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得首屆三聯人文城市獎公共空間獎 西村大院靠的是什麼?

2021年04月10日07:42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奪得首屆三聯人文城市獎公共空間獎 西村大院靠的是什麼?

  西村大院 成都日報實習記者 張人杰 攝

  ■城市建在公園裡是成都的大手筆,而這次獲獎的西村大院,只是成都眾多城市公共空間打造優秀案例中的一個。

  在剛結束的首屆三聯人文城市獎頒獎盛典上,成都西村大院項目獲得了公共空間獎。大獎評委們給予西村大院極高的評價。他們認為西村大院是一個植根於本土人文精神和集體記憶的城市級建筑設計作品,為中國城市公共空間建設打開了嶄新的想象維度。這個項目為何會獲得首屆三聯人文城市獎的青睞?今日記者來為你揭秘。

  生活的表達:

  “小小的四川盆地”和“大大的火鍋”

  首屆三聯人文城市獎公共空間獎旨在表彰體現人文關懷的公共空間,包含城市區域性尺度的建筑設計、設施建設等空間實踐。談及對西村大院的評價,首屆三聯人文城市獎評委們認為,西村大院是超級體量和超級院落的大尺度恢宏寫意,與多樣化城市內容、多層次公共場域、多線程社會生活的細致經營形成復雜的對比、交織,創造出“圍合中包含開放性、統一中蘊藏豐富性、規整中伴隨靈動性”的新型城市空間秩序,完美詮釋了本獎項“人文、創新、公共、美學”並重的核心價值觀。

  西村大院的設計師、家琨建筑設計事務所創始人劉家琨提出,一個建筑是社會綜合力量的體現。“四川是盆地加火鍋,貫穿的精神是包容。這種精神自古以來就在成都人心中。西村大院就是成都精神的賦形。”劉家琨表示,西村大院是一個“小小的四川盆地”和一個“大大的火鍋”,在這個超大的院落裡,有獨特的小街小巷市井氣息,進駐到大院的商家也在空間中任意填充,這種融合性和平民化的群像,正是成都關於生活的表達。

  超大空間寫意:

  業態混搭 容納紛繁雜陳公共生活

  在成都,很少人會不知道西村大院。在周邊大片的普通住宅小區旁,西村大院“鶴立雞群”。在它含蓄低調的外表下,有一個包容混搭的內心,可以說是一個“業態混搭”的城市縮影。這裡佔地面積百余畝,總建筑面積約13.5萬平方米,堪稱巨無霸的大院呈C形半圍合布局,外環內空,外高內低,營造出一個公園般的超大院落。

  成都也許是全中國生活氣息最濃厚的城市之一,劉家琨在西村大院的設計上不僅試圖容納成都紛繁雜陳的公共生活,還借鑒了川西院落和傳統藻井的建筑形態,但體量要大得多。由於規劃限高24米,西村大院和普通的多層住宅差不多是同樣高度。“建筑構成一個盆地一樣的狀態,也是可以被周邊注目的。一般的情況是,建筑之間你高我更高,然后我來看周邊。但是反過來利用限高這個條件,讓周邊看你,其實也挺引人注目的。”

  在劉家琨看來,西村大院雖然有著大院的名稱,但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大院有著本質的區別。那些大院其實還是一片社區,用圍牆簡單地圍起來。“西村直接就是個大院,這個院子四面臨街,作為一個商業綜合體盡量用到臨街的面﹔第二,把大院中心的綠地最大化,公共用地最大化,社區服務用地最大化。環繞中間的用地集中起來了,當然就比較大。”在西村大院,商鋪、餐飲、酒店、辦公、運動、休閑、文化,林林總總匯合其中。建筑設計一反常見的中心集合式城市綜合體的空間模式,採用外環內空的布局,環繞街區沿邊修建,圍合出一個公園般的超大院落,一個容納紛繁雜陳公共生活的“綠色盆地”。

  城市建在公園:

  大、中、小竹林院落層層相套

  大院外高內低,層層相套的空間實現了公共活動范圍的最大化,以反向地標,激發集體記憶與城市、社區生活的想象力。劉家琨說,城市建在公園裡是成都的大手筆,而這次獲獎的西村大院,只是成都眾多城市公共空間打造優秀案例中的一個。

  三面建筑環繞的西村大院中心設計成大、中、小竹林院落層層相套的樣式,整個中庭隻用一種植物,就是竹子。竹空間不僅帶來了蔥蘢的綠意,還和成都人的傳統生活密切相關,“以前農村有竹林灘,城裡也有望江樓公園,成都人的竹下生活是一個傳統的方式。”半露天的小院子平時可以用作竹下會議室或竹下茶室。對周邊的小區,西村大院就是個免費開放的大公園,大院中庭有三塊足球場,供青少年使用。

  劉家琨在樓頂設計的長達1.6公裡的架空休閑跑步道是大院的亮點,跑步道從地面攀升到樓頂並環繞一周,不僅可以跑步,還可以騎山地自行車。大院建成之后,劉家琨經常在步道上散步,偶爾也騎一下車。“因為跑步道高於周邊的住宅樓,在上面跑,被周邊的房子看著,會有某種戲劇性,有點出離感。在屋頂走,人會有興奮和超常的體驗,所以現在人們很願意上去。”(成都日報記者 王嘉)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