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太空放飛航天夢、和汛期搶時間施工、用大數據守護歲月靜好……

創新發展“拓荒牛”新春攻堅忙

2021年02月15日07:56  來源:四川日報
 
原標題:創新發展“拓荒牛”新春攻堅忙

  2月14日一早,樂西高速公路(樂山至馬邊段)大渡河特大橋建設現場就忙碌起來,車輛穿梭,機械轟鳴……大渡河特大橋是樂西高速公路(樂山至馬邊段)重要控制性工程之一,一開工就遇到疫情,人員、物資進場緩慢,后又因汛期造成施工被迫中斷。困難面前,項目施工人員想方設法加強技術控制、優化資源調配,搶回被耽誤的工期,以確保大橋今年底建成通車。

  不僅是項目施工地,外太空、實驗室、大數據……春光裡,一批批追夢人勇當新時代“拓荒牛”,為四川創新發展注入新動力。

  在外太空“追夢”為“天問一號”保駕護航

  2月12日,正月初一,國家航天局發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星捕獲過程影像。視頻被各大媒體轉發刷屏的時候,杜丹乘坐的飛機剛剛降落成都。

  一下飛機,杜丹就收到視頻消息的推送,也收到孩子的語音留言:“爸爸,快點回來給我講講‘天問一號’的故事。”這一刻,他感到“驕傲,還有一點小激動”。

  “天問一號”傳回的畫面是在佳木斯66米深空測控站的遙控指揮下完成拍攝的。佳木斯站由在川央企中電天奧有限公司(中國電科第十研究所)承建,杜丹是首次火星探測任務66米深空測控設備總設計師。如果把“天問一號”比作一隻風箏,那麼佳木斯站就像風箏線,杜丹和佳木斯站的廣大工作人員就是放“風箏”的人。

  2月10日,“天問一號”探測器實施近火捕獲制動,並成功開啟環繞火星模式。這是它“拓荒”火星的第一步,接下來還要進行著陸和巡視探索。

  為了這次捕獲制動,杜丹和團隊提前5天到達佳木斯。捕獲制動成功后,他們繼續監視“天問一號”的一舉一動,每天工作時間都超過10個小時。

  原計劃在佳木斯站待到正月初四,“沒想到捕獲制動特別成功,不需要再進行調試,可以提前返回成都。”杜丹說,按計劃,“天問一號”將於2月下旬“變軌”,從目前的環繞軌道再次制動,進入停泊軌道,為著陸做准備。屆時,杜丹和團隊還要趕赴佳木斯開展技術保障工作。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永無止境!”杜丹說,“天問一號”預計5月中旬擇機實施降軌,並軟著陸火星表面,對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質成分等進行科學探測,佳木斯站將繼續為其保駕護航。

  與時間賽跑搶回被耽誤的工期

  “春節,我們一天都沒有停工。”中鐵二局集團有限公司樂西高速公路SG1標項目經理部總工程師張科介紹,大渡河特大橋施工位置處於大渡河主河道,跨安谷水電站泄洪渠,施工不能影響正常發電﹔汛期不能施工,一年的有效施工時間僅6個月。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四川吹響“綜合交通萬億工程”號角,連接成都平原經濟區與攀西經濟區的交通要道——樂西高速公路就是一個代表。

  大渡河特大橋全長3415米,總投資5億元。大橋去年2月開工建設,預計今年底建成通車。“要在超短時間內保質保量建成,傳統的施工辦法行不通,必須創新突破。”張科說。

  去年,為了搶在主汛期來臨前完成水下基樁的建設,項目部除了增加人員和設備,還引進兩台國內最先進的大型旋挖機,將原來3天的工作量縮短到1天完成。橋墩趕在汛期前修好了,橋梁施工又遇上新難題。中鐵二局集團有限公司樂西高速公路SG1標安全總監劉鵬告訴記者,大橋的左幅從樂沙生態大道上方穿過,既要確保施工進度,又不能影響公路交通,一體成型的混凝土澆筑是最好的辦法,但首次澆筑長度73米,寬度超過12米,對施工是個挑戰,稍不注意就會造成開裂,受力不均還有可能壓垮橋墩。

  為此,建設者反復試驗,一方面優化混凝土配比,另一方面創新施工方法,通過搭設支架,將承重均勻地分配到地面,減輕橋梁壓力,並用蒸汽養護的方式為混凝土保溫。

  記者在現場看到,大橋的橋墩已經穩穩“扎”進河裡,左幅的橋面已完成混凝土澆筑。

  讓數據“活起來”用“智慧警務”守護平安

  “馬鞍南路有社區舉辦聯歡活動,歡樂谷的客流量正在增加,請注意增派警力。”2月13日下午3點,記者來到成都市公安局金牛區分局指揮中心,民警利用大數據分析和監控畫面進行警力部署。

  作為警徽后的“最強大腦”,這裡24小時不打烊、365天不間斷,平均每天接處警500余起。這裡的民警,不能漏過任何一個警情、一條指令、一次通知。

  指揮中心,超大的LED電子顯示屏一字排開,電子數據在屏幕上閃爍不停,民警在多層分布的開放式區域辦公,實現了“值班室、接警室、傳達室”到“指揮部、作戰部、參謀部”的重大職能轉變。這背后是四川省公安部門創新攻關的結果。

  多年前,四川省公安系統內部通訊不暢,信息化系統有上百種,跨一個縣,系統就不一樣,互不兼容。

  攻堅克難,省公安廳堅定破解信息化壁壘。該廳科技信息化總隊總隊長彭京說:“很多編碼和解碼程序都要自己寫,民警就是開發人員。”從無到有、從基礎到智能,近年來,通過不斷地升級創新,四川公安已開發出全省統一的扁平化指揮調度平台,建成省市縣所“四級貫通”的視頻指揮系統,實現“指哪兒打哪兒”。

  省公安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十四五”期間,四川省將聚焦應急指揮、情報研判、手段賦能、基礎支撐、機制完善、隊伍建設等重點任務,大力推進公安工作現代化,全力打造智慧公安,建設四川政法大數據平台,加快推進“互聯網+監管”系統應用。(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寇敏芳 蘭楠)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