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轉會市場網站昨天更新了亞洲各國聯賽的球員總身價排行榜。曾穩居亞洲第一的中超聯賽接連被沙特超級聯賽和日本J聯賽超過,隻排名亞洲第三。當金元足球的浪潮退去,中超聯賽漸漸恢復了其本來的面貌。
2020年7月25日,去年中超聯賽開賽時,胡爾克、特謝拉、米蘭達、佩萊等大牌球員還在中超,中超球員總身價達到3.6878億歐元,排名亞洲所有聯賽第一位。如今,隨著大牌外援紛紛離開,中超球員的總身價急速縮水,變成了2.8715億歐元。半年時間,球員總身價減少8163萬歐元,縮水比例超過22%。
從2019賽季開始,中國足協就已經明確表示將逐年收緊俱樂部薪酬預算,貫徹限薪政策。中超俱樂部的限薪進度表為,2019年12億元、2020年11億元,2021年9億元。2020年賽季中,年初有拉維奇退役,繼而卡拉斯科、伊哈洛和索薩外租﹔年中沙拉維和扎哈維離開﹔到了年底,胡爾克、特謝拉、佩萊合同到期,全部離開。特別是當年轉會身價超過5000萬歐元的胡爾克告別上港俱樂部后,可以說是為“金元中超”畫上了一個句號。
超級外援的離開無疑將令中超影響力下降,但對於中國足球來說,這是必經的陣痛。從2019至2021年,中國足球四個級別聯賽,一共有28家俱樂部在短時間內連續宣布解散,其中包括2支中超球隊、7支中甲球隊、11支中乙球隊,另外還有8支中丙球隊。除了中超少數豪門俱樂部,大部分球隊都面臨缺錢的窘境。如何減輕投資人、俱樂部的運營負擔,讓職業俱樂部更好地生存,迫在眉睫。
“中超目前有一個現象,不少俱樂部缺了外援之后,整個隊競技水平與之前判若兩隊,這對於中國足球發展來說不是好的一面。好的一面應該是內外援結合,更多支持到國內球員的發展。”足協主席陳戌源說,“我認為這次限薪有利於國內球員的成長,更有利於俱樂部的青訓建設,若干年后這個限薪規則將會在職業俱樂部身上顯現出優勢。其實,中國球員主流是去國外發展,而關鍵問題是他們能不能在國外踢上球。下一步,我們會積極推進有潛力的適齡球員去國外接受鍛煉。”(北京日報記者 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