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拉動致富 破解“插花”難題

四川遂寧產業扶貧見聞①|大環線大園區鋪就脫貧致富路

王波

2021年02月09日12:02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拱市村新貌。遂寧市扶貧開發局供圖

辭舊迎新,臘味飄香。站在來龍山頂俯瞰,花果簇擁中,一幢幢白牆成列,一條條坦途織網,碧波蕩漾,偌大的堰塘把拱市村映照在一片青山綠水之中。“老鄉,今年收入怎樣?”“嘿!那比起以前來,肯定是好多了嘛!”村民們用一張張自信的笑臉,見証著家鄉近年來地覆天翻的變化。

十幾年前的拱市村,是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典型的旱山村、窮山村。當地曾流傳這樣一句話:“嫁人莫嫁鐵線溝(拱市村及周邊幾個村所在地),三年兩不收,男人挑擔擔,女人背背篼。”常年缺水、人多地少、基礎設施落后,灌溉“靠天攢”,田地“望天收”,是拱市村長久以來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伴隨著脫貧攻堅的號角聲,村裡新建了堰塘、蓄水池、渠系等農田水利工程改造項目以及近60公裡的水泥路,發展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經營和標准化生產,著眼抓特色、創品牌,大力發展千葉佛蓮、核桃、蓮藕以及特色花卉產業等高附加值特色農業產業,鄉村旅游、文化產業齊頭並進。昔日的旱山村變成了讓城裡人向往的花果水鄉,窮山溝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村民人均純收入從2007年的2300元增加到2019年的18091元。

拱市村的變化是四川省遂寧市323個貧困村的一個縮影。作為典型“插花式”貧困丘陵地區,遂寧市21.3萬貧困人口點狀分布在105個鄉鎮、1901個行政村,323個貧困村分布在94個鄉鎮。近年來,按照中省決策部署,該市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四個好”目標,堅持“一手抓精准脫貧、一手抓全面小康”,奮力推進遂寧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鳥瞰現代農業產業大環線上的永河農業產業園 。鐘敏攝

“現在不是荷花盛開的季節,游客不多,閑著也是閑著,我就幫業主採挖蓮藕。”在船山區永河現代農業園“十裡荷花”景區,唐遠生和其他村民一道,正在藕田裡忙得熱火朝天。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唐遠生將家裡荒廢的水田流轉融入到“萬畝蓮藕”基地。如今,他不僅可以領到土地流轉的租金,還可以通過挖蓮藕掙錢。“一年來,我家的收入就增加了2萬元,我們的好日子到了。”談起現在的生活,唐遠生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唐遠生一家的改變,要追溯到2013年。那年,船山區永河現代農業園在當地啟動規劃建設,原本僻靜的窮山溝,迎來了大批建設者。從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到國家農村創新創業園區,經過7年多的建設,園區獲譽良多。目前,園區已聚集了4家國家級龍頭企業、5家省級龍頭企業以及300余個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構建了以生豬產業為主導的現代農業體系,形成了生豬、柑橘、種養循環的三大產業鏈。2019年,園區總產值達149億元,通過就近務工、土地流轉、財政資金股權量化等多種方式帶動村集體經濟和1.8萬余農戶分享發展收益。解決園區農戶就業2800人,增加務工性收入2000余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1萬元。

背靠大樹好乘涼。依托船山區永河現代農業園,唐遠生所在的梓桐村引進公司,在即將動工建設的梓桐溝中型水庫周邊打造“十裡荷畫”核心景區,大力發展城郊型鄉村旅游。除此之外,該村還引進業主,租賃山地160畝,建立黑山羊養殖基地,成立專合組織,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梓桐村緊扣貧困村“整村推進”的主要思路,將產業扶貧作為精准脫貧的關鍵,整村流轉水田318畝融入“萬畝蓮藕”基地,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增收渠道。同時,該村借助土地增減挂鉤、易地扶貧搬遷、基礎設施建設、產業招引等“精准良方”,徹底改變了過去落后面貌,成功脫貧“摘帽”。

從遂寧市城區出發,驅車1個小時,筆者在全市最偏遠鄉鎮之一的安居區攔江鎮見到了65歲的廣福村村民朱文舉。“以前就種一些玉米、紅苕等庄稼,掙不了幾個錢,沒干勁。現在不一樣了,村裡全種上了桃樹。前段時間桃樹成熟的時候,老板開著大車來收,價格不低,還跟‘搶’似的,生怕收不到。哈哈!”

朱文舉的話,在當地扶貧干部處得到了印証:2019年,攔江鎮初挂果的80余萬斤胭脂脆桃4天便被成都、重慶和安居本地企業“哄搶一空”,遠銷成渝、華北、華東等市場,並成功進入盒馬鮮生超市。2020年,400余萬斤胭脂脆桃僅用了13天時間裡便全部銷售一空。

攔江鎮果農豐收。攔江鎮黨委供圖

攔江鎮有新生、吊石岩、麻子灘三座水庫,人多地少,是典型的旱片死角和水淹移民交錯區域,基礎設施薄弱,群眾生產以傳統種養殖為主,增收致富渠道單一。全鎮共有21個省級貧困村,貧困戶2332戶6446人。攔江鎮不僅是遂寧市最偏遠的鄉鎮之一,也是該市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鄉鎮。群眾急需一把打開脫貧致富之門的金鑰匙。

2016年,鎮黨委政府牽頭帶著第一手資料前往成都,請教咨詢省農科院、四川宗富果業專家,並邀請他們實地研究分析。經過分析研究,專家們認為攔江的土壤及氣候最適合的項目是優質脆桃種植。在前期調研分析的基礎上,鎮黨委政府先后組織群眾代表到成都、重慶、綿陽等地的產業基地考察學習,最終大家一致認為:結合庫區的山水格局和農旅融合發展規劃,把胭脂脆桃作為攔江發展的主導產業。

要真正把產業做起來,讓群眾嘗到甜頭,就必須站在群眾的立場,在深和細上多用心思,設計好產業發展的整個流程。因此,攔江鎮創新建立了產業發展的“五統一”模式,即統一組織購買苗子、統一組織栽培、統一組織管護、統一組織宣傳包裝、統一組織營銷,讓產業發展有了規范的操作流程,也讓產業壯大有了“護身符”,群眾發展產業主動積極起來。2016年10月,不僅12個貧困村連片種上了胭脂脆桃和脆紅李,還影響帶動了7個非貧困村種植。

也就是從2016年開始,朱文舉把自家連同租來的共3畝土地,全部種上了胭脂脆桃。2019年,他光銷售胭脂脆桃就獲利4萬余元,加上在村集體桃樹林裡打工,以及家禽家畜、魚塘養殖,朱文舉當年的年收入達到了8萬元左右。

如今,攔江鎮按照“一鎮一品、一片一特色、農旅融合、抱團發展”的總體思路,把涉及庫區的12個貧困村和7個非貧困村集中連片統一建成“十裡桃花源·萬畝蓮花湖”農旅扶貧產業園,並積極與天府新區國家級農民合作社宗富果業合作,成立扶貧產業聯合黨支部,負責牽頭產業發展。通過引導村入園、戶入社,攔江鎮建成了12000畝高品質水果基地,年產值達3600萬元。貧困群眾找到了致富增收的金鑰匙,攔江鎮實現貧困人口、貧困村全部脫貧,退出貧困群眾家庭年人均純收入達7100元。

在脫貧攻堅戰中,遂寧市堅持組團發展建環線,將貧困戶“聯”起來。目前,遂寧以173公裡農業大環線串起“5+18+N”個現代農業園區(5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8個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N個鎮村脫貧奔康產業園),堅持以產業增收為核心,發展菌類蔬菜、經果林、畜禽養殖、優質糧油、水產養殖等五大特色產業17.1萬畝、養殖基地22個,帶動323個貧困村“村村入園”、8.5萬戶貧困戶“戶戶入社”,促進貧困戶由單打獨斗向抱團發展轉變,確保貧困村、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奔康。

(責編:高紅霞、彭博)