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共成都地方組織

講述者:中共成都市委黨史研究室編研處處長黃蕾

2021年04月07日09:21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中共成都地方組織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斗爭進入了最艱苦的年代——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成都地區的政治形勢變得極為嚴峻,中共成都地方組織領導的有組織的革命力量遭到迫害,革命形勢轉入低潮。為堅持斗爭,中共成都地方組織重新恢復建立,共產黨員和革命志士堅韌不拔,前仆后繼,團結成都人民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

  1927年10月,第一屆中共成都市委正式建立,黨的組織和黨員人數獲得較快發展。這是中國共產黨成都地方組織歷史發展史上的第一屆市委。市委書記由原中共成都特別支部書記、已確定擔任即將建立的中共川西特委書記的張秀熟兼任。按組織系統,成都市委改屬中共川西特委領導。成都市委建立時,下轄彭縣、郫縣、邛崍、安縣、青神、綿竹、蒲江等縣委和中共成都大學特別支部,共有黨員115人。中共成都地方組織所領導的革命斗爭,貫徹執行黨的八七會議精神和黨的六大路線,為農村土地革命的開展做准備,並發動了震驚巴蜀的反軍閥預征糧斗爭、廣漢起義。

  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后,受王明“左”傾錯誤的影響,中共成都地方組織機構、人員及隸屬關系變動頻繁,黨組織遭到反動勢力的嚴重破壞。面對困境,中共成都地方組織堅持開展革命斗爭,一方面繼續在城市領導群眾開展抗日救亡運動﹔另一方面重點轉向農村進行土地革命斗爭。在中共成都地方組織的領導和推動下,“成都市民反日會”“成都市工人反日團”“成都市印刷工人反日團”等抗日團體相繼成立,開展了抗日宣傳、請願、游行等愛國救亡運動﹔先后組織領導生縐工人、牛骨幫工人等工人群體的增資罷工斗爭等,促進工人運動在成都的發展。在農村土地革命運動中,加強對當地農民運動的領導,開展抗捐軍革命斗爭。中共邛大蒲縣委組建抗捐軍,辦《翻身報》,團結群眾組織,打擊土豪劣紳,擴大了黨的政治影響。

  1935年“一二九”運動后,雖然中共成都市一級組織還未恢復,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仍緊密地團結和依靠群眾,堅持革命斗爭,在成都地區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在黨的領導下,爆發以反對日本在成都非法設立領事館和抵制日本走私貨物為目標的“成都事件”,涌現《大聲》周刊、《活路》旬刊等抗日救亡進步刊物,成立以青年學生為先鋒骨干力量的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

  總體而言,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成都地方組織在極其艱險的情況下,認真貫徹執行中共中央和中共四川省臨委(省委)及中共川西特委的指示,不斷發展和壯大自身組織,領導成都地區的廣大人民群眾,堅持與國民黨反動派和四川軍閥的反動統治進行了英勇頑強、艱苦卓絕的斗爭,在中國共產黨歷史和中國革命歷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成都日報記者 白洋)

(責編:高紅霞、羅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