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成華區率先推出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方案

2021年04月17日17:25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成都市成華區率先推出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方案

  加強體育鍛煉。

  課業減負后時間怎麼安排?體育鍛煉時間如何保証?學生餐如何吃更健康?4月16日,在全國中小學管理雲論壇上,成都市成華區教育局代表應邀分享了該區全面推進學生體質健康的探索和實踐,引起與會代表和專家的廣泛關注。

  “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在於學生身心健康,青少年的體質健康關系著民族興盛。增強學生體質健康涉及育人觀念轉變、評價體系改革、家校配合、體育師資力量等眾多領域,是一項長期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據成華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快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大背景下,成華區抓住建設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試點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區和打造全國青少年校園籃球“滿天星”訓練營的機遇,經過近半年的調查摸底、分析研究,本著科學性、系統性、可操作性的原則,在全國區縣級層面率先推出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方案。目前,成華區所有中小學幼兒園已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清單。

  學生在運動場上揮洒汗水。

  指標量化:每天體育活動兩小時多不多?

  成華區在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方案中,首次以責任清單的方式,厘清教育部門、學校、老師、學生、家長各方職責,圍繞“五增五降”目標,通過體育教學質量、學生體育鍛煉、體教融合創新、師資力量配備等8大行動計劃170項清單,統籌推進國家、省、市有關促進中小學及幼兒園學生健康成長政策落地落實。方案提出,到2023年,成華區學校實現每班每天1節體育課、學生每天校內校外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兩小時、近視率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等多個量化指標。

  對此有家長擔心,學生每天花在運動上的時間太多,會影響其它文化課的學習?“沒有剛性量化指標,執行中就可能打折,甚至時間被隨意擠佔。經過科學測算,校內大課間、體育課加上早操、晨跑以及校外活動時間,每人每天最少兩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是合理可行的。對於體重超標的學生,還將視情況增加其運動量和強度。”成華區教育局德育科負責人表示,在嚴格落實學校體育課程開設剛性要求基礎上,將統籌課程設置,充分利用學生在校時間,增加體育課時,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削減、擠佔體育課和體育活動時間。文化課中,鼓勵老師有機開展1-2分鐘的“微運動”,學生持續用眼20分鐘后要組織學生進行“遠眺”“閉眼”等視力養護 “微調節”。

  師資配備:學校體育健康教師夠不夠?

  據介紹,截至目前,成華區共有在校學生13萬余人,中小學幼兒園170多所,其中省市陽光體育示范校42所、全國校園足球特色校(園)47所。未來五年,該區還將陸續新建中小學幼兒園62所。被評為“全國學校體育工作示范學校”的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小學目前已率先實現了每班每天一節體育課,全校專職體育教師達到52名,其中有27名體育老師還兼任了班主任工作。

  “隨著大批新學校的建成投用,我們會多渠道配齊配強中小學體育教師,支持教練員、退役運動員等高水平專業體育人才經過培訓和考核到中小學任教,以滿足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行動需要。”成華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華區還將健康教育納入新聘新崗教師職前教育和職后培訓內容。豐富“體育名師”內涵標准,鼓勵支持分學段、分項目、分區域建立體育名師工作室,加強體育骨干教師和體育名師等領軍人才培養。

  為提高廣大中小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成華區在促進行動方案中,提出在辦好一年一度的中小學生校園足球、籃球、排球、田徑、游泳等傳統體育項目區級賽事和春秋兩季校園運動會的基礎上,鼓勵因校制宜舉辦體育節、體育月、體質健康測試達標運動會等活動,統籌體育課堂、大課間、延時服務等時段,創新開展“課課賽”等小型比賽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走出來、動起來,在運動場上揮洒汗水、磨礪意志。同時深化全國校園足球、籃球、排球、網球等各級各類特色學校(幼兒園)建設,加快形成“一校一品、一精多品”學校體育特色發展格局,培育打造一批全省乃至全國實力領先的體育龍頭學校。

  學習掌握體育技能。

  考評推進:170項任務清單能不能落地?

  為確保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時間保障、師資和場地器材配備到位、經費投入、相關政策配套落實到位,成華區教育局把行動方案細化分解為170項任務清單,組建了“成華區學生健康管理中心”,落實工作專班,建立健全區級相關部門協同育人機制,統籌推進全區學校體育衛生與近視防控等工作。建立健全學生全周期體育素質綜合評價檔案,將體育素質綜合評價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作為各類評優與評獎的重要依據。除體育免修學生外,針對體育素質綜合評價不合格的學生,不得發放畢業証書。

  在教師崗位考核評價方面,把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工作納入每位教師考核內容,將學生體育素質綜合評價情況納入體育教師和班主任工作考核內容。科學建立體育教師工作量認定機制,將承擔學校安排的課后訓練、課外活動、課后服務、指導參賽等計入工作量,並根據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競賽成績,在績效工資內部分配時給予傾斜。完善體育教師職稱評聘標准,確保體育教師在職務職稱晉升、教學科研成果評定等方面,與其他學科教師享受同等待遇。

  組織開展多樣體育運動。

  為准確掌握學生的體質健康和運動參與狀況,成華區以打造“全國智慧教育示范區”為基礎,充分發揮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的作用,探索實施體育鍛煉“打卡”制度,用好學生參與體育鍛煉、體質健康、近視防控信息平台,為每名學生建立個性化電子健康檔案,定期對學生肥胖、視力不良、力量、耐力等相關數據進行預警和有針對性的干預指導。

  “這是一份最全面的青少年體質與身心健康促進路線圖,目前在全國也尚屬首創。方案中提出的組建‘學生健康管理中心’、健全‘健康副校長’機制、編制《學校營養健康食譜大全》、建立‘學生個性化電子健康’等措施,都具有前瞻性和創造性。”長期從事兒童青少年健康研究的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四川省政府參事張建新對成華區在學校“大健康”領域的探索充滿期待。(李婷玉)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