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共建中國“氣大慶”,記者前往主力區塊看勘探開發

“奮戰迎新春,工作不能停”

2021年02月15日07:58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奮戰迎新春,工作不能停”

  2月14日,位於瀘州市瀘縣得勝鎮的四川頁岩氣勘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陽101H1平台施工現場,試油隊20人放棄春節休假,留在井場保生產。“雖然春節期間沒有壓裂施工,但該平台8口井中有7口正處於排採測試階段,我們要奮戰迎新春,工作不能停。”四川頁岩氣勘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陶詩平說。

  瀘州區塊是繼長寧、威遠和雲南昭通之后,又一頁岩氣勘探開發潛力巨大的區塊,目前正在加速勘探開發中。作為川渝共建中國“氣大慶”(油氣當量相當於大慶油田)工程建設的主力區塊之一,瀘州區塊第一個百億氣田建設今年將啟動。

  看現場

  打碎“海綿”形成通道,把氣擠出來

  走進現場,記者看到該平台井然有序地分為壓裂施工區、排採測試區以及生產區,布設8口井,厚厚的鋼板圍著紅色的井口。

  目前該平台隻剩下1口井進行壓裂,7口處於排採測試階段,施工隊20人分布在壓裂現場、指揮室和操作室,進行“大腦”指揮和“四肢”調配。

  “相比常規天然氣,頁岩氣的儲集層滲透率低,氣流阻力更大,需要人造通道才能實施開採。”四川頁岩氣勘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試油壓裂管理高級主管李聖濤打比方說,頁岩氣就像海綿,壓裂就是把海綿打碎,建立通道,讓氣體流出來。

  如何壓裂?“需要指揮室下達指令,操作室嚴格執行。”陶詩平介紹,由指揮室設定每日壓裂關鍵參數,再將指令傳達到操作室,並通過對講機實時溝通。

  走進房車般大小的操作室,隻見工作人員目不轉睛地盯著實時監控的屏幕進行作業,屏幕上變化的曲線、跳動的數值時刻顯示著壓裂的進度。該過程要用到深層頁岩氣體積壓裂工藝技術。“猶如使用家裡的洗衣機洗衣服,兩個管道,一個注水,一個加入‘洗衣粉’——包括石英砂在內的支撐劑以及化學品添加劑,然后一起進行攪拌。”李聖濤說,接著讓混合液進入壓裂撬,通過12台6000水馬力電動泵加壓,好似吹氣球一樣打碎“海綿”形成通道,把頁岩氣擠出來。

  地底出來的頁岩氣通過管道進入測試流程區進行處理。而后,頁岩氣進入生產區,通過進一步脫水處理后成為輸向天然氣管道、可直接使用的生活用氣。

  看挑戰

  完成“四好井”的任務並不輕鬆

  “今年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川南頁岩氣產量目標為120億立方米,而瀘州區塊的年產量將達10.5億立方米。”陶詩平說,對於這個目標,他們有信心完成。

  頁岩氣開採有著“四好井”的說法,分別是布好井、鑽好井、壓好井以及管好井。“各項工作流程都面臨較大挑戰。”陶詩平說。

  具體難在哪兒?“首先是物料配送。”他指出,每天壓裂所需的支撐劑達上千噸,但施工場地道路窄、條件差,加上此前當地降雨多,物資運輸遇到不小困難,“我們自建、加寬公路來保障運輸,正協調相關單位就近新建物資庫,以進一步提高壓裂現場物資保障。”

  布好井的挑戰從“照CT”開始。“照CT”就是要對工區地下情況進行“體檢”,刻畫好頁岩氣在地下的位置,“能否找得准非常考驗技術人員的專業能力。”陶詩平表示,目前已完成778.69平方千米的“照CT”,今年力爭再完成1230平方千米。

  緊接著是鑽好井,建立從地面到地層的通道。“要用到鑽井技術和水平井導向技術,同時在拳頭般大小的鑽頭上安裝導向儀器,好比一雙眼睛,讓我們探測到地下的情況。”李聖濤說,此處難點在於地層埋深將達到4000米到4500米。

  “這意味著技術和效益開發挑戰大。”陶詩平解釋,該區塊比長寧、威遠區塊的井深要多500米到1000米,技術難度和工程費用更高,投入更大,產出效益挑戰也就更大。

  完成“四好井”的任務並不輕鬆,李聖濤自去年8月駐扎現場后就一人“照看”多口井。春節休假返回后,他又將去到新的平台繼續工作,“休整幾天,年后開啟沖刺模式,就隻有一個字:干!”(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寧寧)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