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焰下的盛舞 舞出牛年成都濃濃的民俗年味

2021年02月22日08:02  來源:成都日報
分享到:
 
原標題:1500攝氏度 灼焰下的盛舞

國家級非遺項目“燒火龍”復活了,從“點亮錦江”首登場,到春節期間每天堅持開演,1500攝氏度灼焰下,一群光膊漢子開啟一場粗獷而又神秘的盛舞,將記憶拉回到千年前……

作為一種古老、極具民間韻味的傳統民俗舞蹈,2021年牛年春節,“燒火龍”頻頻精彩亮相,舞出牛年成都濃濃的民俗年味,給市民營造了歡樂祥和的新年氛圍,也渲染了成都人火一樣的精氣神和韻致,燃燒出跨越千年的歷史文化印跡。

現場震撼

1500攝氏度下 “火龍”逐火戲珠

“燒火龍”的現場,可以說是震撼的。在動感的音樂節奏中,1500攝氏度的鐵水用一隻竹勺從爐具中舀出,拋向空中的剎那被早已等候的一塊木板擊中。火紅的鐵球遭遇擊打,像棒球一樣瞬間改變飛行軌跡,飛向空中形成漫天飛舞的鐵水花。

在“龍珠”的引領下,火龍逐火而行,在絢爛的火花中穿梭逶迤,追逐著龍珠上下翻騰,制造出火樹銀花的盛況……

2月7日晚,以“公園城市 幸福錦江”為主題的成都市2021年“點亮錦江”春節系列活動在錦江區東門碼頭正式啟幕,“燒火龍”橫空出世。現場,璀璨的火龍從錦江水面臨時搭起的浮橋舞動出場,形成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盛況,讓起源於南宋的火龍第一次橫跨錦江水面,展示在市民眼前,再現了“煙火錦江”之美的文化內涵。

“這個表演太震撼了!原來以為是放的冷煙花,這次近距離看,才曉得是直接從爐子裡舀的鐵水。”現場的一位觀眾從火龍表演開始,手裡的相機就一直對著一鍋鐵水拍攝,感慨自己被“震驚”了。

當晚,直播“點亮錦江”春節系列活動的中央電視台也將焦點對准火龍,通過航拍鏡頭向全國人民展示了“燒火龍”的盛況。

探訪秘訣

關鍵在於鐵水熬得透打得開

在“點亮錦江”精彩亮相之后,“燒火龍”接連佔據新春民俗表演的C位——從正月初一到初六晚上,“燒火龍”在成都東門大橋表演6場,在黃龍溪古鎮景區表演5場,每場表演都讓市民嘆為觀止,成為最吸引廣大游客的傳統民俗活動。

記者在黃龍溪現場探訪了一場表演,隻見隨著現場音樂響起,鐵火花從空中一左一右拋出,像煙花一樣先是耀眼成雪白的一團,接著就被擊打成了滿天繁星。這一朵才落下,那一朵又升起來了,朵朵煙花,像滿天星星在茫茫夜色中喧鬧著,使這夜沸騰了起來。

火花四射中,兩條龍像得了號令似的,在漫天的火花中急速地上下翻飛,時而滾地,時而升天,時而盤旋絞纏,時而並駕齊驅,活像兩條穿行在閃電中的精靈。這樣的表演一直持續七八分鐘,直到觀眾用一陣陣掌聲和驚嘆聲來收尾這場盛況表演。

“看著都覺得燙,這1000多℃的鐵水不怕落到身上嗎?”面對大家的疑惑,非遺傳承人蘇磊揭了秘——鐵水擊打得越高,落下時也就越涼,而且表演時隊員們光著膀子順勢躲避,鐵水便不會長時間附著在身上,而穿了衣服卡著鐵花的話反倒容易燒著。這個解釋頓時讓人茅塞頓開,沒想到這古老的演繹后面竟然還藏著這等玄妙。

非遺傳承人謝鑫告訴記者,“燒火龍”的精髓就在這鐵水當中,用焦煤將生鐵熬制成1500余攝氏度的可流動鐵水,而鐵水越打得開,現場就越精彩。隨著時代的演變,今日的火龍在技術上也不斷創新,不斷改進,爐具越來越輕便,在表演技巧和表演道具上,也不斷完善。比如,表演的龍、隊員們穿的褲子都由防火材料制作,人和“龍”都可以直接沉浸在火花海中,使現場表演更具沖擊力。如今黃龍溪“燒火龍”已成功申請“黃龍溪火龍表演專用煙花”專利,“黃龍溪火龍燈舞”成功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提檔升級

讓“燒火龍”更具體驗感觀賞性

民俗專家介紹,“燒火龍”是古老“龍燈會”中的一項大型骨干活動,歷史上從正月初二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正月十五當天是高潮。當天,火龍燈由宮燈、排燈、牌燈在前引導,后面是樂隊和龍寶,最后是火龍。火龍隨龍寶上下翻飛,栩栩如生,而家家戶戶則准備好煙花爆竹,待龍燈臨門時,煙花齊射向龍身,好不熱鬧。

“‘燒火龍’的民俗傳統在我們這一代不但沒有斷代,反而發揚光大了,從2009年起,我們成立了雙流區黃龍溪火龍龍獅俱樂部,常年有穩定的成員十余人,全面負責火龍隊的訓練、表演。成立至今,先后赴北京、安徽、上海、海南、吉林、雲南等省市表演。”據介紹,近年來“燒火龍”還先后走出國門,曾赴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和地區表演,成為宣傳中國文化的一張閃亮名片。

今年牛年春節期間,因為兩條龍分開在成都東門碼頭和黃龍溪古鎮表演,俱樂部緊急召集許多在外打工、做生意的人趕回來。比如耍龍珠的潘雨,熬制鐵水的老唐,他們整個春節都沒有休假走親戚,一直扎在俱樂部忙前忙后,為每一場表演精心准備。

而節目受到大眾的喜愛和熱捧,也讓隊員們備受鼓舞。在黃龍溪古鎮景區管理局的部署下,俱樂部正計劃將表演團隊進一步擴大,將固定表演團隊擴充到兩條龍所需28人以上。“我們黃龍溪‘燒火龍’有深厚的傳統,有充足的人才儲備,俱樂部的老師傅們可以提供技術指導,我們將爭取更多商演增加隊員們的收入,在盈利上實現自身造血功能,隊伍保障上完全沒有問題。”為進一步提升“燒火龍”的展演效果,滿足市民對儀式感、聲光電等全方位的觀看體驗,目前俱樂部正向全市征集新的“燒火龍”音樂,將升級編排“燒火龍”音樂、聲光,同時把一些遺失的“燒火龍”古老的儀式重新找回來,讓“燒火龍”這一民俗更具體驗感、觀賞性和感染力。

此外,在“火龍”之外,俱樂部還在考慮將“龍產業”延長,結合“夏日經濟”打造全新“水龍”。屆時到黃龍溪古鎮,白天可以體驗水龍繞街,晚上觀看火龍表演,進一步豐富市民的觀看體驗,提升與游客的互動。(成都日報記者 陳方耀)

(責編:羅昱、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