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眉山市彭山區確定了加快發展速度、做大經濟總量、提升城市能級三大支撐性目標,加快建設現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成眉同城率先突破區、“中強”核心增長極,推動彭山發展邁上更高台階。
產業支撐
打造“集群地”
“拿車輛4S店類比,我們公司就是平板顯示器、半導體產業核心設備精密部件的高端4S店。”3月17日,走進四川珂瑪材料技術有限公司,各生產線上一派繁忙景象,工人們正忙著清洗、陽極氧化、噴涂再生、包裝等工作。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公司訂單多,不少工人從正月初一便開始趕訂單,大家干勁十足。
據了解,該項目於2017年7月與四川彭山經開區簽訂投資協議,投資金額1.2億元,2017年年底開始建設。
談及選擇落戶四川彭山經開區的原因,該負責人表示,當時公司為了離京東方、中電熊貓、眉山信利等西南客戶群更近,在西南地區四處物色選址,機緣巧合下對接了四川彭山經開區,園區及招商局負責人多次主動前往公司對接項目,促使了項目快速落地。
“首先是區位優勢,這裡交通便利,去哪裡都很方便﹔其次是產業優勢,彭山經開區定位精准,著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裝備制造,與公司契合,且園區內形成產業集群,互為補給﹔三是營商環境,從考察到簽約、建設、投產,園區貼心一條龍服務,落實各類政策獎勵超百萬元。”該負責人說。
2019年7月1日,公司正式投產。截至2020年年底,公司產值已達到1.2億元,預計2021年累計產值將達2.4億元。
據了解,近年來,彭山區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裝備制造,成功引進世界500強投資企業14戶,數量居全省前列,四川彭山經開區移區調位,西南最大濕電子材料聚集區初具雛形。
下一步,彭山將堅持跳出彭山謀發展,繼續聚焦主導產業,做大做強現代工業集群,深化跨區域產業合作,建設成渝高新產業聚集區,實現分工明確、產業協同、優勢互補。同時,突出產業融合,多元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現代服務業體系,打造都市現代高效特色農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項目攻堅
筑牢“支撐點”
機器轟鳴,工人忙碌。3月4日,液化空氣電子材料(四川)有限公司西部電子材料中心和供應鏈中心項目現場熱火朝天。“目前,項目土建已完成70%,主體結構完成,下一步將同步推進配套建設和機電安裝。”該項目經理濮建衛說。
據了解,該項目是世界500強法國液化空氣集團在中國設立的基地之一,於2019年11月14日簽約,總投資3億元,佔地70畝。項目內容涵蓋工業特種氣體生產、供應鏈中心、西部採購結算中心三大板塊。
濮建衛說,選址彭山,不僅是成都區位、彭山成本的優勢凸顯,更是彭山區光電顯示及半導體配套產業集聚效應的體現。“項目生產氣體10余種,存儲氣體90余種,各類氣體可廣泛運用於半導體、平板顯示及光伏行業,是制程中非常關鍵的原材料之一,將進一步完善彭山電子材料配套產業鏈。”
據悉,項目一期佔地50畝,預計今年7月可建成開始試生產,預計年產值達1.25億元。
為持續推進招大引強,近日,彭山區委、區政府還印發了《眉山市彭山區經濟合作項目引薦獎勵辦法(試行)》,以真金白銀的方式,充分調動社會各界參與經濟合作工作的積極性。
今年,彭山聚焦市委“開放發展沖刺年”的部署,將今年工作的主題確定為“重大項目攻堅年”,將圍繞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裝備制造兩大主導產業,全力以赴招引一批具有支撐性、示范性的重大項目,力爭在50億元或100億元級項目上實現“零”突破,力爭引進30億元以上商業綜合體1個、高等院校1所、全國知名的民辦高中1所,確保引進1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個、5億元以上工業項目5個,全年到位資金完成95億元。
率先突破
躋身“圈中圈”
江回路(錦江大道)是構建眉山“1環4橫9縱3聯絡”現代化公路交通服務體系中的1縱,向南連接彭山,向北與雙流區、天府新區溝通,是彭山區內一條重要的南北向通道。
3月3日,江回路(錦江大道)改造工程項目現場,鑽樁機、挖掘機、壓路機等各類機器設備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據項目現場施工負責人李遠川介紹,目前,該項目征地拆遷清表工作已完成80%,已完成路基土石方10萬方,清運表土6萬方,正在進行路基清表、水泥攪拌樁、蓋板涵等施工。
據了解,該項目全長5.03公裡,於2020年12月11日正式開工。項目分南北兩段,全線按二級公路標准建設,設計時速40公裡/小時。南段起點彩虹橋,終點在半邊街,北段起點接錦江大橋,終點接雙流籍黃路。其中,彭山境內段起於彩虹橋,終於順正橋。
“預計今年年底前,彭山段2.2公裡將具備通車條件。”李遠川說,項目建成后,將與環天府新區快速通道構建江口、錦江片區十字形快速外部交通骨架,完善區域路網內部交通。
近年來,彭山竣工太和大道、濱江大道南連東坡,建成成樂高速擴容、劍南岷東大道北接成都,西有工業大道、省道104線,東有省道103線、環天府新區快速通道,“南聯北融、東西貫通”的綜合交通格局即將成型,“路網同級、無縫融合”的成眉同城交通同網率先突破藍圖正在擘畫。
彭山將進一步立足建設成都平原經濟區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定位,構建開放大動脈、打通內外主干道、創新運輸新模式,同時推動產業協作率先突破、城市認同率先突破、文旅融合率先突破、環境友好率先突破、民生同質率先突破,將建設成眉同城率先突破區作為彭山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努力成為成渝地區經濟發展充滿活力的增長點。
惠民為本
建設“不老城”
近日,彭山區兩位87歲的老人在區市民服務中心不動產登記窗口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足不出戶辦理了二手房出售手續。“現在辦事太方便了,工作人員上門服務,為我們免去了很多麻煩,省心又省力。”陳代舒老人說。
據了解,該區還組建了51個村(社區)代辦點,成立由村(社區)黨支部和300余名網格員構成的“保姆式”代辦隊伍,通過“上門辦”“延時辦”等方式,進村入戶為老年人提供上門辦理服務。
“自從毛河濕地公園正式開放后,我基本上每天都會來逛逛,有時帶外孫去兒童樂園區耍,有時和老伴兒散散步。”今年70歲的饒學華說,從家到公園步行隻要十來分鐘,很方便。
近年來,彭山區堅持規劃引領、科學布局,多形式、多方位打造綜合公園,全區建成各類公園20個,公園綠地達158.93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已達11.9平方米,綠色生活觸手可及。
在加快建設現代化成都都市圈副中心成眉同城率先突破區、“中強”核心增長極過程中,彭山不忘初心,堅持惠民利民為本。彭山與新津45個政務事項跨區域通辦﹔省人民醫院全面托管區人民醫院,建立與華西醫院、省人民醫院、華西附二院等遠程醫療會診、遠程醫療教學合作關系﹔同成都深化“教育同城化”發展合作,彭山一中、三中、職高、一小、錦江幼兒園與新津學校簽約結對……
展望未來,彭山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推動民生同質率先突破,大力改善民生,創新基層治理,加強法治建設,堅持生產、生態、生活“三生融合發展”的新城鄉發展理念,協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著力構建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的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新格局,建設具有天府韻味、彭山特色的天府宜居宜業“不老城”。(林茂春、翁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