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以開放促發展,成都向世界城市進發

2021年04月25日22:01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當百年變局與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城市向何處去?開放與合作,是這個世界性課題的唯一答案。

4月20日,李克強總理來到成都的中國-歐洲中心考察,與來自歐亞多國的企業家交流。他說,中國開放大門會越開越大,希望來自全球各地的人才成為推動合作的橋梁,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促進世界經濟復蘇。

沿成都人民南路一路向南,中國-歐洲中心,就坐落在這條城市中軸線上。春日陽光下,高192米,共46層,以“人”字形的姿態高聳入雲,指向一座城市的開放之路,蘊含一座城市以開放促發展的密碼。

● 多元對外交往平台,讓世界在此相聚

2017年5月,中國-歐洲中心由成都市與歐盟、國家商務部、科技部共同啟動運營,是國內首個由地方搭建,得到歐盟官方認可和國家部委大力支持的全面對歐創新合作平台。

幾年前,法國人白昕迪從家鄉蒙彼利埃遠道而來,作為蒙彼利埃地中海大區駐中國代表入駐中國-歐洲中心。他負責推廣的蒙彼利埃葡萄酒,通過取道波蘭羅茲的中歐班列“蓉歐快鐵”,十余天就能運抵成都。而波蘭羅茲省的代表處,就在白昕迪位於中國-歐洲中心辦公室的同一層樓,日常串個門兒,相隔千裡的三地銜接事項就能談妥。

短短幾年時間,中國-歐洲中心已經吸引德國巴伐利亞州成都代表處、挪威Opera中國區總部、亞馬遜國際創新中心等170余家國際知名機構和企業入駐,成為“一帶一路”對外開放的新旗艦,中西部地區對外交往、對歐全面合作的新平台。為什麼?白昕迪的故事給出了答案:在這裡,快速銜接了雙流國際機場、今年即將投入運行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以及蓉歐快線等交通樞紐,有效實現了全國全球互聯互通,推動了中歐企業在資本、品牌經營、市場拓展、跨國技術轉移交易、項目開發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為加快聚集歐洲商務、科技、教育、文化和藝術展覽等資源提供了極大便利。

中國-歐洲中心只是成都眾多對外交往平台的一個。近年來,成都的開放載體日益多元。以國家級天府新區、自貿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平台為戰略支撐,以多個國別園區不斷增強產業承載,以中國-歐洲中心等交往窗口不斷拓寬對外合作通道,成都的對外交往之路越走越寬。

● 空中絲路、鋼鐵駝隊,鏈接全球資源

2021年1月1日,中歐班列(成渝)號同時從成渝兩地首發。風馳電掣中,滿載電子產品、機械零件、智能家電的兩列中歐班列一路向西,駛往歐洲的德國杜伊斯堡和波蘭羅茲。

疫情影響下,海運受阻、空運受阻,但有著“鋼鐵駝隊”之稱的中歐班列卻依然有序運行,成為全球產業鏈“大動脈”和疫情防控的重要“生命線”,展現出“一帶一路”的強大韌性和活力。

成都的中歐班列(蓉歐快鐵)在全國開行最早、運行最穩定,影響力也最大。通過蓉歐快鐵,TCL面向歐洲市場銷售的液晶電視機零配件從成都發出,沃爾沃整車制造零部件從歐洲發往成都,SUV汽車XC60則從成都整車出口俄羅斯,可見蓉歐快鐵正成為越來越多跨國公司在全球配置資源、拓展市場的戰略通道。尤其2020年,蓉歐快鐵在全國率先恢復常態化運行,年度和累計開行量位居全國第一,在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促進內外市場循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陸上絲路”成績搶眼,“空中絲路”也不遑多讓。2020年全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4074萬人次,位居全國第二、全球第八。期間,5月的航班起降架次量居全球第一,成為全球最為繁忙的機場。

“蜀道難”千古一詠,但已經是一本老黃歷了。截至2020年12月底,成都航線規模穩居我國內地第四、中西部第一,被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評為全球航空連通性最強的第四大城市。與此同時,成都的亞蓉歐國際班列暢聯境外58個、境內20個主要樞紐城市。圍繞“四向拓展、相互支撐、協同發力”運行格局,依托7條國際鐵路通道和5條國際鐵海聯運通道,成都正不斷提升全球通達性和輻射力,開放的空間腹地不斷拓展,發展半徑不斷擴大。

當日歷翻到2021年,成都的通道建設更加精彩。

1月22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試飛成功,成都即將全面邁入雙國際機場時代。3月15日,滿載60噸電商包裹的遞四方“成都—倫敦”全貨機航線包機從成都雙流國際機場順利起飛。至此,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全貨機航線達到14條,客改貨航線30余條。

從陸地到空中,從通道延伸到市場供給,加快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的成都正構筑起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巨大引力場。

● 開放,成為成都城市躍升的新引擎

對外開放成果並非一朝促成,這與成都長期以來的努力密不可分。

從“營商環境1.0版”到“營商環境3.0版”,圍繞完善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從簡化項目規劃許可程序、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等方面,詳細提出24條改革舉措、140項改革點,是不斷深化改革的過程。今年啟動的“4.0版”,也將繼續對標對表國際先進營商環境標准,全面優化提升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水平,激發更大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從去年開始,成都定期發布“城市機會清單”,變“給優惠”為“給機會”。年初的2021成都新經濟共享大會上,成都與全球的新經濟人、新經濟組織及新經濟企業代表、知名學者教授一同探討成都未來發展,邀請全球共享城市場景機會。

打開成都的對外開放成績單,是一串亮眼的數字。

外國獲批在蓉設立領事機構達到20家,國際友城和國際友好合作關系城市104個,落戶世界500強企業達305家。

境外投資分布全球87個國家和地區,“走出去”企業數增長8.9%,經濟外向度達40.4%,為近年來最高水平。

新經濟企業從2017年的24.6萬戶增至45.8萬戶,新經濟總量指數居全國第二。

3個綜合保稅區、3個保稅物流中心、4個國際口岸、6個國際合作園區為骨干的開放型經濟平台體系,在疫情影響下表現出強勁韌性和抗風險能力。2020年,成都外貿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穩居中西部外貿“第一城”。其中高新綜合保稅區是2020年全國唯一突破5000億元大關的綜保區,連續33個月排名第一。

在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絡(GaWC)發布的2020年世界城市排名中,躍升至第59位,入選Beta+(世界二線強城市),這是成都繼2016年、2018年之后,第三次實現大躍升,距離Alpha級別又近一步﹔在米爾肯公布的最新《中國最佳表現城市》報告中,排名全國第3﹔在全球賽事影響力榜單上,躍升至世界第28位,進入全國前3﹔在《2020年中國城市營商環境發展評估報告》中,榮獲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標杆城市,排名僅次於北京和上海。

從歷史深處一路走來,唐代揚一益二的商業繁華、北宋紙幣交子的經濟繁盛,沉澱了成都深厚的開放文化底蘊與氣質。而今,成都迎來了晉升世界城市的重要機遇期:“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交匯實施,推動成都由內陸腹地轉變為開放前沿,國際門戶樞紐城市正加快建設﹔構建新發展格局、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家戰略密集部署,推動成都由國家中心城市向現代化國際都市穩步邁進。

站上新起點,踏上新征程,沖刺世界城市的成都,正向世界展示一幅對外開放的嶄新畫卷。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