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唯一

鐵騎力士獲評四川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查看原圖】
鐵騎力士獲評四川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企業供圖
鐵騎力士獲評四川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企業供圖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2021年04月25日14:23

人民網成都4月25日電 (記者宋豪新)4月22日,四川省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成都隆重舉行。會議表彰了900個脫貧攻堅的先進集體和1400名先進個人。

被表彰的900個先進集體中,共有9家農牧食品類企業。鐵騎力士就是入選的9家之一,同時它也是綿陽市唯一上榜的企業。

為什麼是鐵騎力士?

四川鐵騎力士實業有限公司創建於1992年,是一家集飼料、畜牧、食品、生物工程為一體的現代農牧食品企業集團,同時還是一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8年,公司被授予全國“萬企幫萬村”行動先進民營企業,2019年被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

在中國,農牧和食品企業與“三農”有著天然的親近。29年來,鐵騎力士深耕農牧業,充分發揮產業優勢,帶動了一大批貧困群眾實現脫貧,為國家脫貧攻堅貢獻了卓越力量。

帶動10多萬貧困群眾實現脫貧

開汽車、住樓房,這樣的日子對於彝族漢子吉克阿宏來說,之前想都不敢想。

今年49歲的吉克阿宏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兩河口鎮的一戶農民。在這之前,他家是當地的一名建檔立卡戶,勞累一年,隻能混個溫飽。

2019年開始,他在當地政府和鐵騎力士的共同幫助下,建起了一個年出欄2000多頭生豬的代養場。一年之間,就賺了30多萬元,一舉甩掉了貧困帽子。

吉克阿宏的故事不是個案。脫貧攻堅的戰役打響后,鐵騎力士充分發揮產業優勢,以生豬、蛋雞產業帶動,先后在6個省、30多個區縣、600余個村鎮帶動數萬戶貧困戶、10多萬名貧困群眾實現脫貧。其中,僅在涼山地區就帶動3000余戶、2萬名貧困群眾脫貧,人均年增收3000元—5000元。

最近幾年,鐵騎力士不斷走出四川,走向全國。這些地方大部分是極度貧困區、少數民族聚集區,如黑龍江青岡縣、貴州銅仁、畢節、雲南昭通、江西豐城等地區。截至目前,公司已經在這些地區投入超80億元,推動當地脫貧攻堅。

讓養殖業真正成為推動脫貧攻堅的穩定力量

繼續回到吉克阿宏的故事。對於他而言,能夠順利脫貧,根本原因在於鐵騎力士創新了一種新的模式。

眾所周知,由於養殖規模小,同時缺乏資金、技術、品牌、管理,長期以來,中國的生豬市場一直跌宕起伏,“豬周期”反復出現,小散農民宛若驚濤駭浪中的小舟,非常脆弱。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讓養殖業真正成為支撐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穩定可靠的力量,近年來,鐵騎力士一直在探索。

早在10年前,他們就推出“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的1211生豬代養模式、“1+8”精准扶貧能人帶動模式、“1+4”肉雞產業扶貧模式、“T+優質生豬產業聯盟發展模式”,最近兩年,又相繼探索出“喜德模式”“銅仁模式”“威信模式”等。

其中,對於讓吉克阿宏受益的“喜德模式”,當地人起了一個形象的名字——“打井澆田”:政府“打井”,龍頭企業租賃管“井”,繁育出的“豬”就像活水,輸送到周邊70多個代養場的“田”,村集體、養豬大戶和貧困戶共同“耕田”,達到利益共享。

這種模式,有效整合了政府、龍頭企業、能人大戶、農村集體和農戶的各種資源,降低了養殖風險,提升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延伸了產業鏈條,保証了農民收益。為此,這種模式在貧困地區廣受歡迎,目前已經在全國各地推廣。

凡此種種,盡管名稱各異,但內核是同一個,那就是利用現代大企業的品牌、資金、技術和管理優勢,整合政府、龍頭企業、銀行、保險、養豬大戶、貧困戶等多個主體,放大和延伸財政資金效益,團結和帶動廣大貧困農民,擺脫“豬周期”的顛簸,實現穩定增收。

同時,在政府引導下,企業將自身的技術、管理、資金及市場等資源優勢與農村和環境資源有機結合,推動了農業生產方式現代化轉型升級,體現了長效精准造血式扶貧,真正實現了農民增收、社會增效、政府增益、企業發展。

不懼一時盈虧,不為一己私利

時間回到2020年5月18日,涼山州喜德縣陽光溫泉酒店會議中心,伴隨著一塊紅綢被揭開,四川省工商聯聯合鐵騎力士集團共同打造的鄉村振興試驗室的金色牌匾展露出來,現場一片掌聲。

一個企業的格局,體現在站位的高度。

作為一家民營的農業和食品企業,鐵騎力士始終把推動脫貧攻堅這一國家戰略作為企業發展的使命,把企業的發展和國家時代的發展的緊密融合在一起。

“不做旁觀者,甘當領路人”。在集團董事長雷文勇看來,以企業的力量,建立鄉村振興實驗室目的就是主動承擔國家戰略,勇擔社會責任。

不計較一時盈虧,不賺“快錢”﹔不為一己私利,以推動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為己任。最近幾年,鐵騎力士動作頻頻:

先后創辦“新彝人講習所”、建設“鄉村振興實驗室”、組建“大涼山產業扶貧研究中心”,對內扶智,對外聚力,構建產業扶貧公益圈,搭建國內外產業扶貧專家網絡平台,促進社會網絡與產業網絡雙向融合,構建扶貧大格局,進一步提升扶貧效果。

一個企業的格局,體現為胸懷的寬度。

最近幾年,集團積極推行布局“優食谷”。所謂的“谷”,就是堅持開放發展,以產業生態圈的思路,構建相互支撐的產業功能區,形成一個上中下游共存、大中小微共在的農業新生態。

建成“谷”的核心,在於堅持共贏、共享、共生的“三共”原則,通過龍頭企業的帶頭作用,實現資源要素的積聚,帶動上下游企業共同發展,共同做大農業產業生態。

繼續深入,實現“共”的核心在於“分”,即各取所長、分工合作。說到底,“分”的背后是“棄”,尤其是大企業,更要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給人留一碗飯,然后共同把飯碗做大。

有舍有得,鐵騎力士“舍棄”的是一家獨大的可能,得到的是整個產業的做大做強。

分享到: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