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能投集團: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力助推鄉村振興

郭瑩

2021年02月26日13:26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大會對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先進集體進行表彰。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四川能投”)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成為四川省屬企業中此次唯一獲得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表彰的企業。

近年來,四川能投積極主動參與四川省脫貧攻堅工作,先后投入產業扶貧資金320億元、無償捐贈幫扶資金6000余萬元,派駐幫扶干部43名,對口幫扶30個縣46個貧困村,助力46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

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孫雲表示,能夠獲得這項榮譽,集團所有員工倍感自豪。“但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感到身上的責任更重了。”孫雲說,今后,四川能投將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推鄉村振興,繼續為社會作出貢獻。

能源產業扶貧效益明顯

能源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動力,也是貧困地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不可或缺的基本條件。發揮能源產業在扶貧中的作用,積極開發能源資源,可以改善當地生產用能條件,有效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給貧困群眾帶來更多的收益。充分發揮行業優勢、整合多方資源,近年來,四川能投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要求,通過強化電網建設保供電、建設水電、風電項目,切實解決群眾關心、祈盼的實際難題。

“電好了,我們的生活就方便了。”2017年12月28日,涼山州昭覺縣阿土列爾村一片喜慶,歷經98天的艱苦施工,阿土列爾村電網建設改造升級工程宣布竣工,村內電壓不穩的情況得到改善,用電難的情況成為歷史。

阿土列爾村,即人們熟知的“懸崖村”,因為山勢險峻,道路不暢,很長一段時間內,這裡一直依靠光伏工程供電。因容量有限、供電半徑太長等問題,當地供電隻能滿足村民基本生活應用。農產品加工、旅游開發等方面缺乏穩定的電源作支撐,那時候,村民要磨玉米面,不得不負重攀爬千米懸梯,將玉米棒背到山下去,磨好了再背回來。

為了改善“懸崖村”及周邊村落用電狀況,2016年底,四川能投啟動昭覺縣“懸崖村”電網建設改造升級工程,總投資1800萬元,新建十千伏線路18公裡,新建10千伏配電變壓器18台,安排精兵強將設計施工。施工隊伍風餐露宿,吃住在懸崖上,克服材料運送艱險、施工地形復雜、高空作業眩暈等重重困難,圓滿完成建設任務,徹底解決該村長期電能動力不足、可靠性低等難題,給村民們帶來了生活的便利以及致富的希望。

數據顯示,近年來,四川能投在“三州”農網改造及無電地區電力建設上已投資18.62億元,惠及28個縣44個村,以電力扶貧帶動和輻射產業扶貧,有力改善了貧困地區生產生活條件。在涼山州4個深度貧困縣投資建設12.8萬千瓦水電項目,投產后每年新增電量5.9億度,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穩定的電力支持﹔在涼山州會東、美姑、雷波3個深度貧困縣投資建設風電項目10個、總裝機200萬千瓦,項目建成后,每年將減少二氧化碳排量約240萬公斤,增加地方稅收3億元,解決當地3000余人就業。

產業興農助力致富增收

涼山州普格縣螺髻山鎮子熱村每到深秋時節,便進入艾草收割季節。每種植一畝艾草可穩定實現年收入3000-4000元,這對子熱村居民而言,是一筆可觀的收入。為了保障這筆收入,四川能投除了對產業進行扶持,還採用訂單模式推動艾草種植,充分保障村民權益。

在涼山州會東縣,四川能投幫助組建會東縣大涼山高原艾草全產業鏈項目公司,著力打造四川省乃至全國重要的高原艾草種植基地。在艾草深加工企業建成后,吸收了大量當地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就業。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資源稟賦被充分利用開發,貧困地區“造血”功能顯著。2017年,四川能投在普格縣發展肉羊養殖加工銷售產業項目,引進新三板上市企業共同出資成立普格三陽畜牧有限公司,打造西南地區最大的種羊養殖基地。基地分三期規劃建設,承擔當地肉羊繁育、牛羊屠宰深加工、生物保健深加工等功能。

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孫雲調研普格三陽種養殖基地。四川能投供圖

“企業+產業(合作社)+貧困戶”的幫扶模式直擊當地產業發展的痛點,真正實現精准扶貧、整體脫貧。成立當年,三陽畜牧吸引了30多個鄉鎮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加入,助推當地肉羊養殖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了周邊飼料加工、運輸、食品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普格縣優化農、產業結構,提升畜牧業規模,促進農牧業產業體系升級換代,推動現代畜牧業發展,提供了內生動力。

全域旅游開發促發展

在促進貧困地區旅游資源發展上,近年來,四川能投也持續發力。

在阿壩州、甘孜州、涼山州等貧困地區投資旅游項目17個,總投資173.32億元。

在“彝海結盟”發生地涼山州冕寧縣,四川能投投資3800萬元,著力打造特色旅游小鎮——“結盟新寨”。目前,當地111 戶520名貧困群眾通過入股共同經營,實現了穩定增收﹔

在阿壩州九寨溝縣“九寨雲頂”項目建設中,四川能投把項目所在地保華鄉的扶貧開發一並納入規劃,與九寨溝縣政府分別出資510萬元、490萬元作為保華鄉村民的股本金,共同組建保華鄉旅游合作社,讓5個貧困村的群眾從旅游紅利中獲得穩定收益,走上旅游致富之路﹔

在阿壩州金川縣,按照當地旅游發展規劃,捐資720萬元用於民宿示范戶建設、旅游棧道、景觀打造等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

通過發展旅游產業帶動鄉村旅游,旅游項目建設和扶貧開發有機結合,為當地編織了一張旅游產業網絡。

黨員干部發揮優勢作用

充分發揮基層扶貧干部脫貧攻堅生力軍的作用,推進干部駐村幫扶,是加強一線扶貧力量的需要。近年來,四川能投先后有43名幫扶干部進駐川內30個縣46個貧困村,擔任挂職干部、駐村第一書記,為當地脫貧摘帽作出卓越貢獻。

派駐三台縣王家堰村第一書記李曉川,在當地堅守4年,建立起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推廣“稻鰍”(水稻+泥鰍)綜合種養模式,在爛泥田上養稻鰍,在荒山上種果樹,吸納了大量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讓一個一窮二白的貧困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如今,王家堰村已實現了“家家有資本,戶戶成股東,村社有收入,年年有分紅”的產業脫貧增收目標。

派駐甘孜州鄉城縣東爾村第一書記李昊東,在挂職期間深入當地實際,和當地群眾結下深厚感情。在幫扶當地建立村幼兒園的過程中,李昊東曾因為意外摔傷入院,縫合70多針,待傷口稍微恢復,他便迅速重返崗位。

“對社會貢獻是國有企業的考核指標,也是國有企業應盡的責任。”孫雲表示,加大扶貧投入和力度,彰顯的是一家國有企業勇於擔當的社會責任感。年輕的黨員干部在基層扶貧這個過程中,能夠積累大量的經驗,當他們再次回到集團工作時,能在各部門崗位發揮更大作用。孫雲透露,今后,四川能投將積極深化產業扶貧,做大做強產業,以產業為支撐,帶動鄉村發展,積極參與打造美麗鄉村,全力助推鄉村振興。 

(責編:李強強、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