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劉漢元:加快碳中和進程,筑牢我國能源和外匯安全體系

2021年03月04日12:08  來源:川觀新聞
 

中國國際光伏產業高峰論壇、企業家座談會、“人大代表展望新能源革命和十四五能源規劃”線上研討會……去年,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的身影出現在與低碳發展、能源革命有關的大大小小研討會、論壇上。

“要用清潔的光伏電力留住青山綠水、藍天白雲。”3月1日下午,劉漢元在通威集團全國兩會媒體見面會上一坐下就迫不及待表示,今年全國兩會將繼續聚焦新能源發展,准備就加快碳中和進程、筑牢我國能源和外匯安全體系,落實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購和優先上網政策,優化儲能發展模式、保障可再生能源有效消納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議。

通過去年對產業發展的研究,劉漢元表示,當前,光伏發電已在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成為最經濟的發電方式,具備了大規模應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條件,成為了全球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第一主角。與此同時,中國已形成了每年100GW左右的光伏系統產能,產品每年發出的電力,相當於五千萬噸石油的當量,且光伏發電成本也大幅降低,光伏發電已基本實現平價上網且發電全過程零污染、零排放。“因此,通過加快發展以光伏、風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並未雨綢繆、提前布局是保障國家戰略安全的必然選擇。”他說。

他具體建議,要加快推進汽車電動化、能源消費電力化、電力生產清潔化,加速碳中和進程,筑牢我國能源和外匯安全體系。通過10到20年時間,實現我國能源增量的70%以上、存量的50%以上的可再生清潔化替代,在加快碳中和進程的同時,將國家能源供給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勞永逸解決石油進口可能被“卡脖子”的問題,徹底實現我國能源的安全保障和獨立供應,節省大量外匯支出,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國家戰略安全保駕護航。

他在調研中發現,可再生能源發電站端小容量的儲能系統相比大容量集中儲能,其投資建設的成本較高、充放電效率較低,推高了可再生能源的建設成本與電力價格,且電站之間不平衡出力在電網系統內會形成類似“蓄水池”的緩沖調節能力,在站端強制配置儲能系統,存在著巨大的資源浪費。

“我國未來政策制定應當充分考慮儲能在推動可再生能源消納以及提升電網穩定性等方面的正外部性,設計合理的儲能價格補償機制和市場准入機制,持續優化儲能發展模式,助力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他為此建議。

談到在碳中和背景下,如何降低四川省光伏企業電價成本,提升四川省光伏產業的競爭力時,劉漢元認為要充分利用四川豐富的水資源以及甘孜、阿壩以及涼山豐富的光照資源,實現水光或風光互補。

“四川擁有先天優勢和自然條件,因此要利用好有利的條件和資源。這是四川同全國其他領先省份一起站到光伏產業發展前沿的好機會。”劉漢元說。

川觀新聞記者 寧寧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