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黃河第一灣為何在四川?

2021年03月12日07:07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九曲黃河第一灣為何在四川?

  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自西向東進入四川境內時,蜿蜒曲回,平靜優雅,像母親般用厚實的臂膀將阿壩州阿壩縣、若爾蓋縣、紅原縣、鬆潘縣和甘孜州石渠縣一攬入懷,描繪了具有四川韻味的詩和遠方。

  若爾蓋草原,位於四川、青海、甘肅交界處,平均海拔3500米。在這裡,得益於黃河的“輕輕一拐”,九曲黃河第一灣成為“頭號名片”,原生態美景的瞬息萬變讓人心動。

  那麼,九曲黃河第一灣為何是在四川?3月5日,記者採訪了知名地質旅游專家、四川省地礦局物探隊副隊長李忠東,聽他解析九曲黃河第一灣為何在四川形成。

  這裡是高原中的廣闊盆地

  黃河流經若爾蓋草原那一段,即是九曲黃河第一灣,以柔美大氣的曲流形式存在。

  李忠東解釋,曲流,又稱河曲、蛇曲河,指河道彎曲,形如蛇行的河段。曲流分自由曲流和深切曲流,是河流最為優雅和柔美的形態。自由曲流往往出現在地形的開闊區域。四川省地形復雜多變,但在主要河流的源頭區域具備自由曲流的地形條件,若爾蓋以及周邊幾個縣域,恰好符合自由曲流的地形條件,黃河這一拐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若爾蓋草原是青藏高原東部邊緣一塊十分特殊的區域。它的海拔高度在3300米至3600米之間,也被稱為鬆潘高原。相對於我國中東部的低海拔地區,它是高原﹔而相對於它東邊的岷山,南面的邛崍山,西邊的果洛山、阿尼瑪卿山、西傾山以及北面的西秦嶺等山嶺,它卻處在群山環抱之中,是高原上的一個盆地。”李忠東說,若爾蓋草原地勢平闊,黃河干流從海拔高度約3500米的峽谷段進入若爾蓋盆地,在這片廣闊平坦的草地蜿蜒出最美的曲線后,在甘肅省瑪曲縣再次進入峽谷,一路奔涌向東,把九曲黃河第一灣的經典永久地留在了這裡。

  地勢平緩自由河曲千回百轉

  在四川境內的黃河段,河水大多都以曲流的形式流淌著,形態多姿柔美。李忠東在研究過程中得出,曲流的形成需要具備幾種自然條件:一是地形要相對平坦,有一定落差,但落差很小﹔二是地面的物質要軟硬恰好、鬆散適度,才能保持長久。川西北若爾蓋所屬的四川江河源頭的草原區,正是蛇曲最發達的地方,草原上根系發達的地表植物能較好地“保存”自由河曲的形態,使河岸不易在流水沖刷下坍塌,具備了曲流長期存在的天然條件。現在看來,這種自由河曲主要分布於四川甘孜州石渠一帶的三江源區、阿壩州若爾蓋草原、青藏高原群山之間的凹陷盆地以及冰川形成的U形谷底部。

  “當地勢平緩時,河水在科裡奧利力和地球旋轉離心力的作用下形成千回百轉的蛇曲,展現出柔美性。”李忠東補充道。

  草原、曲流、花海、牛羊……這些是黃河流域在四川境內常見且有代表性的經典畫面。不僅在若爾蓋,阿壩州紅原縣也是山狀高原向丘狀高原的過渡地帶,縣境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最高點山峰位於縣境西南部,最低點位於刷經寺鎮境內的梭磨河谷地,隸屬黃河水系的白河就在紅原草地有相當廣闊的活動空間,又形成了壯美的蛇曲河。

  白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東端的查勒肯,由南往北流經紅原縣,至若爾蓋縣唐克鎮以北匯入黃河干流。白河進入紅原后,河道展寬,彎曲加劇,甚至蜿蜒出至少150多個半封閉的圓圈,其中Ω形河灣便多達10余個。

  毫無疑問,四川獨特的地形地貌,為九曲黃河第一灣以及四川境內黃河段柔美壯闊的存在提供了原生基礎。

  記者了解到,四川境內的黃河流域處於“中華水塔”核心區位置,生態區位極為重要,四川境內的黃河流域多年水資源總量為44.1億立方米,以若爾蓋濕地為代表的川西北濕地是黃河主要水源涵養地之一。據統計,黃河干流枯水期40%的水量、豐水期26%的水量來自四川。(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楊藝茂)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