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會轉型“金字招牌”越來越閃亮——聚焦第二十七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上)

2021年05月10日14:45  
 

“五一”長假,自貢再次火了起來。

4月30日至5月5日,自貢·中華彩燈大世界吸引游客9.7萬人次,實現門票收入729.41萬元。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持續向好,遠途長線旅游需求在這個假期得到釋放。今年“五一”被人們稱之為“史上最熱五一小長假”。

而在這個“五一”,自貢燈會成為眾多游客追逐“詩和遠方”的目的地。

2月22日,自貢燈會線下迎客以來,每個周末這座城市都成為歡樂的海洋。

4月24日,第十屆艾蒂亞獎榜單揭曉,在這個被稱為中國旅游的“奧斯卡獎”中,自貢國際恐龍燈會、自貢·中華彩燈大世界分別摘得中國最佳燈會獎、中國最佳夜間旅游項目獎。

5月5日,在驢媽媽旅游網發布的《2021年五一出游總結報告》中,自貢·中華彩燈大世界入列全國熱門景區人氣前十、西南熱門景區前三。

4月下旬,2021年首季經濟數據出爐,自貢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6%,實現良好開局﹔尤其是第三產業,以同比增長18.8%的速度,領跑三次產業。

數字是抽象的,但數字的背后折射出一個事實:在自貢市經濟加速轉型的背景下,本屆自貢燈會收獲的除了掌聲與喝彩,還有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2021年的自貢燈會何以如此成功?本報記者通過深入採訪發現,正是因為燈會的轉型,才讓城市的“金字招牌”愈加閃亮。

辦燈理念

從單純燈展向以燈興城轉變

以燈展形式呈現“天下第一燈”的巧奪天工,自貢彩燈的手藝人世代相傳。

2020年1月,自貢燈會離開彩燈公園,遷至新家——由自貢市與華僑城集團共同打造的自貢·中華彩燈大世界。

搬離數十年來的舉辦地是否會斷了自貢燈會的文化傳承?從老城中心遷到高速路口是否會減少對城市消費的拉動?市民的每一種擔憂都是出自對自貢燈會的衷情,對這座城市的摯愛。

更讓人沒有預料到的是,2020年在自貢·中華彩燈大世界舉辦的首屆燈會——第二十六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僅亮燈7天就按下“暫停鍵”。

2020年4月30日,當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形勢,市委、市政府迎難而上,果斷重啟“第二十六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暨2020年全民抗疫主題燈會”,一舉成為全國全省復工復產標志性活動。

好玉還需厚養。如果躺在中國燈城品牌上“等客來”,或者扛著“天下第一燈”美譽不作為,城市的發展隻會踟躕不前。

2020年,自貢市著力推動“彩燈+”“+彩燈”和彩燈進家庭,自貢彩燈成功點亮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一批國際燈展項目相繼復展,“中國燈城”撥雲見日,愈發璀璨奪目。

當時間來到2020年底,籌辦第二十七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之時,疫情防控再度因一些省份和城市確診病例的突發性增長而吃緊。辦還是不辦?成為考驗決策者膽識和智慧的一道選擇題。

市委、市政府站高謀遠果斷決策:“高標准推進中華彩燈大世界項目建設,辦好第二十七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著力推動‘彩燈+’‘+彩燈’跨界融合,充分綻放中國燈城自貢的獨特魅力,為再造產業自貢、重鑄鹽都輝煌注入強勁動力。”

“今年燈會線下觀燈啟動后,店裡生意好得應接不暇。短短兩個多月的營業額已超過往年大半年。”丁前良是自流井區五星街一家餐館的老板,談到最近的生意,他高興得合不攏嘴。事實証明,以燈會為主體依托的關聯產業風生水起,各大旅行社紛紛搶灘自貢市場,酒店、餐飲店生機勃發。

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裡,不僅自貢市文旅消費呈現井噴式增長,其他消費市場也表現優異。全市14家重點商貿企業銷售額超6700萬元,累計客流量25.27萬人次﹔各類節令商品銷售量同比增加20%左右﹔大型餐飲店上座率達到90%,中小型餐飲店上座率近100%﹔住宿旅客成倍增長。

以燈為媒,讓海內外朋友通過燈會關注自貢、了解自貢、走進自貢,推動自貢開放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燈會辦到哪裡,城市形象就推介到哪裡、招商引資就開展到哪裡。

“彩燈+”“+彩燈”跨界融合,更是借力這盞“燈”,推動眾多“自貢造”“川渝造”產品走進“一帶一路”共建國家。

“一燈興百業”。自貢正著力構建彩燈全產業鏈。建設中的自貢燈飾照明產業園,規劃布局彩燈創意研發、生產制造、展示展銷、綜合配套等四大功能區,打造集創意研發、生產制造、展示展銷、培訓評定、交易結算、倉儲物流於一體的彩燈文化創意產業園。5萬平方米的標准化廠房即將全面建成,預計到2025年,園區可實現年產值100億元。

燈會是一幅絢彩的畫﹔自貢這座城,是一首流動的詩。

在秀美如畫的景色裡,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與自貢相遇﹔在鏗鏘如詩的前行步履中,再造產業自貢的藍圖正一步步繪就。

運營模式

從節慶燈會向常年景區轉變

過去25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一直傳承著春節期間舉辦的習俗。

每年一個多月的展期內,常因游客聚集,造成彩燈公園內甚至整個城區過度擁堵,不僅影響觀燈體驗,還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搬遷至自貢·中華彩燈大世界后,這種狀況有了顯著改觀。但是,如何讓燈會的價值得到最充分的彰顯,實現價值最大化呢?

第二十七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給出了答案——從開啟春節“雲觀燈”,到下屆燈會布展,持續辦展近300天,這是自貢燈會歷史上的第一次。

如果說,2020年的自貢燈會舉辦至5月31日才閉園,是非常之年的非常之舉,那麼,今年的燈會展期辦至下屆布展,則是決策者深思熟慮后的果斷拍板。

曾經有人說,燈會屬於節慶民俗活動,離開了春節黃金檔,前途難料。

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牛年春節期間,第二十七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移至線上,讓眾多市民及所有關心這座城市的人著實為燈會捏了一把汗。

盡管“雲”上觀燈人數超過5.58億人次,央視四個欄目在元宵節當晚分別報道第二十七屆自貢國際恐龍燈會盛況。但沒有真金白銀到手,仍然令人不安。

2月22日,“天下第一燈”從“雲”上轉為線下,自貢·中華彩燈大世界以日均1萬人次左右的游客量、最高單日入園人數突破6萬的成績,對人們的擔憂作出了回應。

殊不知,“雲觀燈”的海量點擊量更像是自貢燈會向天下人發出的數億張邀請函,它所起到的宣傳效應,在燈會從“雲端”落地時得到了檢驗。

進入5月,自貢·中華彩燈大世界的熱度如同由春轉夏的氣溫一樣,節節攀升。“五一”黃金周期間,記者在這裡看到,連綿不斷的游客將車泊入指定區域,戴上口罩乘坐免費擺渡公交車到達游客中心,在志願者和安保人員的引導下,有序排隊、掃碼、測溫、入園。

辨別游客口音,既有成都、重慶方言,也有說著普通話的非川渝籍游人。停車場內的車牌也不乏陝、鄂,甚至浙、閩等地。

往年這個時候,五彩斑斕的自貢燈會早已與觀眾“揮手道別”。這一時段辦燈,仍然游人如織,大大超乎人們的預料。

自貢燈會,已悄然實現由節慶辦燈向常年燈展、常年景區的轉變。

自貢·中華彩燈大世界就是一個自貢彩燈營造的夜游場景化景區。

為了讓游客源源不斷地走進這個新景區,相關方面策劃組織了一系列以燈會為圓點的“裂變式”營銷傳播。

整合宣傳營銷資源,通過媒體新聞報道、帖文推送、網紅打卡、川渝媒體“自貢燈會行”等載體,構建“線上+線下”媒體矩陣。國內方面,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新聞聯播》《共同關注》《東方時空》等欄目多次報道自貢燈會﹔多篇推文及短視頻被央視新聞、學習強國、鳳凰新聞等媒體廣泛轉載。國際方面,借助CGTN、國際在線、facebook、twitter等平台,10余種外語輪番宣傳自貢燈會,瀏覽量達1630余萬人次。

近日,新華社推出的兩組雙語版燈會視頻《出圈了!連老外都贊不絕口的“天下第一燈”》和《探尋 花燈守藝人》,再次被網絡廣泛轉發。

要讓游客常看常新、常來常新,除了營銷宣傳,一系列游樂活動的造勢吸引更是必不可少。無論是《炫動狂歡》主題演出、《炫彩潮游》大型巡游、《炫空耀月》無人機表演,還是獨具特色的舞蹈、快閃、巡游、情景劇,抑或是既能“看燈”更能“玩燈”的彩燈電競館,以及全新上線的《炫光啟夜》亮燈儀式,都標志著自貢燈會已經進入“高科技+年輕時尚+沉浸式體驗”的“4.0時代”。

正是這樣,“點擊率”才變為了真正的“客流量”。一年一度的季節性燈會,正在拓展為常年性景區,打破了短周期節會的經濟模式,並持續維持客流高位,“永不落幕”的自貢燈會已具雛形。

品牌打造

從休閑觀燈向綜合平台轉變

優秀的文化,有深度、有溫度、有力度。

自貢燈會改版之后,能為觀燈游客帶來怎樣的文化震撼?

黨史學習、科普教育、經貿展示、鹽龍燈食文化薈萃,這是文化的交融美﹔無人機表演,借助互聯網、大數據搭建的雲觀燈平台,這是文化的科技美﹔古鎮旅游、特色鄉村旅游產品琳琅滿目呈現,這是文化的風情美……彩燈文化衍生出了更多風格迥異、精致曼妙的美,游人一旦浸染便會沉醉其中。

本屆燈會緊扣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時代主題設計燈組,構建時代性宣傳陣地,此為平台之一。

“百年輝煌”燈組以黨的輝煌歷程為主線、民生改善為潛線,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等,以“嘉興紅船”“遵義會議”“開國大典”“一帶一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新時代巨輪”等43個場景,再現了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成就,同步創新推出“彩燈+黨建”精品課程,遴選50名優秀青年黨員作為黨史課代表,場景式、沉浸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

“巴蜀一家親”燈組集中展示了川渝地區城市的人文風情,描繪山水相連、民心相通、協同發展的美麗畫卷。

堅持“燈會搭台、經貿唱戲”,制作“五糧液”“天友乳業”燈組,推出“天友百特牛奶自貢燈會特供版”,設立“企業之光”“創想美燈匯”等主題板塊,搭建企業宣傳展示、經貿交流合作平台,此為平台之二。

另外,把一片燈的海洋,打造為一個合家參與的主題公園、一個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的全新夜游場景,此為平台之三。

自貢華僑城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介紹說,本屆自貢燈會突破傳統的單一觀燈模式,把自貢·中華彩燈大世界作為“場景化燈會”的承載空間,讓“吃住行游購娛”穿梭在燈的海洋中,既用彩燈講故事,也有演藝表現形式,還有饕餮美食、特色文創展銷等,為觀眾打造沉浸式觀燈體驗,將單一的門票經濟拓展為綜合消費。

記者看到,在這場以主題公園理念打造的全新燈會中,有的游客在此欣賞科技感十足的炫酷無人機表演,在各個點位觀看豐富多彩的現場演藝秀,在主舞台欣賞大型文藝表演﹔還有的在滿載祝福的河灣廣場挂上一枚風鈴燈,放下一盞荷花燈,用彩燈來傳遞願望﹔也有人在園區制高點打造的“追光餐廳”一邊觀燈一邊品美食﹔還有人在300米長的“鹽街燈市”選購自己喜愛的非遺文創品……

觀念一變天地寬。把存量資源盤活,把淡季變成旺季,打造內涵式高質量旅游業態,自貢燈會通過轉型,“金字招牌”越擦越亮,照耀著這座老工業城市的轉型升級之路。(自貢網記者 趙凱 歐亞非 周姝)

來源:自貢網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