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產業功能區動態調整,下一盤可持續大棋

2021年04月10日10:25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市民的美好生活、城市的高效能治理、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無不和產業息息相關。成都以產業生態圈構筑比較優勢,以產業功能區重塑城市經濟地理,推動實現經濟組織方式和城市發展方式全方位變革。4年之內,8次謀劃,產業功能區建設逐步步入深水區。

4月初,成都市召開產業功能區及園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對產業生態圈和產業功能區進行優化動態調整:新增碳中和產業生態圈,產業生態圈由14個變為15個﹔“黃牌預警”3個產業功能區,新增3個產業功能區——成都東部新區將布局成都健康醫學中心(未來醫學城)、成都高新區將布局成都未來科技城、新津區將布局天府牧山數字新城。

一次動態調整,背后是一盤大棋。

布局城市未來,為建設碳中和示范城市開辟路徑。

成都在國內城市中率先提出建設碳中和產業生態圈,彰顯出可持續發展的自覺意識和城市擔當。

去年9月,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我國提出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首提碳中和並給出時間表,這對於中國乃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重要性不言自明。

2030年實現碳達峰,拐點臨近,留給碳排放偏高的傳統產業的轉型時間不多了。要實現碳中和,離不開切實的產業路徑和空間載體。成都建設碳中和產業生態圈,即是基於此考量。除了以新經濟引領產業發展之外,還要依托相關產業功能區重點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清潔生產等產業,為成都碳達峰和碳中和示范城市建設夯實產業支撐。

淮州新城通威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做大低碳產業的強烈信號正在釋放。低碳能源、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這些多元應用場景,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成都人的生活中。就在本月,成都地鐵出行再創700萬人次新紀錄。自2017年成都成為國家低碳試點城市以來,綠色生活理念為越來越多市民接受、踐行。碳中和產業生態圈的布局、生活理念的變化,有助於成都早日建成低碳城市、碳中和示范城市,實現更高水平的可持續發展。

提升產業功能區能級,代表國家先進制造業參與全球競爭。

評價一個產業生態圈和產業功能區,既要看其能夠帶來多大的經濟產出,更要看其能否對城市核心功能形成有效承載。產業功能區結構、功能與城市發展戰略方向是否相適應,是產業功能區成敗的關鍵所在。

以產業生態圈為引領,加快提升產業功能區能級,其最大著眼點,在於支撐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能級。

日前,工信部公布先進制造業集群優勝者名單。這份被稱為產業“國家隊”的名單中,深圳、廣州、上海、成都、南京、青島、杭州、長沙、西安、佛山、東莞、蘇州、寧波、株洲、德陽等21個城市的25個產業集群上榜。產業“國家隊”,代表著中國制造的最強力量參與全球產業競爭。這是城市能級的產業發展力體現。

成都上榜兩項:軟件和信息服務、高端能源裝備,是8個雙優(及以上)城市之一。成都之所以能勇立產業潮頭,產業生態圈和產業功能區的建設培育功不可沒。在GaWC世界城市名冊2020中,成都排名升至全球第59位。通過產業生態圈和產業功能區,做強比較優勢,成為國家先進制造業的實力擔當,參與全球競爭,這是成都的城市使命所在。

而這次會議上,實施產業功能區“調整一批、預警一批、新增一批、優化一批、賦能一批”機制正式“逗硬”:3個產業功能區“被黃牌預警”的同時,新增3個產業功能區——成都東部新區將布局成都健康醫學中心(未來醫學城),定位為未來醫學探索與創新前沿、醫教研產融合與轉化典范區﹔成都高新區將布局成都未來科技城,定位為國際創新型大學和創新型企業匯集區﹔新津區將布局天府牧山數字新城,定位為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在戰略性產業選擇上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逗硬考核,動態調整,優化賦能,推動產業體系和城市功能相互借勢,讓產業功能區更強、產業生態圈更優,正是塑造成都市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全球城市競爭、產業體系重塑的核心優勢,為產業“國家隊”培育更多后備力量。

練好產業內功,更要凝聚認知。

產業生態圈和產業功能區要支撐城市功能,關鍵在於練好內功形成“四個共同體”——以產業生態圈為引領,加快形成優勢互補、相互成就、協同共進的利益共同體﹔以塑造全球競爭優勢為重點,加快形成專業化服務、市場化運行、集群化發展的經濟共同體﹔以建設活力街區為方向,加快形成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的生活共同體﹔以構建都市圈動力源為目標,加快形成創新驅動、平台賦能、商務協同的開放共同體。

產業生態圈和產業功能區要提升城市能級,更要凝聚三種認知。

賽道協同是產業必由之路,慢不得。當前,產業發展重賽道,賽道之內重協同。如果說產業生態圈標定了賽道,那麼產業供應鏈、要素鏈、價值鏈協同互補,形成利益共同體,則構成了產業發展的內趨動力。產業生態圈企業利益交互越深,越是可以抱團開拓,參與到全國和全球范圍的競爭。

人文生態是城市競爭之本,躁不得。城市競爭不止於經濟實力之爭,根本是人文生態之爭。當生產邏輯回歸生活邏輯,一個產業功能區就是一個生活區,一個產業生態圈就是一項城市功能。以建設活力街區為方向,形成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的生活共同體,將顯著增強城市吸引力和競爭力。

創新開放是城市動力之源,鬆不得。成都從大城市轉向大都市、從集成集聚轉向帶領帶動轉變的關鍵時期,更需要把產業功能區建成區域協同創新的策源轉化平台、高水平雙向開放的全球供應鏈平台、區域生產力一體化布局的商務協同平台,全面提升都市圈整體經濟效率和發展能級。創新開放,讓一個產業功能區就是一個重要增長極,一個科創空間就是一個新興動力源。

以產業生態圈引領產業功能區高質量發展,需要久久為功﹔站在“十四五”開局起勢的關鍵節點,更應馳而不息。緊扣高質量發展攻堅年主題,科學規劃、精准招引、提升能級,筑牢城市經濟行穩致遠的基礎支撐,胸有丘壑,才能妙棋生花。

(責編:高紅霞、薛育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