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回望來路,他感慨萬千,寫下一首《七律·長征》。其中“金沙水、大渡橋、岷山雪”這些經典意象,正是描寫的紅軍長征經過四川的那段艱難歲月。3月24日,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著名作家阿來專門為記者解讀了相關內容。
紅軍長征在四川,是長征史詩中的光輝篇章。《七律·長征》中正有對四川段的描述:“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其中,“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在阿來看來,這個頸聯不僅對仗精妙,用詞也相當考究,一“暖”一“寒”,即可看出毛澤東在四川段的遭遇與心境。同時,四川這一段,於毛澤東,於長征,其重大意義也蘊含其中。
1935年5月3日至5月9日的7天7夜,紅軍主力靠幾隻小船渡過金沙江北上。“沒想到,幾隻小船那麼順利就渡了江。毛澤東看到江水拍擊懸崖,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一個暖字,既是寫當時的天氣很好,又是寫他的心情,暖暖的,很高興。接下來,就是飛奪瀘定橋,那叫一個緊張啊!”阿來坦言,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隻有13根鐵索,那麼險,令人打心底生出深深的寒意,毛澤東的心情也是冷到谷底。“但毛澤東深知,隻有拿下瀘定橋,才能成功北上。最終,他們成功了。”阿來說,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之后,紅軍又翻越夾金山,穿越大草地,最終確立了北上方針,奔赴抗日前線。
“而‘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翻過雪山,克服萬難,紅軍終於走出一條活路,革命的火種並未熄滅,這是多麼欣喜的一刻,當然心情開朗,個個笑開顏。”
四川的山,四川的水,四川的草地……四川讓頑強的紅軍在四面環敵的危難時刻,有路可走。所以,在這篇總結長征的詩詞中,毛澤東對四川的著墨,反映出這段歷程的重要性,“他記住了渡過金沙江時,溫暖的陽光﹔也記住了瀘定橋上,寒氣逼人的鐵索﹔更無法忘記翻過雪山,越過草地后,所有人臉上的笑顏。”(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