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脫貧攻堅 他們奉獻了成都力量

2021年02月26日08:30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原標題:決戰脫貧攻堅 他們奉獻了成都力量

  成都力量

  全國脫貧攻堅 先進個人

  ◆袁 莉(女) 石渠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挂職),成都市金牛區中醫醫院手術室護士長

  ◆蔣青淞 簡陽市石鐘鎮火燒廟村第一書記,簡陽市紀委監委第二紀檢監察室副主任

  ◆王 瀟 石渠縣德榮馬鄉黨委副書記兼扎馬村駐村隊員,成都市金牛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綜合執法大隊綜合科副科長

  ◆左 凱 越西縣申普鄉果吉村綜合幫扶隊隊員,蒲江縣農業農村局朝陽湖畜牧站站長

  全國脫貧攻堅

  先進集體

  ◆中共成都市錦江區委員會

  ◆中共簡陽市平泉街道荷橋村委員會

  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大會對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進行表彰。

  成都有4人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他們分別是石渠縣人民醫院副院長(挂職)、成都市金牛區中醫醫院手術室護士長袁莉(女),簡陽市石鐘鎮火燒廟村第一書記、簡陽市紀委監委第二紀檢監察室副主任蔣青淞,石渠縣德榮馬鄉黨委副書記兼扎馬村駐村隊員、成都市金牛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綜合執法大隊綜合科副科長王瀟,越西縣申普鄉果吉村綜合幫扶隊隊員、蒲江縣農業農村局朝陽湖畜牧站站長左凱。

  成都有兩個集體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分別是中共成都市錦江區委員會和中共簡陽市平泉街道荷橋村委員會。這些先進個人、先進集體的背后有哪些動人的故事?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袁莉:

  建成“流動醫院” 打造帶不走的醫療隊伍

  不忘醫者初心,牢記健康使命,袁莉在石渠縣的衛健扶貧道路上留下了自己堅定的腳印,為醫療扶貧工作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此前,她曾榮獲四川省、成都市的多項榮譽稱號。

  2019年,袁莉協調金石(金牛、石渠)兩地衛健部門落實120萬元資金建成“流動醫院”多功能診療車,配備遠程診療系統實現全縣基本醫療全覆蓋,將兩地醫院及石渠縣23個鄉鎮衛生院聯系起來,實施遠程診療,極大地方便了基層農牧民群眾和醫務人員,使全縣干部群眾足不出縣就能享受到金石兩地優質醫療資源,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遠,老百姓的健康有了保障。

  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在提升醫療質量方面,袁莉促成金石兩地8對醫療機構結對幫扶,57對“師徒”傳技術幫業務帶人才﹔助力石渠縣4個直屬醫療機構達標升等,順利完成脫貧攻堅驗收工作﹔細化落實“對口支援傳幫帶工程”,填補石渠縣急診、B超、針灸、康復、新生兒足跟血採集等空白診療技術6項,協調石渠縣基層醫務人員到支援醫院進修學習,著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另外袁莉牽線搭橋引入深圳首彩基金會“天使的心跳”先天性心臟病兒童救助項目進駐石渠,已聯系四川省人民醫院、深圳市兒童醫院免費手術救助先心病患兒5名,讓健康扶貧更加細化落實,避免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蔣青淞:

  一場“甜瓜會” 打開了鄉村振興新模式

  蔣青淞2017年駐簡陽市石鐘鎮火燒廟村以來,全覆蓋走訪貧困戶,發現並解決問題263個,2017年底實現貧困村退出、77戶25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2018年貧困群眾人均純收入從2017年6719.8元增至2020年13562.6元,年均增幅33.9%。期間,他協調幫扶資金160萬元壯大集體經濟,創新“1個黨支部+專合社+農企+農戶”管理模式,黨支部牽頭負責項目規劃、產業發展,合作社負責具體經營,農企負責整體銷售,農戶就近務工、盈利分紅,各司其職、協同作戰,率先示范種植羊肚菌30余畝、藤椒200余畝,全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8年20余萬元增至2020年50余萬元,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轉變。

  2019年6月,蔣青淞組織開展“感恩奮進甜瓜會”,邀請全村群眾共同品嘗集體經濟種植的甜瓜,開啟了該村集體經濟“共享模式”。另外他充分利用“微黨校”(農民夜校)這所“大學校”,將火燒廟村“微黨校”(農民夜校)產業教學點設在集體經濟產業示范基地,蔣青淞還邀請農學專家、種植能手現場教授選種、施肥、田間管理等技術,讓“微黨校”(農民夜校)成為田間地頭的“好學校”,將扶技同扶智、扶志結合,注重提高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培養一批懂科學、有技術的職業“新農民”。

  王瀟:

  引進優良牦牛品種 讓本地牦牛“添丁增口”

  2017年12月,王瀟來到平均海拔4526米石渠縣,挂任德榮馬鄉黨委副書記、2018年7月兼任扎馬村駐村隊員,三年扶貧工作中,他緊扣扎馬村牦牛養殖產業基礎,著力構建“一村一品”特色畜牧產業發展模式,依托產業幫扶資金定向扶持優化本地牦牛良種繁育,跨省引進優良牦牛品種,實現了本地牦牛擴群育種、品種改良的目標,直接受益貧困戶59戶﹔協調1家區私營企業投資落戶石渠縣,指導1家石渠本地企業注冊落地,解決當地20余人就業。

  同時他主動參與縣級光伏扶貧項目落地扎馬村,帶動全鄉4個行政村村集體經濟累計增收4萬元,全鄉貧困戶戶均增收0.1萬元,同時利用光伏發電收益建立3萬元教育扶持基金﹔積極協調各方力量,抓實社會幫扶,挂職3年來為本鄉、村爭取社會各界捐贈各類扶貧幫扶物資及資金價值480余萬元、爭取各方愛心人士捐贈助學金8.3萬余元,為加速脫貧攻堅進程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增添了動能。王瀟援助的德榮馬鄉和扎馬村,2018年順利實現脫貧摘帽,2019年全鄉239戶全面脫貧。

  左凱:

  在“飛地” 助村民建起現代化蛋雞養殖基地

  左凱挂職以來,始終堅持創新發展產業,帶領越西縣申普鄉果吉村走上了脫貧奔康之路。在充分利用好縣上的扶貧政策與資金的同時,左凱與其他工作隊員和村干部共同努力,積極爭取成都市農業農村局和蒲江縣農業農村局的支持,用“飛地”模式在新民鎮建設了規模1.6萬隻雞的現代化蛋雞養殖基地,日均產蛋1.4萬枚左右,年銷售額達220余萬元,實現集體經濟收入50余萬元。

  經過長時間的考察及協調對接,果吉村在大屯鄉大同村建立了300畝標准化柑桔種植基地,村集體佔股份46.5%,縣農投公司佔股份46.5%,第三方農業技術開發公司佔股7%,預計盛產期銷售額將達到200萬元。

  左凱為村上建言獻策:每年拿出集體經濟收益的10%設立養老保障基金、教育保障基金、醫療保障基金等,村裡7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可以獲得50元補貼,80歲的老人每月補貼100元,貧困家庭孩子考上大學的給予一定資金支持。

  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中共成都市錦江區委員會:

  全國首創“飛地+眾籌” 貧困村產業扶貧模式

  中共成都市錦江區委員會堅持黨建引領、模式創新、全域幫扶,幫扶甘孜州爐霍縣88個貧困村,2364戶10019人貧困人口和簡陽市鎮金鎮、踏水鎮10個貧困村,3個經濟薄弱村貧困戶全部脫貧﹔率先全域結對幫扶,引入優質資源和先進理念,將爐霍建成康北教育中心,吸引周邊縣就讀生近2100人,建成四川民族地區第一家“二甲”婦幼保健機構,縣人民醫院、藏醫院肛腸科、骨傷科成為康北特色專科,望果社區成為全省基層治理的先進典型。

  同時中共成都市錦江區委員會全國首創“飛地+眾籌”貧困村產業扶貧模式,創新“村域合作、土地集中、各村飛地、龍頭經營、入股分紅”“黨支部+合作社+公司+農戶”等飛地產業扶貧機制,破解了高原深度貧困民族地區貧困村發展難題,打造了四川涉藏州縣第一個社會幫扶貧困村飛地產業園,建成飛地智能蔬菜大棚300座、崩科旅游酒店4座、梅花鹿、牦牛、蜜蜂養殖基地各一個,帶動爐霍縣貧困人口人均增收800余元﹔創新“眾籌”社會扶貧,選聘民主黨派、民營企業家等500余名愛心人士擔任爐霍貧困村“榮譽村長”“榮譽村民”,“籌人、籌資、籌智”助力爐霍發展。累計募集資金物資3000余萬元,資金1200余萬元,實施產業、教育、醫療等各類幫扶項目100余個,引進重大產業項目6個,協議資金3億多元。

  中共簡陽市平泉街道荷橋村委員會:

  不砍樹不填塘不挖山 “家風荷橋”成功申報3A級林盤景區

  簡陽市平泉街道荷橋村是建檔立卡貧困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44戶387人。5年來,荷橋村委員會以黨建引領脫貧攻堅,團結帶領全村黨員干部群眾,勵精圖治、真抓實干,使荷橋村從地域偏遠、產業落后的貧困村,“蝶變”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振興示范村。2020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將達到21034.8元,較2016年增長11991.8元,增幅132.6%﹔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將達到14978.75元,較2016年增長9998.75元,增幅200.8%。

  2017年底,荷橋村完成脫貧摘帽。荷橋村委員會接續鞏固脫貧成果,創新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走出一條“新農村新樣板、城鄉融合新試點、鄉村旅游新典范”的“三新荷橋”“蝶變”之路。該村依托藍劍集團、清華同方等龍頭企業,吸納850戶村民就近就地就業,累計培育新型職業化農民12名,提升致富本領﹔依托扶貧小額信貸、產業扶貧到戶資金等幫扶政策,扶持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自主創業,累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65筆160萬元,產業扶貧到戶資金2批15.96萬元,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貧困戶收入穩固增長。

  同時荷橋村創建“特色鎮+園區+林盤+景區”模式,深度挖掘文化內涵,秉持公園城市理念,以“不砍一棵樹、不填一口塘、不挖一座山”為原則,依托生態本底優勢構成的“一帶兩心一環三核”空間布局方案,科學編制規劃,“家風荷橋”品牌成功申報3A級林盤景區,實現公園城市的“荷橋表達”﹔打造“蓮香水岸·夢棲荷橋”主題景區,建成“小游園·微綠地”6000平方米,完成2處林盤院落整治和5.5公裡綠道建設,打造出富有“鄉愁”記憶的荷橋精品林盤。(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林聰 劉友莉 王培哲)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