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話環保 成都召開大氣污染防治市民“面對面”座談會

2021年03月08日18:13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座談會現場。宋蓮君攝
座談會現場。宋蓮君攝

人民網成都3月8日電 3月5日下午,一年一度的成都市大氣污染防治市民“面對面”座談會在成都市環境監測大樓會議室內召開。11名來自成都各行業的代表、特邀專家與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參與座談。據了解,這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已連續召開5年。

座談會現場,市民代表“麻辣”發問,成都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誠懇作答。面對大氣污染防治過程中出現的新老問題,雙方從多元角度進行深入分析,提出具體意見建議,共同為大氣污染防治“把脈開方”。

“目前,成都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的成效到底怎麼樣?”這是不少市民關注的問題。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曠良義現場“亮”出一組數據:2020年,成都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80天,優良率76.5%,主要污染物PM10、PM2.5濃度分別為64、41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下降5.9%、4.7%。對比基准年2015年,“十三五”時期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共增加38天,優的天數增加65天,優良率提高9.6個百分點,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兩不誤、兩促進。

這樣一份“成績單”背后,是所有成都人的努力。2020年,成都持續實施鐵腕治霾和大氣污染防治“650”工程,堅決克服氣象條件和污染排放增加的不利影響,深入開展“夏防臭氧、冬防霧霾”專項行動,突出精准、科學、依法治氣,著力推進大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今年來,成都市的空氣質量有所改善,但一旦出現重污染天氣,最終還得靠天幫忙。如果天不幫忙,有沒有精准的持續改善措施?”作為大氣污染防治市民“面對面”座談會的老朋友,成都市人大代表方方的提問有點“辣”。

“這是一個關於重污染天氣應對,以及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問題,我來回答!”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處長劉智接過話筒。他說,為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近年來成都在全力推進“鐵腕治霾”,妥善應對重污染天氣的同時,也持續實施了一系列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措施。尤其是在重污染天氣應急期間,在保障城市功能正常運行的情況下,以減排為目標,對工業企業和工地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實行差異化管理等。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軍表示,目前成都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還沒有邁過從量變到質變的拐點,依舊處於“爬坡過坎”的吃勁階段。“生態環境保護其實是一個系統工程,是一個動態過程,宏觀調控和精准治理缺一不可。”張軍說,下一步,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將堅持以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力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中的生態惠民示范工程。

“站在‘十四五’開局之年的重要節點,成都如何強化減污降碳協同,加大結構優化調整力度,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張軍透露,成都將高位推進低碳城市建設試點,以降碳為總抓手,加快健全碳惠天府機制,積極推動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用地、農業投入結構深度調整、集成優化,從根本上促進生產生活方式全面綠色轉型。比如,提高新能源消費比重,加快完成全市剩余2台大蒸噸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工作﹔加快新能源車推廣應用和老舊車輛淘汰,提高配套充電樁比例,優化調整機動車分時段限行管理措施和高污染排放禁止區范圍﹔抓住碳達峰契機,協同推進二氧化碳和大氣污染物減排,明確“十四五”期間全市煤炭、石油、天然氣等消耗量達峰目標和達峰時間表,加強能源深度轉型,實現協同減排。同時,持續增加優質生態產品供給,以源頭治理為重點,研究出台市級“三線一單”,開展PM2.5與O3協同精細控制,系統構建岷江、沱江生態廊道,著力整治噪聲、油煙、工地揚塵等民生問題,加強全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努力讓成都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土更淨、景更美。

張軍表示,未來成都市生態環境局還將系統營造共治共享社會氛圍,以提升公眾參與便捷性、互動性、實效性為目標,加快出台《成都市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辦法》,健全網絡理政平台運行反饋機制,常態化開放全市所有符合條件的環保基礎設施。(李彥琴)

(責編:羅昱、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