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安州服務式監督提升鄉村交通運輸“軟實力”

【查看原圖】
紀監干部了解補貼資金落實情況。安州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紀監干部了解補貼資金落實情況。安州區融媒體中心供圖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2021年04月19日17:19

“看,約的車到了!”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花荄鎮九合村公路驛站裡,十幾位村民興奮地向兩輛便民小客車招手。67歲的村民張興明說:“紀委同志走訪解難事,便民小客車奔跑消‘心病’。”

張興明說的“心病”還得追溯到兩年前,眼看著通村、通組、通戶道路全部硬化完成,他卻怎麼都高興不起來。原來路修好了,村民們都忙著將自家農副產品運到城區售賣,張興明也動了心思,奈何家裡年輕人都在外打工,城市公交又沒有覆蓋到村,這讓張興明犯了愁。

“通路不通車,你讓我咋個滿意。”2019年底,面對派駐區交通運輸局紀檢監察組開展的農村交通滿意度入戶測評活動,張興明道出了他的煩心事。和張興明一樣,當時參與測評的農戶近一半都反映了同樣的問題。

高質量的監督帶來高效率的執行,隨著交辦問題清單、制定解決舉措、推動項目爭取、督促限時執行等系列舉措的推行,2020年7月,該區成功爭取到省級鄉村客運“金通工程”試點項目,就此,44輛便民小客車穿梭在城鄉之間。

讓好政策好舉措真正惠及於民

“政策資金、運管機制、群眾意見,每一樣都要細細盤算。”據派駐區交通運輸局紀檢監察組組長夏麗鵬介紹,便民小客車運行初期,該組通過核對政策資金到位情況、實地走訪參營主體、問卷調查收集乘客意見、大數據測評鄉村客運運力、比對安全事故發生率等方式,推動該區鄉村客運在規范化管理方面實現LOGO標志、村級招呼站(牌)、車輛顏色標識、從業人員標識“四個統一”﹔在貼心化服務方面實現城區公交線路、丘壩區“班線服務+預約式響應服務”、山區預約式響應服務,滿足不同地區不同群眾的出行需要﹔在要素保障方面落實村道安保工程、片區農村客運監控網絡、客車燃油補貼以及客運保險補貼,從而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減少群眾交通費用支出。

最大限度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

“感謝紀委干部的幫忙,讓我可以快速的脫離危險。”2020年9月,家住高川鄉茅香村2組的楊雙瓊拉著看望她的鄉紀委委員嚴銳不停地感謝。

楊雙瓊是一位獨居老人,患有嚴重高血壓。2020年8月的一天,她突然暈倒。鄰居打電話到鄉政府求助,嚴銳當天值班。考慮到茅香村地處半山腰,救護車來回跑可能會耽誤時間,嚴銳想起了停放在村落附近的便民小客車。於是,他打電話請村上的家庭醫生陪同楊雙瓊一同乘坐便民小客車到鄉衛生院急救。

像楊雙瓊這樣需要特殊出行服務的群體到底有多少,應該推行哪些服務措施?針對這些問題,該區紀委監委在安排各鄉鎮紀委進行集中摸排的基礎上,以督辦函的形式要求交通、教體、民政和農業農村等部門深入一線摸清底數,根據需求隨即推出了“趕場車”“學生車”“醫療車”“惠農車”“送親車”等個性化服務。

全力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預約車和個性化車價格要貴些,但相比農村喊出租車,每人每次還是要節省10元錢左右。”仔仔細細對比后,黃土鎮人民村5組村民張學生說,孫子在城區讀小學,每天往返將近40公裡,以往都是打的或者乘坐電三輪,不安全也不方便,自從推出便民小客車個性化服務,他每學期隻需繳納一次車費,就可以享受定點准時乘車服務。

“除了常態化監督,我們還協助企業找准資金、車輛和行車人員管理的風險點,從而警醒交通運輸部門和企業把‘安全重於泰山’銘記於心。”區紀委常委黃堯說,從“金通工程”啟動之初,區紀委監委就將車輛出車檢查、行車人員身體檢查、車輛安全裝置等12個關鍵環節作為風險管控重點,落實不定期抽查和季度全面檢查。同時,對后期出現的群眾預存車費的資金管理,也納入風險管控,確保收費合理合規、行車安全規范。

目前,該區便民小客車已通達117個建制村、34個社區,成為鄉村群眾出行首選。在多部門干部的協調下,便民小客車圍繞新建的36個鄉村物流驛站,又推出附搭收發郵政快遞和小件快遞業務。實現黨報黨刊、雜志當日送達,農副產品、小件包裹當日收發派送等服務,讓農村快遞運送時間平均縮短半天。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用好服務式監督,著力解決預約響應服務不及時、村級招呼站牌設置不合理、車輛運力運量失衡等問題,營造一個安全綠色、便捷優質的交通運輸軟環境。”該區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陳意表示。(張敏、唐巍)

分享到: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