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就地過年,不少市民將家鄉菜搬上了餐桌,在地地道道的家鄉菜裡找到了鄉愁的滋味。
如果春節期間,你吃膩了大魚大肉,不妨來成都川菜博物館裡品嘗正宗川菜,自己動手下廚,說不定你也能成為廚神。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作為首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美食之都”稱號的亞洲城市,成都人對“吃”從不含糊。不過,宮保雞丁、鐘水餃、大刀金絲面,這些看似簡單的特色菜品,到底如何制作?作為八大菜系翹楚的川菜,何以有麻辣鮮香的特色?這些豐富的味道從哪裡來?非物質文化制作工藝又是怎樣的?郫縣豆瓣為什麼被稱之為川菜之魂?如何才能做的一手好菜?不如到成都川菜博物館揭曉答案吧。
成都川菜博物館正在開展的“尋味中國年之牛轉乾坤——美食文化體驗之旅”活動,讓一家人齊聚一堂,遠離城市的喧囂,前往川菜博物館感受最濃郁的節日氣氛。
參觀了川菜博物館典藏館的常設展,了解川菜的起源與精髓之后,市民還可以在這裡體驗美食民俗文化,動手做攪糖,圍觀蒙眼大刀切金絲面表演,參加制作金牛賀歲餅、祭灶王文化體驗、競猜燈謎、拓印年畫等活動,通過“鼻聞、口嘗、動手做”親自體驗的形式,感受到國際美食之都魅力,讓川菜文化深入人心。
民俗活動不僅是節日氣氛的點綴,更是文化傳承的載體。川菜博物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游客不僅在美食制作過程中體會勞動的樂趣,而且還能學習到烹飪知識,感受到特別的年味。比如,金牛賀歲餅吸引大小朋友參與其中,用金色和白色的面團,香甜軟糯的豆沙餡兒,就能在廚師的指導下做一個金牛賀歲餅,吃上一口唇齒留香。
春節余額不足,快來這座可以吃的博物館,感受濃郁的春節氛圍,親手體驗下廚房的樂趣。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