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主動融入四川省“一群兩區三帶”布局,嚴格按照“建基地、重培育、興業態、樹品牌”工作思路,奮力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建成“生態建設標杆縣”和川陝革命老區示范縣提供堅強的綠色生態支撐。
高點站位,多規合一 強融合
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美麗鄉村竹林風景線的意見》,召開通江縣竹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題會,引導各級干部把推進竹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剛性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實行“清單制+責任制”管理,讓竹產業成為通江生態強縣的新引擎。立足通江地位優勢和竹林現狀,實施“竹林+”戰略,多規融合竹林發展:一是實施“竹林+公園”。按照“留綠、留舊、留文、留魂”魅力山水紅軍城建設構想,主動把竹元素融入到壁山、譚家河、石牛嘴、高明湖、春在湖等城市公園建設中,塑造各具特色的竹園林景觀。二是實施“竹林+景區”。把竹林建設與景區山水林田湖有機結合,著力壯大竹旅游、竹文化、竹民宿融合發展新業態。三是實施“竹林+園區”。在縣域東部鐵佛鎮8個村50平方公裡,探索以組團式培育,景點式發展模式,規劃建設楠竹產業基地1萬畝、種竹繁育苗圃100畝、竹林風景線26公裡,推動竹產業發展與燕亭山生態旅游度假區深度融合,著力打造集“森林康養、休閑度假、鄉村旅游、竹林小鎮”四位一體的現代特色林業產業園區綜合體。
激發活力,多措並舉 強推進
以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激發多元投資竹業發展活力,強力推進縣域竹產業快速發展:一是筑巢引鳳招商推進。通江縣政府與同創九鼎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簽訂協議,投資20億元,成立燕亭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模式,推動竹產業與旅游度假區、研修小鎮、鄉村田園同頻共振,實現同步規劃、同步推進、同步發展。二是科技合作專業推進。聘請四川農業大學和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竹產業專家,組建專家服務團隊,指導基地建設,成立通江縣九豐農業專業合作社專業化推進竹產業發展,去年已完成文峰村、羅亭村、復興村、谷山包村8000畝土地流轉,建成育苗基地50畝,修建產業道路26公裡,建成100畝楠竹母竹示范園,完成4000畝楠竹產業示范基地建設。2020年已啟動建設旅游度假區竹林景觀長廊20公裡,路面為寬7.5米瀝青路,燕亭山楠萬畝竹產業示范園區已見雛形。
集聚要素,創新機制 強支撐
一是強化項目支撐。把適宜竹林產業發展納入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生態修復等涉林項目建設,享受生態效益補償和森林撫育政策,新造竹林納入國家造林補貼項目。二是強化人才支撐。把通江竹產業納入東西部扶貧協作項目,邀請浙江省遂昌縣林業局2名專家挂職服務竹產業,實地傳授種竹技術,培養種竹能手。三是強化助農增收。發展竹產業的落腳點和根本點就是實現竹興林茂,富縣裕民。通過竹產業基地農戶流轉土地,每年可獲得300元/畝流轉費收益,並且每5年遞增5%﹔竹區農民還通過到基地務工獲得勞務收益,返包代管獲得工資收益。去年以來,竹產業基地建設支出土地流轉費、勞務費用達200余萬元,3339戶12274人實現就業致富,613戶貧困戶1881人實現產業增收。(王青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