報在民航領域內的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 助力成都航空產業發展。
能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帶來什麼?
成都未來科技城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新引擎,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天府校區位於此,也將發揮科技人才的支撐作用和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航空產業發展。
6月,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將建成投用。至此,成都將進入雙機場時代,成為我國內地繼北京、上海后第三個具有雙國際機場的城市。
在毗鄰天府國際機場的成都未來科技城,中國民航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簽署的局省共建項目——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天府校區已啟動建設。作為全球辦學規模最大的培訓機構,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所涉專業覆蓋民航運輸所需人才的各個領域,中國民航70%以上的飛行員、80%以上的機長都畢業於此。
成都正加快建設科技創新中心,形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深化校院地合作、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是重要抓手和關鍵之舉。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天府校區這一重大項目如何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助力航空產業發展?
昨日,記者採訪獲悉,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天府校區建成后將和廣漢校區雙校區共同運行。作為主校區,天府校區將聚集優勢學科,充分發揮民航專業人才主陣地作用,加強國際人才交流和培養、國際科技合作和成果轉化,為中國民航事業培養高質量的專業人才。
選址未來科技城 打造世界一流的飛行大學
教學樓、圖書館、學生宿舍……在項目中心的沙盤上,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天府校區的地理區位、建筑外形、景觀設計清晰可見,結合背景牆上的宣傳屏,生動立體全面地呈現整個校區的全貌。不遠處的施工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建設者緊張有序地忙碌著。
從規劃圖到實景圖,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天府校區自2020年11月底啟動建設以來,正加速推進。目前,天府校區的項目主體、智慧校園等重大工程已完成招標,項目管理設施和土石方基本完工,主體工程施工單位已進場,正在進行樁基礎施工。
“ 預計今年底 主體工程基本建成, 明年完成大部分內裝, 2023年6月整體完工,同年9月完全建成投入運行。”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發展規劃處處長、天府校區項目指揮部副指揮長周翔介紹,項目是按照到2030年容納25000名學生,一次性規劃設計一次性建設完成。
在布局上——按照三大組團進行。空管、飛行、機務形成三個組團,每一個組團之內都有教學樓、實驗室、體育操場、 學生宿舍以及食堂,學生可以在 各自的組團之內完成平時的活動,也可以跨組團跟其他學科學生交流。為給學生提供便利,最遠的空管組團內,學生宿舍離教學樓也隻有 500米左右的距離。
為何選擇落地成都未來科技城?周翔表示,民航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簽署的合作共建戰略協議支持天府校區建設,同時天府國際機場所帶來的匯聚效應、樞紐效應不言而喻,學校希望借助這一優勢助力成都乃至四川民航業和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助力民航局科技創新和 專業人才培養。
同時,成都未來科技城定位為國際創新型大學和創新型企業匯集區,高質量打造國際一流應用型科學中心、中國西部智造示范區和成渝國際科教城,重點引入電子信息、航空航天、高端制造、科技服務業以及未來產業等。“學校在‘十四五’期間發展定位 是具有民航特色的高水平教學應用型大學, 並在民航局的支持下建設世界一流的飛行大學。學校的發展戰略與城市發展定位相互契合,我們與未來科技城的合作將發揮巨大的協同效應。”
深化校院地合作 搭政產學研協同創新平台
科學研究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據悉,未來天府校區還將按照民航基礎技術研究基地、民航應用技術開發基地和創新人才發展基地的目標,建設國內一流的重點實驗室和實訓基地,並搭建政產學研協同創新平台,推動學院科技成果在成都未來科學城實現產業化。
“除了學生的相關設施之外,我們還布置有12個科研實驗室,6個行業實訓基地,以及一個高高原研究中心,瞄准行業發展進行科學研究。”周翔告訴記者,“以高高原醫學研究中心為例,現在有分別針對高高原醫學和航空醫學的研究,但是高高原的航空醫學這樣一個交叉領域的研究在世界上還是空白,學校和川大華西醫院合作,希望能夠在這一領域實現突破,未來向省級實驗室、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方向發展。”
記者了解到,高原機場指海拔高度1500米(5000英尺)以上2483米(8000英尺)以下的機場﹔高高原機場則是海拔高度2483米(8000英尺)以上的機場,執飛這種機場的航線,被稱為高原航線和高高原航線。
“英雄機長劉傳健執飛的就是高高原航線。”周翔介紹,西南地區有很多高海拔航線,而高原的氧氣比較稀薄,對人的行為、心理、大腦控制力有很大影響,高高原醫學研究中心希望通過研究,把相關的數據准確提煉出來,讓更多飛高原的飛行員能夠增強環境適應和反應處置能力,更好地保障飛行安全。
此外,模擬機訓練中心、航空發動機維修培訓中心等6個行業實訓基地,也將為行業培養所需人才。“在成都未來科技城支持下,中國、美國、法國三國四方合作的航空發動機 維修培訓中心成功落地天府校區,是LEAP-1C發動機在全球的唯一培訓點。”
據悉,天府校區建成后,中國民航飛行學院還將深化校院地合作,與成都市以及成都市的科研院所共同建設重大的產學研合作平台、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可以聯合申報在民航領域內的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 助力成都航空產業發展。
發揮支撐引領作用 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統計表明,在我國中西部地區,成都仍是航空運輸最為繁忙的城市,繼續穩居中國內地“航空第四城”。
在周翔看來,新一輪城市競爭中,航空先進制造業和通用航空產業的加速發展,將進一步鞏固壯大航空產業生態圈,而成都的航空產業集飛機制造、研發設計制造、維修檢測等為一體,已經形成全產業鏈發展。天府校區建成后,全產業鏈條新增了教育培訓這一優勢,可以預見成都未來 航空產業發展的宏偉藍圖。
“行業有一個 公認的算法,航空的1個經濟量會給社會帶來8個經濟量,投入產出比是1︰8,例如機場可能就只是來了一個人或運來一件貨,但是輻射出去的包括周邊的物流、航空制造、服務以及涉及 城市輸送方面,每一個都非常緊密。”周翔說,天府國際機場這一國際性樞紐建成之后,成都跟國際上的聯通更加便捷,未來在電子制造、新基建等高端產業方面將起到更強的帶動作用,並吸引更多高端人才。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建設下,航空產業是否能成為成渝地區城市群和其他城市群競爭的優勢產業?
“這是肯定的。”周翔表示, 成渝有很強的地域結合性,航空產業方面有很大的優勢在於兩地輻射區域不同, 成都的輻射區域除了四川之外還有 西藏地區, 重慶則輻射到湖南湖北等地。兩地的定位不同,成都是 商業集貿地,重慶是偏工業制造,“兩大航空樞紐之間以各自優勢形成產業互補。”
“我們與重慶的航空公司、機場等在人才培養方面有合作,同時在永川的通用機場也在進行飛行員的培訓。”周翔表示,學校在通用航空的 運行、管理以及安全保障方面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平,“成都未來科技城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新引擎,天府校區位於此,也將發揮科技人才的支撐作用和科技創新引領作用,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航空產業發展。”(成都日報記者 吳怡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